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那個墮胎醫生

2019-06-02     Vista看天下

撰文 | 江 凝

編輯 | 陳春利

自本期《號外》開始,Vista看天下App將推出系列封面報道:重新認識美國。這是該系列第一季中的一篇文章。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閱讀更多精彩文章,現在成為APP新用戶,即可領券免費閱讀任意一期雜誌~

美國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市,47歲的墮胎醫生戴維·格溫像往常一樣,停好車,準備走進自己的診所。

診所門口聚集著一群抗議者,舉著反墮胎的條幅。對他來說,這樣的場景已經司空見慣。

但1993年3月10日,這一天不同往日,危險猝不及防地降臨。「不要再殺害任何一個嬰兒!」有人在戴維·格溫身後高喊著,衝出來朝他的背部開了三槍。

戴維·格溫倒在血泊中,傷重不治。

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

槍手是31歲的麥可·格里芬,他冷靜地向趕過來的警方繳械,承認:「我剛才殺了人。」

案發前,穿著灰色外套的格里芬躲在一片灌木叢後面,等格溫停好車,格里芬趁著示威的混亂衝出來,舉起了他那把38口徑的左輪手槍。

目擊者史蒂夫·鮑威爾說,格里芬明顯是衝著格溫來的。他追著格溫醫生,並在近距離朝他連續射擊。

奇怪的是,診所門口的抗議者沒有一個人向格溫醫生髮出警告,而槍擊發生後,甚至有掌聲傳出來,「看起來他們對這個結果感到很高興。」他們舉著的橫幅上寫著「戴維·格溫殺害嬰兒」。

格溫醫生。1993年3月10日,他在自己的墮胎診所外遭遇槍殺。(@視覺中國 圖)

這起槍殺案是美國墮胎合法化以來,第一起墮胎醫生遇害案件。而這幾乎可以說是一起事先張揚,甚至預謀已久的謀殺。

1973年聯邦最高法院對「羅訴韋德案」的判決賦予女性合法墮胎的權利,此後,美國國內關於墮胎合法性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過,不斷撕裂著美國社會。上世紀90年代末,針對提供墮胎服務的產科醫生及診所的暴力活動達到高峰,相關人員不斷受到威脅,他們的診所也時不時遭遇襲擊和破壞。

幾乎所有著名的墮胎醫生,都被反墮胎組織「備了案」。據媒體報道,反墮胎組織內部有一張廣泛流傳的「通緝令」,通緝對象就是戴維·格溫。這是一張老式的通緝令,格溫的照片上方寫著:WANTED, 下方寫著:我們需要你的幫助來阻止戴維·格溫。格溫的地址、電話、工作行程被堂而皇之地登載在通緝令上。此前一年夏天,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一場抗議活動中,通緝令被大肆散布,就連格溫女兒就讀的學校也出現同樣的傳單。

反墮胎組織毫不掩飾地希望抗議者們去騷擾格溫。而事實上,遇害前的幾年裡,格溫多次收到死亡威脅。

戴維·格溫遇害時,他的診所才開業約一個月。此前,彭薩科拉市只有一家提供墮胎服務的診所。自從開業後,抗議者們常常聚集在診所門口,禱告,唱歌,朝走進診所的醫生和產婦吹口哨或者大叫。他們對產婦喊話,要求她們「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墮胎。

1993年3月,人們聚集在高院外,抗議格里芬殺害格溫醫生。格溫醫生曾在阿拉巴馬、喬治亞、佛羅里達等州為女性提供墮胎服務,反墮胎者視其為眼中釘。(@視覺中國 圖)

格溫的兒子小戴維·格溫回憶稱,彭薩科拉是當時反墮胎組織最活躍的地方。牧師約翰·伯特是反墮胎組織「拯救美國」當地分支的負責人,而他也曾是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組織「三K黨」成員。伯特不斷鼓動反墮胎抗議者採取行動,甚至把診所旁邊的一小塊地買下來,專門供他們用來騷擾和恐嚇診所的病人。格溫遇害當天的抗議活動,正是由伯特組織的。

「救贖」還是「不歸路」?

案發前,格里芬已婚,育有兩個女兒,無固定工作。他有暴力前科,不僅曾因脾氣火爆被解僱,其婚姻也因他的暴力行為而出現危機。格里芬試圖改變妻子要離婚的想法,為此,他到「牧師」伯特那裡尋求諮詢。兩人從此有了交集。

小戴維·格溫回憶稱,「證據顯示格里芬和伯特曾多次長談,伯特向格里芬宣傳墮胎的罪惡,並成功說服他加入『拯救美國』組織。」

格里芬符合美國女記者瑞貝卡·翠斯特所描述的「典型殺手」形象:有對女性施暴犯罪記錄的男性。不過,格里芬自稱虔誠的基督徒,從八歲開始信教,從不吸煙酗酒,也從沒碰過毒品。

很快,格里芬成了忠實的反墮胎人士,在同伴面前,他甚至不掩飾自己試圖加害格溫的企圖。案發前的一個周日,伯特在教堂里組織一場抗議者的禮拜活動。格里芬要求其他抗議者為格溫的靈魂祈禱。「他希望格溫醫生停止做那些違背《聖經》的事情,開始改邪歸正。」伯特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

格溫遇害後,伯特表示:「我們並不原諒這種行為,但我們要記住,格溫斷送了數以千計的生命。」

究竟是什麼驅使格里芬扣動扳機?「我認為這是天意。」在1998年接受美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格里芬回憶,他在槍案發生前一天曾看到格溫。「我知道他已經準備好繼續謀殺嬰兒,我問上帝希望我做什麼?上帝告訴我,『告訴他還有一次機會』……我感覺,我想要告訴他的是:他被判謀殺罪,對他的審判將如同《創世紀》9章6節所說: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伯特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不是因為這起案件——他因騷擾和猥褻青少年被判18年監禁,最終死在監獄裡。

