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里一對典型的「塑料姐妹花」同事

2019-06-28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1/5、送別

「塑料姐妹花」感情最好時,就是她們分手的時候。《圍城》就有這麼一段「感人」的情節。

那天,方鴻漸和孫柔嘉離開三閭大學,天沒亮就出發了,方鴻漸以為沒有人會來送行,因為自己是被校方解聘的,大家避嫌都來不及,可沒想到還是有一個人來了,她就是孫柔嘉同宿舍的范小姐。

書中兩人告別的場景雖談不上是「傷感」,也算是頗為動人:

范小姐……勾了孫小姐的手,從女生宿舍送她過來。孫小姐也依依惜別,舍不下她。范小姐看她上轎子,祝她們倆一路平安,說一定把人家寄給孫小姐的信轉到上海,「不過,這地址怎麼寫法?要開方先生府上的地址了,」說時格格地笑。孫小姐也說一定有信給她。


這一幕,讓在一旁的方鴻漸暗中好笑,發出一通典型的「方式感慨」:

……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們倆背後彼此誹謗,面子上這樣多情,兩個政敵在香檳酒會上碰杯的一套工夫,怕也不過如此。假使不是親耳朵聽見她們的互相刻薄,自己也以為她們真是好朋友了。


方鴻漸的評價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五個字:「塑料姐妹花」。

一對典型的「塑料姐妹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讓我們回到這兩位剛剛認識時候。

2/5、第一階段:交換八卦與讚美

男生和女生的不同,在他們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一周後就看出來了。

初到三閭大學,當方鴻漸還在把同事的「臉、名字和職務」三者配對階段時,孫柔嘉已經開始向他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絕密八卦」了:誰跟誰是一個派系的,誰跟誰是同事同窗同鄉,誰跟誰是死對頭,一直詳細到當事人說了些什麼,有什麼反應,如何回擊,等等。

給孫小姐輸送「彈藥」,當然就是同宿舍的范小姐。有一句話,讓兩個女生關係親密的最好辦法就是說第三個女生的壞話,「八卦」確實是女生之間的「硬通貨」, 一來大家都很感興趣,二來用交換秘密的方法來「交心」,有點投名狀的感覺。

為什麼女生之間有這種奇怪地增進「親密感」的方法呢?

美國語言學家黛柏拉·泰南做過一個實驗,把錄音設備放在男女志願者身上,對他們談話的語言文本進行分析,研究男女溝通風格的差異,並提出一個觀點:

女性習慣於「關係語言」,即「建立聯繫和親密性的語言」,男性習慣於「權力語言」,即「建立地位的語言」。

換句話說,在開口說話之前,男人心裡有個聲音:「我要說的話,是讓我地位更高了,還是更低了?」 女人心裡的聲音則是:「我想說的話,是讓我們更親密了,還是更疏遠了?」


除了交換「八卦」之外,女性之間增加關係感的方法還有「交換讚美」。

書里兩人還有一次標準的「女生互動」:那天范小姐上街買東西,女掌柜恭維她一句「小姐,是不是在學堂里念書」,她回來後喜滋滋地告訴孫小姐,孫小姐立刻識趣地送上范小姐期待的回應:「我也會這樣問,您本來就像個學生」。

這就像男人在酒桌上用酒量來「交心」是一個道理——其實中國特色的「酒桌文化」又名「插刀兄弟情」。

而女生之間真正關係好的,反而不會經常互相吹捧。

總體而言,范孫二人一開場的親密關係還是營造得不錯的,但兩人不同的背景和特殊的處境,使她們註定無法走到「姐妹」這一步。

3/5、第二階段:嫉妒與鄙夷

在相互讚美和交換八卦的儀式背後,范小姐對孫小姐的真正感受是什麼呢?書里透露了三點:

1、「她(范小姐)好好地一個人住一間大屋子,平空給孫小姐分去一半」;

2、「假如孫小姐漂亮闊綽,也許可以原諒,偏偏又只是那麼平常的女孩子」,

3、「倒算上海來的,除掉旗袍短一些,就看不出有什麼地方比自己時髦」

很明顯,核心就是兩個字:嫉妒。

那麼,孫小姐是怎麼看這位給自己提供情報的「新姐妹」呢?

