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大漲後,今天大盤終於重新站上了3000點,後台問股市的人稍微多了點,大部分人的問題都是類似這樣的——基金賺了10%,現在要撤嗎?
產生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是:經過持續4年多的熊市煎熬,很多人已經虧怕了,生怕現在不趕緊走人,以後再跌回去,這點好不容易攢下來的果實,又都吐了出去,重新虧損,那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
但真要獲利了結,又有點擔心,既然已經賺了10%,未來是不是還會再賺20%、30%?現在走人,會不會踏空後面的行情呢?
投資就是投人性,人性的弱點,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和糾結。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歸根到底不是去預測未來市場會漲還是跌,而是搞清楚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用定投這種方式來投資股市。
想一想:你是為了獲得這10%的收益,才在暗無天日的熊市裡,堅持定投到現在的嗎?
我們辛苦耕耘一年多,期間內心還要承受各種市場負面新聞和帳面虧損的一萬點暴擊,小心臟撲通撲通真的好辛苦,到頭來,就為了這區區10%的收益,說老實話,你覺得划得來嗎?
至少對我來說,肯定覺得虧,有這麼多閒工夫,還不如老老實實把錢仍在債基或銀行理財裡面,收益是不高,但心裡舒坦不折騰啊~
其實不管你採取什麼投資策略,你賺到的絕大部分收益,都是牛市裡獲得的,熊市裡不虧就是賺,如果每年還能賺個10%-20%,那就非常棒了。
很多理財師在安利定投策略時,只講定投追求的是U型微笑曲線,卻不講定投有時候也會帶來倒U型的哭喪曲線。
定投的微笑曲線,上下翻轉就成了哭喪曲線
只有處於低估狀態的熊市時間足夠長,我們才能通過定投收集到足夠多的廉價籌碼,等到牛市來臨時,一次性兌現走人。
如果熊市時間很短,或者說走的是長期牛市,比如美股在過去10年里的表現,那定投就會變成一種很糟糕的投資策略——它會不斷拉高你的持倉成本,降低你的投資收益,回報遠不如在2009年all in指數基金,然後什麼都不管來得高。
美國標普500指數過去十年走勢
成熟市場大多牛長熊短,而A股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總是熊長牛短,股市長期缺乏賺錢效應,好不容易等來一波大牛市,又會產生群體性癲狂,並很快把泡沫吹破,令人扼腕。
上證指數過去20年走勢
但對我們定投者來說,這種熊長牛短的市場,反而是最舒服的!
我們只要做對兩件事:
一是在長期的市場低迷期,堅持定投,收集廉價籌碼;
二是在市場瘋狂期,拋售高價籌碼,獲利了結。
相比而言,過去10年,美股投資者就很尷尬了,因為大盤一直在漲,帳面上盈利一直在增加,所以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獲利了結,但如果一直長期滿倉,真的來一波金融危機,像08年那樣把股市打骨折,之前的收益可能瞬間打水漂~
相對而言,這種市場的投資難度更大。
我們再來假設一下,如果你現在把賺了10%的基金全部清倉了,接下去,這筆錢能幹什麼嗎?
如果你有買房、大額消費等其他用途,另當別論,如果將來還準備在股市裡玩耍,那就推演一下市場不同走勢下的最終結果:
如果未來股市大幅下跌,你正好能以更低的價格重新開始定投,表面上看賺到了,這也是不少理財專家給的建議,叫「目標盈」定投法。
相比於傳統的一味喊你傻傻定投攢錢,未來老了拿出來當養老金的西方式定投理念,這種「目標盈」定投法顯然更適合中國市場實際,每一個定投周期,最終都以賺錢為結束,始終能嘗到甜頭,就能不斷增強投資者長期堅持定投的信心。
但問題在於,這個盈利目標,應該設置多高呢?
如果只設在10%,又回到我上面提的問題,何必辛苦定投呢?
如果設置為20%、30%,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那我設置100%,這下總夠刺激了吧?
