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25歲的曼曼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跟她做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吼叫,她對另一半的唯一要求也是遇事要冷靜對待,不能大吼大叫。
原來,曼曼小時候是個「慢性子」,父母在教育她時特別沒有耐心。一有什麼事沒有如期按父母說的去做,父母就對她又吼又叫的,這讓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成年後也無法擺脫。
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吼叫,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還會讓孩子產生抑鬱、焦慮、恐懼、自我指責等負面情緒,導致心理問題。可見,吼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吼叫起不到教育作用,還會害了孩子
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吼叫是很普遍的現象,幾乎在每個家庭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
由於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父母一旦控制不好情緒,就會發泄到孩子身上。尤其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的情緒更加容易失控,從而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1. 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們都喜歡心平氣和的溝通方式,沒有人喜歡被言語傷害和粗暴對待,孩子稚嫩的心靈更是需要大人的呵斥。
如果孩子有點錯誤,父母就大吼大叫,孩子的內心是承受不住的,輕則會讓孩子喪失表達的慾望,重則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產生極嚴重的自卑心理
2. 與父母產生距離
孩子最先是從父母身上感受到愛,也從父母這裡得到信任與保護。如果父母總是與孩子吼叫著進行溝通,孩子會覺得父母是不愛自己了,這種愛的缺失會讓他們與父母產生很大的距離。
當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也往往選擇沉默,不與父母溝通,嚴重的,有些孩子會在無法處理自己的問題時走上極端的道路。
3. 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在學習新事物時,大腦在充滿愛和放鬆的環境下接收效果才最好。而父母不斷的言語暴力,會讓孩子的精神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生怕自己做錯什麼招來父母的吼叫,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的發育會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拒絕吼叫,做心平氣和的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會更好地成長和發育,知道了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從今天起,父母們就要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習慣,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時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1. 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在批評孩子之前,先要傾聽孩子的想法。有些孩子並不是故意做錯事,惹父母生氣,他們的行為往往是出於好奇、好玩的一種嘗試。如果父母不加分辨就粗暴對待,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
2. 不轉移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作為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消化掉或者隱藏起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把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拿孩子出氣。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明就裡,不知道自己的錯處在哪裡。
3. 講究批評方法
不對孩子吼叫並不意味著就不能批評孩子。孩子的錯誤一定要及時指正,但父母可以選擇更加溫和而有效的方式。
如果孩子當時不能接受,父母可以給他一段平復的時間,等孩子冷靜下來再進行溝通。
當孩子意識到錯處,並加以改正時,父母也不要吝於表揚孩子,給孩子一個積極的肯定,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媽咪嘮叨:
趕緊拋棄吼叫吧!學會了這些方法,相信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父母們就能更好地採取相應的方式了!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