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一段過程。他們在這個時間階段開始擁有了自我,並且開始抗拒於父母對於自己的事情的插手。
前段時間有一部熱播劇,名字叫做《小歡喜》,裡面的一個女孩子讓我印象十分的深刻。
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高考之際,她不顧父母的反對,一心一意要去離家千里之外的南大上學。在得知母親篡改了自己的志願之後,她奔潰的跑到了天橋之上。母親哭著問她為什麼一定要去上那個南大?孩子說她只是想逃離母親罷了。
剛剛處於青春期的她,無論什麼事情都被母親控制在手裡,由於父母離異,她很乖的總是聽從母親的意見。但是她也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真正的自我。當得知母親篡改了自己的志願之時,青春期的孩子長時間積攢的不滿終於爆發了出來。
這種事情從來不僅發生於電視劇之中,現實社會也總是會發生這些事情。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只要我們一說他,孩子們就會立即用自己的言語頂撞回來。更有甚者無法接受自己父母對於自己的管教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比如總是出去玩電腦的孩子,出去被父母看到了。回家之後被父母一頓臭罵,最後跑到天台去跳樓這種事情。除了是由於孩子們的青春期作怪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父母沒有及時的改變我們教育孩子們的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呢?
青春期的孩子們的行為總是會跟我們莫大的挑戰,身為父母,我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對待孩子們,孩子們才會願意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跟我們說。
我們也不清楚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當孩子們反抗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孩子們是在挑戰我們的權威。
其實不是的,孩子們只是進入了他們思想逐漸變得成熟的第一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們往往會有以下的這些表現:
- 孩子們開始不願意學習
青春期的孩子們因為同時面臨著學業以及家長的雙重壓力,因此會對於學習這種事情感到厭煩。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為自己的父母讀書,而不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讀書。因此會開始產生厭學等情緒。
- 沉迷於電子遊戲當中
青春期的孩子們開始擁有了許多的煩惱,為了逃離這些煩惱,孩子們會尋求其他宣洩壓力的方式。
電子遊戲就是這些方式的其中之一,更何況電子遊戲會讓孩子們對於孩子們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明明知道經常玩遊戲是不好的但是他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當我們說他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很直接的拒絕我們讓他們停止玩遊戲的要求。
- 開始擁有逆反心理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很喜歡事事都跟自己的父母對著干,他們有時候明明知道這件事情父母說的是對的,但是他就是不想按照父母說的去做。
擁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們總是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們可能上一秒很開心的再跟你聊天,但是下一秒就會十分的生氣。
如果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用強硬的手段去管教孩子們會出現什麼影響呢?
青春期的孩子們的身心發育正趨於成熟,孩子們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獨立的去處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件事情的。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卻沒有那種孩子們已經逐漸長大了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在我們的眼中一直都是小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們的所有事情我們都能夠掌控在手中,當孩子們反抗我們的教育的時候,我們就會用強硬的方式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跟我們分享,然後再用自己跟孩子不一樣的思維去教育孩子們。
這樣子做的話一兩次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們對於我們的逆反意識就會被我們的言語激發出來,然後把孩子向我們期望的另一面推進,甚至更嚴重的話孩子們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
當孩子們步入了青春期,但是我們卻還總是用以前的方法去管教他們的話。孩子們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遠,孩子們會逐漸變得不願意跟我們談心。
在孩子們步入青春期之後,我們就要逐漸的改變我們管教孩子們的方式,爭取與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們主動的把自己的生活跟我們分享。
那麼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我們應該怎麼樣進行管教呢?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我們對於他們的管教要遵循以下的五個原則。這樣子的話孩子們對於我們的管教就會比較容易接受,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排斥。
- 放下大人的架子,營造平等的對話環境
青春期的孩子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跟父母處在同意平等的地位上討論問題了。但是我們卻認為孩子們還小,然後就運用教育小孩子口吻去教育孩子們,這會讓孩子們感覺到十分的不舒服,因為他們認為我們沒有把他們當作大人去看待。
因此,我們在跟青春期的孩子們交流的時候不要端著大人的架子,要跟孩子們做朋友,營造一個平等的對話環境,讓彼此在對話當中都感到十分的開心。
- 正確詢問孩子而不是對孩子們進行審問
我們在跟孩子們聊天的時候的語氣有時候是咄咄逼人的,但是我們自己卻不知道。
就比如孩子們跟同學們出去玩了,我們不是詢問他們跟誰出去玩了,而是要求孩子們必須要跟自己要出去玩的夥伴告訴自己。這樣會讓孩子們覺得你對於她十分的不信任,對於他自己的小夥伴十分的不尊重。
因此我們要正確的詢問孩子們而不是審問。
- 運用親密接觸的非語言力量
有時候肢體接觸會比語言接觸更加的有感染力,因為孩子們覺得我們是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可以傾訴的人。
他們不會覺得接近我們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壓迫感,他們會很樂意靠近我們,並跟我們分享她最近的生活。
- 溝通不暢時,按下"暫停鍵"
當我們跟孩子們交談的時候溝通不暢的時候我們就要停止彼此之間的對話,防止氣氛變得更加的緊張。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思維方式跟孩子們是不一樣的,有時候青少年能接受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難接受的。於是我們需要一些事情去消化以下孩子們跟我們說的信息,然後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
- 試著把談話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
我們應該試著把談話的主動權給孩子們,讓孩子們主動引起話題。
當孩子們擁有談話的主動權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的願意跟我們分享他的感受,他最近的煩惱。因為他覺得這個談話的主動權在他的手裡,他想要什麼時候結束都可以。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