更多精彩文章,不容錯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APP,現在成為我們的新用戶,就可以免費閱讀整本雜誌了:

「決不後退」

在父親遇害的那一年,小戴維·格溫22歲。他在一封13頁的信里深情回憶了他的父親。

在他眼裡,父親是一個愛父母愛家的好男人。格溫於1945年出生於肯塔基州,得過小兒麻痹症,一條腿留下終身殘疾,走路的時候一瘸一拐。他在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攻讀婦科和產科,隨後成為一位婦產科醫生。他尤其擅長為臀位胎兒接生——為臀位分娩的產婦接生一直是婦產科領域的難題,格溫可謂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

墮胎合法化之後的第四年,也就是1977年,格溫開始學習墮胎所要求的技術。小戴維表示:「父親認為,決定墮胎的產婦也應該獲得專業、公平、有同情心的服務,而讓她們獲得有尊嚴的服務,是自己的責任。」

1980年代開始,格溫「同意為喬治亞州哥倫布市的一家診所提供墮胎服務。這家診所並不缺病人,但缺少一個盡責的醫生」。

邁出第一步之後,格溫的工作很快擴展至多家診所。他每周都要開車從愛法拉(阿拉巴馬州)前往哥倫布,蒙哥馬利和莫比爾、彭薩科拉等城市的診所。由於一條腿殘疾,開車對他來說變得日益艱難,但他依然堅持往返於這些地方,連周六都無法休息。他告訴兒子,如果自己拒絕了,「婦女們將會因為得不到照顧而受苦,因為沒有多少醫生願意提供(墮胎)服務。」

也因此,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格溫被跟蹤,被威脅,被騷擾,甚至被恐嚇。「爸爸常年生活在持續的暴力威脅下。」小戴維寫道。

1993年1月22日,遇害兩個月前,在蒙哥馬利一所診所外,「父親遭遇又一次抗議,這一次,他決定抗議回去。他即興演唱《祝你生日快樂》歌,以此慶祝『羅訴韋德案』20周年。接著,他打開車裡的揚聲器,把聲音調高,播放湯姆·佩蒂(美國搖滾歌手)的《決不後退》。」

此事引起當地媒體關注,而媒體報道增加了格溫的聲望,也讓他很快成為反墮胎群體的眼中釘。

小戴維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是父子倆難得的溫情時刻。他們烤牛排,一起看籃球賽,期間,他們談到抗議者的恐嚇。格溫提到,有個「很怪的人」曾經靠近自己,用奇怪的聲調叫「格溫醫生」。但格溫並沒有把這放在心上,他還試圖讓兒子安心,說自己並不認為抗議者中有人想傷害他。

三天之後,格溫命喪格里芬的槍下。

「總有一天,上帝要和你們清算」

1994年3月,格里芬被控一級謀殺,陪審團沒有給予他絲毫的同情。他最終被判終身監禁,服刑時間不得少於25年。

格里芬並未因此改變想法。2010年一次接受澳大利亞媒體的電視採訪中,他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悔意,「我們都有責任保護無辜的兒童,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責任」 。他甚至利用採訪來鼓勵反墮胎者繼續戰鬥。「真正應該覺得恐懼的是那些墮胎醫生,」他說,「總有一天,上帝要和他們清算。」

這種冷酷的說法讓他成為極端反墮胎群體眼中的邪教英雄,他的行為鼓舞著無數的仿效者。

這起槍擊案推倒了針對墮胎醫生暴力的多米諾骨牌,仇恨的種子就此蔓延。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十幾名墮胎醫生被謀殺。

1993年3月,格溫醫生的葬禮上,家人圍在他的棺木旁,送別親人。(@視覺中國 圖)

1994年7月,曾公開支持格里芬的保羅·希爾在彭薩科拉另一家墮胎診所殺死了墮胎醫生約翰·布里頓及其保鏢。

同年12月,22歲的反墮胎抗議者約翰·薩爾維走進麻薩諸塞州布魯克林的一家診所,開始舉槍射擊,最終致2人死亡,5人受傷。報道稱,薩爾維深受格里芬的影響。

2015年,羅伯特‧劉易斯‧迪亞在科羅拉多一家墮胎診所殺死3個人,他曾對警方表示,自己對格里芬「評價很高」。

格溫被謀殺一案改變的事情還有很多。小戴維投身法律,同時也是社會活躍人士,積極推動1994年《自由出入診所法》(FACE)法案的出台,法案明令禁止可能干涉尋求、獲得或提供生殖健康服務權利的一切暴力、威脅、破壞或阻礙行為。

2017年,格里芬即將服滿25年刑期時,他向法院申請假釋。聯邦調查員建議讓格里芬於2018年4月獲得自由,這激起不少人的恐慌情緒,不過最終,佛羅里達州假釋委員會駁回該建議,他們決定,格里芬假釋的下一次聽證日期將是2043年,也就是他82歲的時候。

對於這個決定,美國全國墮胎聯盟的主席維姬·斯波塔表示:「格里芬是一個打著生命權的旗號犯下可恥罪行的人,他掀起一場更加暴力和虛無主義的戰爭,他應該在監獄度過終生。」

~END~

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朋友圈哦。也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想法。

本文出自Vista看天下App《號外》第16期:《美利堅難題:墮胎是殺人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Vista看天下App,現在成為我們的新用戶,就可以領券免費看整本雜誌了。雜誌,一口氣讀完才過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O36FWwBmyVoG_1Z-J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