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飛蝗
幾天來,成千上萬撲面而來的非洲蝗災視頻,引發市民廣泛關注,很多人好奇,揚州有哪些蝗蟲?有沒有受過蝗災?又是怎麼防治的?記者就此展開調查,發現揚州有東亞飛蝗的老窩,更有人吃它,一個冬季至少2萬隻,至今監測部門仍對它進行著蟲情監測。
震撼
鋪天蓋地的非洲蝗災嚇人
「那麼多沙漠飛蝗逼近中國邊境,鋪天蓋地的,太嚇人了。」幾天來,揚州不少市民微信群、朋友圈中,都在傳著巴基斯坦等國家鬧蝗災的小視頻,驚悚的鏡頭令人震撼。
從非洲遷徙到亞洲,一路橫掃,途經 之處農作物損失過半,一些揚州市民擔憂,它們會不會飛到中國境內?「沒想到蝗蟲這麼厲害,生活中很少見到。」市民楊女士說,「我們去野外,偶爾還能碰到幾隻。」很多人和她一樣很好奇:這種災情有沒有可能在揚州地區發生,揚州以前有沒有鬧過蝗蟲災情?如果揚州以前鬧過蝗災,通過怎樣的途徑控制住了蝗蟲?
專家
揚州歷史上也曾鬧過蝗災
「不用過於擔心沙漠飛蝗逼近,受環境、氣候、地勢的影響,它們未必能遷入我國境內。」揚大昆蟲專家祝樹德教授表示,揚州歷史上也曾鬧過蝗災,不過不是沙漠飛蝗,而是東亞飛蝗。
祝樹德表示,揚州地區的蝗蟲種類不是太多,主要是土蝗和東亞飛蝗,還有著很大區域是東亞飛蝗繁殖的「老窩」,那就是沿著高郵湖畔的濕地灘涂。早一些時候,高郵湖畔還有著一支專業機構——治蝗辦,專門對付高郵湖畔繁殖的東亞飛蝗,防止它們泛濫成災。
國內很多地方都鬧過蝗災,有很多治蝗經驗被記載,如元大德三年(1299),揚州、淮安等地,發現鷺鳥喜歡吃蝗蟲,曾下令禁止捕捉鷺鳥,靠保護其天敵來治它。
「高郵湖畔的環境,適合它繁殖。」祝樹德說,在防治中,掌握了它的繁殖規律等,每年都會對其精準滅殺,降低繁殖數量。幾十年來,就再也沒大的蝗災發生,被控制住了。
市植保站副站長秦玉金表示,蝗蟲形成不了災情後,專門的部門就與其他農作物病蟲草鼠監測防治合併了。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一直有,形成了一個有效的蟲害監測網,包括對蝗蟲的監測,能夠及時發現預警。
市場
東亞飛蝗已變成了致富蟲
秦玉金表示,在國內,一些曾是蝗蟲的受災區,目前已讓這害蟲變成了致富蟲,在蘇北和山東一帶,有人專門養殖東亞飛蝗。
「十年前,就有人來揚州賣蝗蟲了。」在東花園從事蟬蝗菜品的魏先生告訴記者,蝗蟲已成部分飯店的招牌菜,如果不受疫情影響,單單是揚州城區,粗略估計要被吃掉2萬多隻。
「冬季是消費旺季,大棚養殖,適合冷凍運輸至揚州。」魏先生說,在養殖地批發價不過10多元一斤,和龍蝦比起來,算不上多貴。蝗蟲炒制方法不少,煎烹都可以,目前主要是在揚州的外地人吃得多,揚州本地人消費得比較少。
在魏先生看來,本地人能嘗試吃的,多是一些年輕人,一旦消費人群擴大了,可能燒烤攤上也會冒出烤蝗蟲,有了吃的消費市場,想形成災情可能較難,就如龍蝦的命運一樣。 記者 孟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