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的金魚天天在繁殖,我們的金魚啥動靜也沒有呢?

2020-04-12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經常會有魚友在這個季節里,前來詢問養魚老道,有關金魚或者其他熱帶魚等它們的繁殖問題。

簡而言之就是,自己飼養的金魚或者迷你鸚鵡、燕魚、七彩等等,明明到了應該繁殖的年齡,看起來一切條件都很正常,為什麼它們總是不打對或者不追逐,絲毫不見任何動靜呢?

難道說我們飼養了一缸同志嗎?這種現象微乎其微,當然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但這只是特例。

那麼除此以外,這其中還會有哪些原因呢?假設我們的觀賞魚,它們都是身體非常健康的。

很多觀賞魚,不是企鵝或者海龜,可以在沙灘上集體大量繁殖

這是我們需要知道的第一點,那就是大部分的觀賞魚,它們不是企鵝或者海龜,可以在沙灘上集體進行大量繁殖。

我們所飼養的金魚或者各種熱帶魚,之所以遲遲不繁殖,大部分都會與我們所提供的飼養條件有關。

這其中包括了:

水溫問題、水質問題、燈光背景問題,也就是心理因素問題,飼養密度問題、水位高低問題、產卵物刺激等諸多因素。

而如果說,我們的水質和觀賞魚的體質問題都是一切良好的話,能夠影響到觀賞魚正常繁殖的,兩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

飼養密度和產卵物刺激。

這樣吧,在此養魚老道簡單的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我們通過這些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金魚為什麼不繁殖?按理說只要到了生殖年齡都該正常繁殖

正如我的兩缸金魚,一開始它們是分家的,就是蝶尾和鎏金。

在基本完全相同的水質、水溫、投喂條件下,蝶尾金魚一直在繁殖,而鎏金金魚,七八厘米的8條魚,飼養在80厘米的裸缸內,遲遲不見動靜,以至於一開始我認為它們可能是歲數還小。

結果當我把這八條鎏金,挪到大魚缸里和蝶尾生活在一起以後,它們很快就出現了追逐產卵的現象,也就是在兩三天的時間內。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開始的飼養密度過大,這是一個原因,再一個就是沒有產卵物,水草的刺激,只有符合了這兩點要求之後,它們就可以迅速進入到繁殖期,當然水溫也要達到18度左右。

另外還會牽扯到一個水位高度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很重要,對於金魚,尤其是傳統金魚來說,如果是飼養的水位過高,它們就不可能進行正常的追逐和遊動,有可能整天處在一個半失漂狀態,連自己正常的行動都會受限,當然就不可能順利繁殖了。

七彩神仙魚和燕魚,主要也會是這兩個因素

我們再打個比方,我去年飼養的小燕魚,最後在老鄒大叔那裡除了拜拜的和送人的,還殘存下來三條,確定是兩母一公,它們和一群金魚常年飼養在一起,按理說早就到了應該繁殖的年齡,但是絲毫不見動靜。

前幾天我建議把它們單獨飼養在一個60厘米的方缸里,並放置了一個產卵桶,入缸三天後,其中的兩條燕魚就自動成對了,而另一條雌魚備受欺負,只好再次把它提走,在它被提走的第二天,餘下的兩條燕魚順利產卵繁殖。

但是由於初次產卵,成活率並不高,最後暫時放棄,靜待下一窩繼續。

而餘下的一條雌魚,我們又給它配備了一條雄魚,同樣放置了一個產卵桶,但是由於另一缸水質不是很好,又放入了一條清道夫處理青苔,這兩條燕魚也是遲遲不見動靜,青苔去除後,把清道夫剔除的第二天,這對燕魚就出現了啃板動作,應該很快也會進入繁殖。

我們所飼養的很多慈鯛科觀賞魚,比如說地圖魚、紅尾皇冠、南美短鯛、迷你鸚鵡魚之類的很多品種,都會由於上述的這些原因不穩定,而導致它們根本不會繁殖,就是一個飼養密度過大和有無孵卵物刺激的問題。

當然了,如果是初期飼養,我們的飼養密度還不能過低,一般的應該選擇80厘米的魚缸,飼養個三五對亞成魚,到了性成熟期,放置產卵桶、陶罐、寬葉水草等,刺激它們自行成對,成對之後,我們再去酌情挑選單缸飼養,藉以促進它們正常的繁殖。

虎皮魚、鬥魚、斑馬等小型觀賞魚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裡我僅以虎皮魚為例,在我的視頻和文章中,多次提到了關於虎皮魚的繁殖方法,很多魚友一直在問,我為什麼不去繁殖,實話告訴大家,我沒有那個閒心的,自己曾經繁殖過了,也就不把它當回事了,目前我這裡的所謂熱帶魚,也都未加溫飼養,我也沒有時間去孵化豐年蝦投喂小魚苗。

但是有一位魚友,按照我所介紹的方法,已經成功繁殖了三窩虎皮魚,在我的視頻中曾經有過,對於這些產卵類的小型熱帶魚,它們也是需要一定的產卵空間和孵卵物的,如果魚缸里飼養密度過大,它們也不會繁殖。

需要我們把它們飼養到成年以後,單缸單獨繁殖,雌雄比例可以一對,也可以兩公一母,和繁殖金魚的道理相似,需要鋪設底部水草或者鵝卵石刺激發情,然後保證弱酸性水質,挑選腹部最為膨脹的雌魚和體型最為壯碩的雄魚,在它們適應了環境、水溫和水質以後,都可以正常的繁殖。

還有的魚友,已經成功繁殖了斑馬魚,道理和虎皮魚類似,對於水質和水溫要求沒有虎皮魚那麼高、那麼嚴格,它們都是可以正常繁殖的。

再者就是我們要有那個耐心飼養和等待,有沒有不繁殖的?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大多數都是因為水質、水溫的原因所致,或者是還未到發情期以及心理害怕等環境因素刺激,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一定的耐性,而不是急躁的把種魚換來換去,把水質或者魚缸內部環境,擺弄來擺弄去,越是這樣頻繁驚動,它們越會很難繁殖,哪怕是小小的孔雀魚。

沒有達到上述條件,為什麼有些魚也會繁殖?

最近很多魚友也會反應,自己剛剛購買的金魚,進入到魚缸里之後,就開始追逐或者產卵了,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也沒有什麼密度問題和產卵物啊?

這些原因,一個是基於它們確實到了應該繁殖的年齡和季節,另一個就是源於環境突變、水溫突高,以及新水的過度刺激,這些現象就會有可能發生,根本不足為奇。

但是,假設我們想要這些觀賞魚比較正常的繁殖,產卵率高、孵化率高、小魚苗的體質強健,那就必須提供它們所適宜的環境和條件,而不是只要能將就,我們就去將就,那樣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觀賞魚飼養到爆缸的。

如果我們的各種條件根本達不到,那還是不要讓它們繁殖的好。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