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披露了實底也交待了,我們不能自亂陣腳

2020-01-29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用陽光發布應對嚴峻的局面,把實底交給公眾,把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案講給公眾聽。

作者 |沈彬

目前,口罩成為「緊俏商品」,不少藥店前市民在排隊買口罩,甚至個別地方發生了市民間的肢體衝突。其實,上海在全市範圍內的1000個藥房網店投放口罩,這幾天,已連續籌集並投放口罩近1000萬隻,相關企業銷售消毒液20.5萬瓶、洗手液8.4萬瓶。相關企業也在提前復工,加緊生產。有理由相信,口罩在部分地區的短缺,只是暫時的。大家不要自亂陣腳,也不要「聽風是雨」,自己嚇自己。

好消息要講得及時,以振奮人心;「壞消息」要講得透,才能提升警戒。大疫之下,上海開啟了全城決戰的模式。抗疫信息的權威發布已經更及時更精準。

從1月27日開始,上海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精確到了區級,也單辟出了「外地來滬人員」的統計項,哪個區有多少確診人數,一目了然。疫情信息的精準化落地,回應了之前上海市民的訴求,把疫情信息從「一個數」變成了「一組數」,通過分區列表,強化了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的疫情信息的「在地性」,讓各個區的市民心裡更踏實、更有數,避免了因為信息模糊造成的恐慌和盲目。

再比如,昨天下午和今天中午,「上海發布」連續發布了上海確診病例痊癒出院的消息:昨天有2例,今天有1例,目前上海總共已經有4例患者痊癒出院了。這些好消息無疑增加了大家戰勝疫情的決心,相信新型冠狀病毒並非不可戰勝。

信息發布做到精確及時全面,讓公眾對於當前的疫情有整體的把握,才能引導公眾做出理性判斷。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人作為傳播者的本能就是傾向於傳播「壞消息」,傾向於認為「壞消息」才是與自身生存安全關係密切的。所以相關的信息發布需要對症下藥。

抗疫工作才開始不久,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權威信息發布應傾聽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優化「用戶導向」的信息內容。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此外,寧可把困難說得足一些,風險估計得嚴重一些,用陽光發布應對嚴峻的局面,把實底交給公眾,把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案講給公眾聽。對於公眾來說,口罩在部分地區的短缺,只是暫時的,我們也要有信心,有序購買,減少聚集,因奪口罩而增加身體接觸,反而會增加交叉感染的危險。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應該明白,在這個非常時期,無論購買什麼東西,保持淡定都顯得格外重要。

更重要的是,大疫面前需要依靠的是每一個人的力量。互相依存、互相幫助,才能使我們在這場抗疫戰役中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的焦急,是為了所有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不是相反。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lvg728BjYh_GJGVoZ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