100%的回報的確令人艷羨不已,但還是按照投資者的主觀感受來決定投資操作,而沒有考慮到市場客觀的估值水平。
投資本身是一場機率遊戲,理性的投資者,一定會讓自己置於大機率贏錢的一面,而且贏錢機率越大,下注越多。
雖然單次博弈中,小機率事件也有可能發生,導致我們虧錢,但只要博弈次數足夠多,最終51%的贏率,就會逐漸走向100%,49%的贏率,就會逐漸走向0%——賭場賺大錢,靠的就是這個道理。
假如你只賺了80%,此時發現市場明顯高估了,潛在風險遠高於潛在收益,就應該立刻獲利了結,如果你設置了100%的盈利目標,很可能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假設你已賺到100%,但因為經濟復甦比預想得還要強勁,你選擇的定投標的又特別給力,可能此時估值依然不算很高,未來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那就完全可以繼續持有,獲得更高的潛在收益。
所以「目標盈」定投法最大的問題在於:只以投資者自身的盈虧情況(投資主體)來決定未來的定投操作,而不是以市場估值(投資客體)為核心依據來制定未來的定投計劃。
再看另外兩種情況。
假如未來市場長期橫盤震盪,因為你贖回的資金還是會在差不多的價格重新買回基金,「目標盈」定投法也無法幫你鎖定收益,反而增加了你的申贖成本,白給基金公司打工。
所以這些年很多基金公司(包括支付寶)都在拚命安利這種又能讓投資者賺錢,又能給基金公司帶來更多手續費收入的定投策略。
假如未來市場繼續向上,「目標盈」定投法就會滿盤皆輸。
這時候,就算你重新開始新一輪定投,也會發現牛市一路騰空,定投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打入市場的子彈速度太慢,很可能為了鎖定這10%收益,完美踏空後面的牛市主升浪。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無比懊悔當初止盈離場的錯誤決策,最終在瘋狂的市場環境下,被貪婪沖昏頭腦,一股腦all in——這時運氣好,你還能吃到牛市下半場的肉,運氣不好,碰到15年那種只瘋了4個月的短命牛,就成了接盤俠……
對不少偏保守的人來說,10%已經很滿足了,但希望你在決定止盈清盤前,再仔細想想自己決定定投的初心——
你是為了獲得這10%的收益,才堅持定投到現在的嗎?
還是希望在熊市中不斷收集廉價籌碼,攤薄成本,等到牛市來臨時,賺一把大的?
你可能會問:都說A股熊長牛短,眼下經濟環境那麼差,下一輪牛市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到啊?
emmm……我當然不知道牛市什麼時候會再來啦~
但我確信,經濟周期的上下波動,本質上是人性的弱點在反覆發酵。只要人性不變,經濟周期就永遠不變,股市的牛熊嬗變也永遠不會停止。
行情永遠在絕望中誕生,猶豫中成長,憧憬中成熟,歡騰中走向自我毀滅。
過去兩輪牛市之間的時間間隔,分別是48個月(2001.6-2005.6)和79個月(2007.10-2014.6),後面這輪,如果按中小板指數的走勢(創業板直到2010年才誕生,沒有完整經歷熊市),則熊市只持續了59個月(2008.1-2012.12)。
而現在,距離上一輪牛市結束,已經過去54個月(2015.6-2019.12)。
啊,時間就這麼愉快地過去了~
我不敢說現在就已經抵達或接近市場最絕望的時刻(相比而言,去年底市場上瀰漫的絕望氣息更濃),但我個人絕不會在眼下停止定投,更不會把剛剛小有成效的定投計劃,攔腰打斷。
正是因為很多人在熊市中很難長期堅持定投——虧了不敢投,賺了點就想跑,所以我在七步定投策略中加入了網格收割的思想。
這個思想和一般意義上純做波段的網格交易不一樣,必須建立在長期定投的基礎上,目的是讓大家能在難熬的熊市裡也能嘗到點小甜頭,聊勝於無。
方法概括起來就8個字:只割收益,不割本金。
也就是「只取卵,不殺雞」,這隻「雞」,定要等到牛市養肥了再殺!
這種網格策略不適宜場外基金,只適合可以在場內交易的指數基金。但場內交易比較複雜,光是網格收割的具體比例,不同時期不同基金的設置標準就不一樣,操作彈性較大,如果不了解相關投資原理和具體實操方法,盲目跟投風險非常大,且不說心態更容易失衡,有時可能小白一個烏龍指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力哥不會推出給小白的無腦跟投版,還望大家理解。
唯一能給到大家的是,是我重點關注的備選基金池裡的場外基金所對應的場內基金代碼,供大家參考~
雖然這幾天漲了點,但現在A股還是很便宜,不管是絕對估值,還是歷史估值分位點,亦或者和海外市場相比,都充滿了吸引力,只要堅持定投,以後必有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