對比范小姐的庸俗,孫小姐的評價只有一句,「她眼睛裡只有汪太太」。看上去好像沒說什麼,其實是說她,一是想攀上汪處厚這個前政府官員的關係,二是崇拜汪太太對付男人的手段。

這個評價核心也是兩個字:鄙夷。

范小姐對孫柔嘉是嫉妒,對汪太太是羨慕,嫉妒和羨慕有什麼不一樣呢?前者是對「威脅到你的那種人」,後者是對「你希望成為的那種人」;前者的能力比你強一些,所以是嫉妒,而後者能力強大到你望塵莫及,只能羨慕。

事情發展到這兒,她們頂多是一對「面和心不和」的室友而已,「兩人雖然常常同上街買東西,並不推心置腹」。

「塑料姐妹花」的關係,本質上是「親密中摻雜著嫉妒」,準確的說,「因為空間上的親密而產生的心理上的嫉妒」,但並非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會發展出嫉妒,「塑料姐妹花」往往出現在下面兩種情況下:

第一種是過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范小姐在同事心裡的印象是很不堪的,外語系的劉主任怕妹妹嫁不掉,劉太太勸他的話竟是「你妹妹比范小姐總好得多」。而新來的孫小姐,無論長相、家境、年輕,都勝過她,在三閭大學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你讓她怎麼能不警惕?

第二種是陷入不確定性的關係中的人。

她們的關係之所以變得「不確定」,正是因為汪太太要把趙辛楣介紹給范小姐,而孫小姐正是趙辛楣帶來的。

4/5、第三階段:背後相互詆毀

汪太太給范小姐介紹了趙辛楣,而孫小姐剛剛來的時候,偏偏常在范小姐面前說起,到教授宿舍看這位「趙叔叔」去。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范小姐的戒備心一旦激起,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相親宴」上,范小姐至少給自己的這位「好姐妹」造了兩個謠:一個是稱「孫小姐現在有情人了」,另一個則更惡毒,「孫小姐人是頂好的,就是太邋遢,滿房間都是她的東西」。


當然,孫柔嘉也不是省油的燈,「相親宴」第二天,她早早來找方鴻漸,問他:「方先生, 你昨天得罪范小姐沒有?……她回來罵你——唉,該死!我搬嘴了」。

比較下來,還是孫柔嘉「告密」手段更高明些,但目的其實是類似的——藉此親近方鴻漸。

一對「塑料姐妹花」就此煉成。

不過還好,她們總算守住了「塑料花」的底線,從她們之後的關係來看,兩人並未撕破臉,說明她們的相互詆毀,僅限於各自想嫁的男人面前,沒有最終演變成「撕逼大戰」。

嫉妒往往來源於不信任,而女生之間特殊的「關係語言模式」,又讓她們的關係籠罩在各自的面具之後,永遠無法打破這種不信任感。最終,關係就停留在這種既「不撕破臉」,又「無法交心」的「塑料花」狀態。

所以,「塑料姐妹花」其實已經是個不壞的結局了。

5/5、再看送別

英國有一位社會學家根據調查得到一個數據:人的一生中平均擁有64個朋友,而29歲是我們朋友最多的年紀。也就是說,我們用了29年時間交的很多朋友,在29歲以後,又漸漸淡出我們的世界。

你看,人生就像公共汽車,我們不在同一站上,不在同一站下,只是碰巧坐在相鄰的位置上。

再回看送別一幕:

范小姐……勾了孫小姐的手,從女生宿舍送她過來。孫小姐也依依惜別,舍不下她。范小姐看她上轎子,祝她們倆一路平安,說一定把人家寄給孫小姐的信轉到上海……


長亭外,古道邊,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日後幾無再相逢的可能,范孫兩人的道別,未必沒有真情。方孫二人被「掃地出門」,范小姐沒有非送不可的理由,一年的相處,縱有百般齷齪往事,所有的利益衝突也都已煙消雲散。

這一幕,讓在一旁的方鴻漸暗中好笑,發出一通典型的「塑料姐妹花」的感慨,然而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感情,豈是打個標籤就能解釋的了的?

「塑料姐妹花」感情最好時,就是她們分手的時候,也許這才是最真實的人性流露。

(「讀《圍城》,品職場」系列之十五)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圍城系列文章

如何對待職場上令你討厭的人?(之十四)

罵人要得體,幫人有講究,8句話教你怎麼裝「民國范兒」(之十)

你和領導的差距,首先就在演技上(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utsRWwB8g2yegND88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