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不見經傳,筆下的這首詩,卻將牧童形象寫得淋漓盡致

2019-10-16     慶余

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歷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結晶。自先秦《詩經》直到現在,詩詞的數量浩如煙海,寫作題材也包羅萬象。其中就有不少寫牧童的佳作,它們大都屬於富有童心童趣的田園式的牧歌。如呂岩《牧童》中的「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黃庭堅《牧童詩》中的「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牧豎》,便是唐代詩人崔道融的一首描寫牧童形象的詩。說到崔道融,相比較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來說,他就要顯得名不見經傳了。崔道融的作品現存很少,僅《全唐詩》中收錄了八十首,流傳較廣的便是《牧豎》。在這首詩中,崔道融便以短短二十字,將牧童悠然自得、調皮可愛但又心高氣傲的形象寫得淋漓盡致。

《牧豎》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它的意思是說,牧童穿著蓑衣,戴著斗笠,遇到人就表現出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可見崔道融抓住了牧童的衣著和神情特徵。乍一看,這兩句詩平淡無奇,實則比較玩味。眾所周知,我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背景,但是農民往往會和貧窮、卑微掛鉤。

但在崔道融的這兩句詩中,牧童儘管是以放牧耕地為生,所展現出來的形象,卻是不自卑,反而自豪、心高氣傲的樣子。當然這裡的「逢人氣傲然」是褒義,它所描繪的是牧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農耕生活中練出的一身本領,即不怕風不怕雨,還能吆牛耕田地。也許曾經的你,也有過牧童的經歷,就很容易體會到詩中的生活氣息。

然後,詩的後兩句「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是一個倒裝句。如果按照崔道融表達的內容來看,應是「耕卻傍溪田,臥牛吹短笛」。之所以要倒裝,是為了押韻。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放牛時牧童躺在牛背上吹著短笛,牛耕地時牧童在溪邊田頭玩耍。可見這兩句詩,主要是對牧童行事動作的具體描繪。以此展現了牧童天真爛漫、悠然自得的一面。

其實崔道融的詩,除了這首《牧豎》外,還有很多農村生活題材的詩,如《田上》、《過農家》、《春墅》、《溪上遇雨》、《村墅》等。在描寫農村生活的同時,崔道融也藉助其中的各種形象,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眷戀。而這首詩除了有這層含義外,還有表達他清高的一面。也可以說詩中牧童的形象,就是他自己的寫照。

綜觀崔道融的這首詩,語言清新自然,淺白如話。短短二十字,便將牧童形象寫得淋漓盡致。牧童的天真爛漫、悠然自得、調皮可愛,無疑使得這首詩還充滿了童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KNZ2G0BMH2_cNUgAk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