人生三難:養孩子,養兩個孩子,幫著孩子養孩子

2019-12-27     爸媽心頭肉

人生海海,註定艱難。


但每個人對「難」的定義是不同的。


《西遊記》里,唐僧跟木仙庵里幾個樹精變的老者講禪,說修行有三難: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這一聽就是佛的格局。


我是凡人,沒那個境界。活了幾十年,只覺得最難的事是另外三件——養孩子,養兩個孩子,還有幫著孩子養孩子。


第一難,我正在經歷。給10歲女兒講數學題的時候,感受尤為強烈。


第二難,偶有挑戰的妄想,可終究不敢嘗試。所以打心底里想對所有二胎爸媽們說一句——佩服佩服!



第三難,我是肯定不會碰的。將來不管女兒對生育作何考慮,我都只會對她說自求多福——爸爸要滑雪打麻將,你不要來找我,也不要找你媽。


你要想生孩子,就自己養。


2


而十多年前,我媽不是這麼對我說的。


當我打電話跟她透露想要孩子時,她說的是:生吧生吧,生了我來給你們帶——抱持這種想法並付諸行動的老人,在今天的中國有接近800萬。


我查了一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說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而其中背井離鄉專程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我媽,是其中一員。


作為隱性啃老族,在成年後再次和她長時間共處在同一屋檐下,我的感受是複雜的。


幸福是自然。


買菜、做飯、洗衣服、接送孩子,我媽做了所有她能接過去的事。飯菜可口,水果洗凈,衣服疊好,早餐在我醒之前買回來,用布袋包裹,放在客廳的暖氣上。


媳婦加班晚歸,她熬湯熱飯。孫女喜歡踢被子,她一夜能醒好多回。知道我喜歡吃什麼菜,她會專程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更大的農貿市場買。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對這些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直到有次和一個單身的朋友約飯。


我說吃火鍋,他說還是換別的吧,吃完一身味兒回家又得洗衣服。


洗衣服?


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很久沒有洗過衣服了。衣服髒了,換下來往盆子裡一扔,過不了多久就會疊得好好地出現在衣櫃里,不是嗎?


不,是媽。


在不怕麻煩地,一天天做著我覺得麻煩的事。


3


當然,有幸福,也會有煩惱。


將照顧晚輩視作離鄉赴京的最重要任務時,我媽的責任感和急性子,會轉化成小孩子難以承受的過度關注和過分叮嚀。一件事,反覆說。同樣的話,來回地念。


你怎麼還沒起床!你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快要遲到了!跟你說了早點睡你不聽!來不及了!你到底起不起來啊!你要再不起來我就不管你了!


然而她做不到真的不管,沉默半分鐘,同樣的催促會再來一遍。


我有時候想不動聲色地給我媽做個示範。就輕輕地湊到女兒床前,低聲說:是不是有點困起不來啊?那再睡5分鐘好不好?


過了5分鐘,女兒醒了些,我再捏捏她的鼻樑,把手搓熱了敷在她的眼窩,然後讓她用胳膊勾住我的脖子,抱一下就起來了。


我太懂女兒的心思了,因為我小時候的經歷和她相同。她起不來,或者準確點說,不想起來,是因為在厲聲的反覆催促下,變得焦躁牴觸——你越讓我怎樣,我就越不怎樣。


可惜這一切,到了我媽那,卻成了——哦,你爸叫你你就起來了,你只會欺負我!


你只會欺負我!


當這句話不斷地出現在孩子耳邊,不斷地給孩子心理暗示時,本來沒有的敵對關係也會演化為事實。


4


事實就是,孩子會更頻繁在老人面前表現得愛發脾氣不耐煩。


這不是父母出面干預壓制就能解決的了——任何兩個人的親密關係,必須是由她們自己構建。可惜這種道理,對不諳世事的小孩和童心已逝的老人,說太多也沒有用,她們只會覺得自己委屈。


時間長了,「被欺負」的奶奶會在很多時候,不自覺地討好孫女來緩和關係。


我和女兒商量好零花錢的規則,一個星期10塊,想培養她消費和節約的觀念。可我媽私底下不斷地給孫女買零食。


問起來,就是一句——那她要,我怎麼辦啊?


和女兒定好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iPad,而且眼睛離螢幕要遠一點。可有時候忙晚了一回家,發現她的頭低得都快鑽到iPad里了,我媽又會出來告狀——我跟她說了她就是不聽,你看你爸爸回來了吧!


這些狀況多了,真的會很無奈。想要對誰發作,又不好對誰發作。


想過請保姆,但換了幾批人,也沒遇著合適的。想有一個人全職在家,可我總覺得讓任一方拋開工作和社會關係,都不是最優方案。


於是,只能做出和幾百萬個中國家庭相同的選擇——犧牲老人。


5


犧牲老人退休後應有的閒暇和自由,來成全我們在城市裡的站穩腳跟。


這也是我不太會指摘我媽種種欠妥表現的原因。實在不該用我對孩子的太過用心,去苛責她對孩子的力不從心。


六十多歲,本該和老同學老朋友滿世界舉著絲巾照相的年紀,難道還要讓她們精通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嗎?



有時候我接送女兒上下學,看著校園附近一個個背著書包牽著孩子的老人,心裡十分感慨。


她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是命運起伏、漂泊不定。


在本該讀書的年紀上山下鄉,本該工作的年紀自謀生路,本該休養的年紀成了老漂族,背井離鄉幫著孩子養孩子。


她們年輕時為人民服務,到老了為子女服務,一輩子可能真的沒想過為自己服務。


每每想到這些,對老人就會心生許多的包容和感激,也會更努力地去尋找機會化解她和孫女之間的小摩擦。


改天醒來再看。


我媽做好了早飯,女兒起了床,兩個人言語融洽。女兒笑著坐在我對面,我媽拿梳子一綹一綹地給她扎馬尾。


子孫三代,在一個屋檐下。


我看著她們,沒說話。雖然養孩子這些年,免不了雞毛蒜皮、心煩氣躁,但此刻的我——


只覺得人間美好。



現在要養一個孩子,真的很難。


想借老人一己之力幫忙帶好孩子,更非易事。年輕人難免工作晚歸,可老人們輔導功課有心無力、嘮叨太多孩子逆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xH6Sm8BMH2_cNUgSd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