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肺充分發揮著治理與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的作用,可同時,肺卻怕燥,秋燥過勝,往往令到肺很受傷。這時,秋季對於肺的養生就更為重要。
為何要早睡早起?
養生講究天人合一,身體應儘量跟大自然保持同頻,才能真正地『順』,順其自然,順遂人生。
具體到秋天,陽氣收、陰氣長,晚上早點入睡,最好10點左右就入睡。
「凍一凍」更精神!
初秋,人體陽氣正在慢慢收斂中,這時如果過多過快地添加衣物,容易把人給「燜」壞:身熱汗出、津液受損,導致人體「陽氣側漏」,不僅使得冬天閉藏無源,還降低了人體對寒冷的抵抗能力。
所以,早秋應「凍」,以令人體平和穩定,逐漸適應氣溫變化。
清晨健身,靜功為主
秋季鍛鍊最好首選清晨,且動作宜平和、內收、減緩幅度,如太極拳、健身球、站樁、散步等,皆是不錯的選擇。
減辛增酸,對症下方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為何要減辛?
辛味食物如花椒、生薑、大蔥、白蘿蔔等,入肺經,能宣暢肺氣,通利鼻竅,故有「辛補肺」一說,但是,秋氣肅殺,肺氣本宜適當收斂,所以,食辛不能過度。
為何要增酸?因為肺旺於秋,為避免肺金太過,克伐肝木,宜適當增食酸味,如西紅柿、棗仁、醋等,以入肝養肝。
總之,針對秋燥傷肺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當以滋陰潤肺和補益肺氣為主。
秋季是讓人很舒適的季節。但中醫認為,秋季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也漸涼,是老年人易發病的時節。因此,老年人應懂得一些秋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在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緒方面要與自然界秋收潛藏的氣候變化相協調。
中醫認為秋天陽氣開始斂降,陰氣漸轉盛旺,這時老人們應早起早臥,適當進行體育活動。由於氣候乾燥,秋季老人以少洗澡為宜,以免皮膚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在精神情緒方面,要安寧平靜,如果過度興奮激動,會使陽氣浮動,從而可能引起疾病。深秋時節,氣溫驟降,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襲,陽氣外泄。衣被要隨季節及時增減。
二、飲食方面不要貪涼喜冷,尤其是平素陽虛有寒者更應謹慎。
但也不宜多食過熱之物如羊肉、鱔魚、辣椒、生蒜、酒類等。因為熱性食物易使體內陽氣大動,而不能潛藏,久而久之,易生陰虛之病。入秋後,大量瓜果上市,這些水果大多是有益身體健康的。但民間素有「秋瓜壞肚」之說,因此,瓜果雖甜美,卻不可多食,否則有損脾胃的陽氣。 三、閉目養神,收聚精銳。
秋季,陽光和煦,原野金黃,秋高氣爽,是老年人閉目養神,收聚精銳的大好時光,此時,老年人可到公園、郊野、山林等林木繁榮、寧靜幽雅之地,做做閉目養神的氣功。閉目,先眼肌放鬆,再面部放鬆,心胸放鬆,精力即從面部肌肉噴涌而出,眼睛也即會有神。許多名人學士在繁忙緊張的腦力勞動之餘,做做閉目養神功,即可收到養精蓄銳之奇效。
四、老年應重視身心兩方面自我保健並做到以下幾點:
1、要重視飲食上合理與平衡
老年飲食方面除要均衡飲食、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粗細搭配和形成良好飲食習慣外還要做到「三多三少」:蛋白質多些、維生素多些、纖維素多些糖類少些、脂肪少些、食鹽更少些總之老年飲食方面應做到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菜、適量吃魚鴨、常吃豆類、每日飲奶、少吃肥肉等
2、重視體育鍛鍊
老年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如身體健康狀況和興趣等選擇適合自己運動方式般來說對老年最為有益運動方式是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等
3、要重視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
首先要使日常生活具有規律做到按時就寢、起床、就餐等其次要注意培養自己生活情趣如讀書、看報、下棋、養花、喂魚、養鳥等併合理安排時間再次要戒煙限酒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等做到勞逸結合
4、要重視心理上平衡和穩定
保持心理平衡關鍵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用平常心對待周圍和事;保持心理穩定關鍵注重心理活動合理調節能夠隨時化解壓力和矛盾
五、秋季時節飲食調養
大家在秋冬即將來臨之際需要注意飲食調養,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百合、芝麻、銀耳)和水果,還可以防止身體缺水誘發皮膚乾燥瘙癢。
1、秋季少洗澡、多泡腳
秋季不要每天都洗澡,每天洗澡會過多清除皮脂分泌保護皮膚的油脂,造成秋季皮膚乾燥。秋季養生大家應多泡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預防疾病發生,還可以使身體酸鹼平衡、放鬆肌肉。
2、秋季多喝水
秋季養生大家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這樣可以預防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所造成的皮膚粗糙、皮膚起皺、皮膚瘙癢的症狀。此外,多喝水還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助大家秋季排毒養顏。
3、秋冬來臨之際注意保暖
秋冬來臨之際,氣溫會頻繁變化。大家應注意這個季節的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避免由於身體受涼誘發感冒、腰酸背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