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早餐要吃好」,一頓健康有營養的早餐,就是給新的一天開了個好頭~
說到吃早餐,小編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
選了最後兩項的朋友,你以後可要改改了。為啥?往下看就知道了~
2017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發表在《Diabetes Ca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上午9:30之前吃早餐,能夠避免肥胖和糖尿病。
這是因為,人體內有9~12組控制節律的基因,在它們的作用下,人的激素分泌是有節律的。
吃早餐的時間會影響這種「生物鐘基因」,它能夠調節餐後血糖和胰島素反應,從而與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產生聯繫。
而且,早餐吃得晚,膽結石也可能找上門。
從晚餐消化完到進食早餐,中間已經隔了差不多10個鐘頭,膽汁的儲存已經達到一定的量。
此時進食早餐,早餐的成分刺激腸黏膜,十二指腸可以分泌膽囊收縮素,使膽囊收縮,膽汁可以及時排入腸道,幫助消化。
而如果兩餐間隔時間太長,膽汁不能及時排入到腸道,就會發生瘀滯或者濃度增加,也就容易導致結石。
那麼,吃早餐,到底有沒有一個最佳時間呢?
答案是:並不存在。
有人說,早晨七八點胃腸道已完全甦醒,消化系統開始運轉,這時候吃早餐,有助於高效消化和吸收營養。
其實,早餓早點吃,晚餓晚點吃,按你的生活習慣和肚子餓的程度去吃,別太晚就可以。9:30,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做到。
不過,如果哪一天晚了點也沒關係,適當少吃些就好,偶爾如此,並無大礙。
說完了吃太晚的情況,咱再來說說不吃早餐的壞處。
不吃早餐,當心招來7種病
不吃早餐容易得膽結石,想必大家都知道,道理也和上面說的一樣。
三餐定時,能養成胃結腸的反射,有利於規律排便;如果早餐不規律,胃結腸反射會變弱,久而久之容易便秘。
不吃早餐,胃裡空空,胃酸會不斷刺激胃黏膜,長期下去,容易患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有人以為不吃早餐就會少一頓飯的熱量,但你可能午餐就會吃得更多,或者忍不住吃點高熱量的零食,這樣更容易發胖。
對於女性來說,能量供應不足,會導致盆腔的血管緊縮,引起卵巢功能紊亂、月經不調乃至閉經。
血糖不足時,以葡萄糖為能源的心臟、腦細胞活力不足,不僅容易四肢無力、暈厥,還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患心臟病或其他心臟疾病的可能性提高27%。
看完這些,你還敢不吃早餐嗎?
當然,早餐要吃,要按時吃,還要吃好。那怎麼才算吃得好呢?
1. 含油量多的食物
代表:油條、油餅、方便麵、起酥麵包、點心、漢堡等
這類早餐熱量高、含油量大,經常吃,容易增加肝腎代謝負擔、傷膽囊、讓人發胖。
如果你吃的早餐小攤,使用的油是反覆的,那可能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衛生也不過關。
2. 剩飯剩菜當早餐
隔夜的飯菜,無論是在口感上還是營養價值上,都會大打折扣;
另外,如果存放不當,剩飯剩菜很容易被細菌污染變質,引發食源性中毒;
再者,隔夜飯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魚和海鮮等,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明顯增高,有致癌的風險。
3. 咖啡代早餐
空腹喝咖啡不僅會刺激胃酸分泌,對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傷,還可能影響肝臟代謝和心血管系統。
更重要的是,如果存在未被發現的膽結石或膽息肉,空腹喝咖啡帶來的刺激,會使膽囊劇烈收縮,可誘發膽絞痛。
所以,早上喜歡喝杯咖啡提提神的,最好留到餐後再喝。
說完了不該吃的,下面再來說說該吃的~
1. 兒童、青少年
這個年齡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要注重補充蛋白質、鈣、維生素等營養素。
【搭配建議】
菜肉餛飩+雞蛋+牛奶+橙子
2. 年輕上班族
辦公室一族,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容易囤積脂肪、便秘。因此,這類人早餐重點是低脂高纖。
【搭配建議】
牛奶+一兩片全麥麵包+蔬菜沙拉
3. 體力勞動者
由於要消耗大量的體力,這類人早餐要吃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還要儘量吃些抗餓的食物。
【搭配建議】
米粉/麵條+雞蛋+蔬菜水果
4. 中年人
人到中年,工作、家庭帶來的壓力不小,所以早餐要提供充足的能量,但這個年齡也面臨「三高」、發福等問題,所以也要注意低熱量、低脂肪。
【搭配建議】
酸奶+紅薯/玉米+蔬菜
5. 老年人
老年人由於消化功能降低,宜吃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食物,如牛奶、豆漿、麵條、餛飩、饅頭及花捲等,尤其適宜吃點粥。
【搭配建議】
蓮子桂圓粥+蔬菜+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