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放假了,又是臨近春運期間,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準備返鄉,放鬆了警惕,騙子也盯上了這個時機,向你的孩子伸出了黑手。
一個下午李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附近的公園遊玩,碰到了小區的鄰居,兩人便聊了起來,孩子和同齡差不多大小的小孩在玩耍,有個中年女人走到孩子旁邊,李媽媽也沒太在意,以為是街坊鄰居在逗孩子玩,玩就玩也沒什麼,可看見她抱起孩子準備離開,立馬起身大聲叫住那婦女,問她幹什麼,中年婦女竟然反問"這是你家孩子啊",李媽媽一把抱過孩子說"是啊",那婦女灰溜溜走了。真是驚險萬分,要是晚幾秒看孩子,孩子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貼身衛士,肯定有操不完的心,畢竟孩子小,操的心就多,但是有些父母就顯得"力不從心",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放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難以承受。
粗心爸爸與孩子一見成永遠
寒冬時節一個平常的夜晚,張爸爸從廣西老家接孩子去上海,中途下車上了回廁所,不知道孩子也偷偷的下車了,張爸爸回到車上也沒注意,就直接開車走了,已經開了2個多小時車程,準備在下個服務區休息一下。突然接到交警打來電話,孩子在路上出了車禍已經身亡,張爸爸這才發現孩子不在車裡。
等"低頭"媽媽伸手,為時已晚
一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自己玩起手機來,孩子已經離自己遠去也絲毫沒有反應,孩子在馬路中間等了一段時間,還是不見媽媽過來,一個孩子已經走到馬路對面,看見媽媽向這邊走來,又飛奔沖向媽媽,這一衝就以後再也看不到媽媽了,這一切發生的太快,媽媽伸手去示意來車,已經來不及了。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還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小孩安全意識比較弱,比較喜歡模仿、學習,如果家長們還沒有言傳身教,結果是慘痛的,就拿玩手機的媽媽來說,帶著孩子過馬路都得玩會手機,這是非常害怕的事情,過馬路不到1分鐘的時間都等不起嗎,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不得不反思家長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家長,能否保護孩子,像這種類似情況,家長是要擔責的,部分是要擔全責,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是不能忽視的一環。
家長在孩子安全事項上起模範帶頭作用
孩子的安全意識淡薄,在學校也會有相應的安全教育,在家裡也不能忽略,孩子更多的是在學校和家這兩個主要地方來回穿梭,在和孩子外出的時候,都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安全知識和必備技能,就拿過馬路來說,通過有紅綠燈的馬路當然是看紅綠燈指示走,孩子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還要告訴孩子不僅僅只是看燈,綠燈不是只有行人可以走,有一些車可以通過,還要學會觀察車的動向和速度快慢,車停了再走,速度快的車注意躲閃,先讓車走。學校講的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家長還要以豐富的生活經驗填充孩子的經驗空缺。
家長自身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
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階段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家長是什麼樣的,孩子也是怎麼樣,很大程度上受家長方式的影響,還拿過馬路問題來說,很多家長過馬路是這樣的,綠燈他走沒問題,紅燈他也走,沒有車或者車比較遠,用自己的經驗判斷能"安全"的通過,而孩子看到家長能走,也就認為這種是可以通過的,而孩子沒有經驗,對車速的預判是存在問題的,導致一些悲劇的發生。
放下手機才能更好的陪孩子
手機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變得親近,但也能讓人疏遠親人,變得孤獨。陪孩子出去玩儘量不要玩手機,家長陪孩子玩一會就累,而孩子樂此不疲,精力旺盛,並不是家長年齡大了,體力不行,精力不夠,主要原因是家長對玩的內容自己沒有興趣,能和孩子一起投入到孩子的快樂中,才是有意義的事,拿著手機,刷著抖音微博,看看朋友圈,追個劇,孩子玩孩子的,自己玩自己的,各干各的事,怎麼能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呢。
假如你的孩子和你一塊出去玩,你是怎麼帶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