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馴服」與「被馴服」的親子關係,註定是「畸形」的

2020-04-14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父母和孩子是否有看過《小王子》這本書呢?這是一本心靈童話的書籍,卻也不止是一本童話書籍。

在這本書中,小王子是來自於其他星球的人。他很高貴,但是由於是來自外鄉,所以他也非常地孤獨和寂寞。在這個新的星球里,他愛上了星球上面唯一的一朵小小的玫瑰,玫瑰也愛上了他。

但是,愛讓玫瑰變得脆弱和敏感多疑,她不停地試探和折磨著同樣愛自己的小王子。結果,由於小王子太過於年輕了,他看不出這一切都是玫瑰的偽裝,也離開了了玫瑰。

小王子遇到了一隻狐狸,這隻狐狸告訴他,"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馴服與被馴服"

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千千萬萬個小男孩沒什麼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會互相需要。對我來說,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對你來說,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已經厭倦。但如果你馴服了我,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我就會識別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人的腳步聲會讓我躲到地上去,而你的腳步聲會讓我從地下走出來,像音樂的召喚。"

聽了小狐狸的話,小王子知道,那朵花兒已經把他馴服。

於是,小王子便再去玫瑰園,看到大片的花兒。雖然小王子覺得那些花兒很美,但覺得他們是空洞的。他依然覺得自己的那朵玫瑰是獨一無二的,儘管在別人眼裡,那朵玫瑰只是千萬朵玫瑰中普通的一朵。

因為他知道,那朵玫瑰是他馴服過的,他給她澆水,給她捉毛蟲,給她擋風,聽她傾訴,他在那朵花兒身上花的時間讓他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仔細想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也就像是小王子和玫瑰,小王子被玫瑰"馴服"了,玫瑰也把小王子給"馴服"了;父母想要"馴服"孩子,某種時刻,父母也被孩子"馴服"了。

中國式教育:父母總想"馴服"孩子

還記得去年很火的《少年的你》嗎?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對裡面的施暴者——魏萊印象深刻。在該影片中,魏萊是一個復讀生,家裡條件優渥,但是她卻和外校的小混混混在一起,一起欺凌同學。

影片開始跳樓的女生便是因為魏萊的欺凌,受不了壓力就直接跳樓了。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可以從她的家庭找到緣由。

魏萊原本高考的成績不錯,但是因為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便又去復讀了一遍。因為魏萊成績不好,他的爸爸甚至一年都沒有與她說過話。

魏萊帶一群人來凌辱女主陳念過程中,發現了角落的監控器。那時,她想到了一個不好的結果。如果陳念報警了,那麼她的爸爸媽媽就一定會知道自己的暴力行為,還和小混混待在一起。

於是,她馬上去找陳念道歉,希望陳念不要去找警察。她說:"我已經刪除了所有的視頻和照片,我可以給你很多很多的錢......要不你也拍一張我的裸照吧,這樣的話你就不用擔心了。"

可以推測,在魏萊的家庭里,她的父母幾乎完完全全地控制了魏萊的生活,甚至是她的思想。由於時常活在一個壓抑的、被馴服的環境中,魏萊的心理已經被扭曲了。

於是,魏萊找到了一種發泄情緒的出口,就是"馴服"別人。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裡面,父母特別喜歡對孩子說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父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卻沒有考慮要去問問孩子的想法和選擇。

在電影《小王子》裡面,也有這樣一幕:一對單親母女,強勢的母親希望女兒能上名校沃斯學院。在面試失敗之後,母親冷靜地啟動了B計劃,購買了學區房。母親為女兒制定了入學之前的暑假時間安排表,精確到分鐘。

做完這些,這位母親還極其自豪地告訴女兒,"你的一生都在這個計劃里了,只要你有條不紊地去做計劃好的事情,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大人。"

"馴服"與"被馴服"的親子關係,註定是"畸形"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過於看重"父母"的標籤,認為自己可以控制孩子的生活。實際上,父母在控制父母生活的過程,便是在"馴服"孩子的過程。

孩子宛如一隻小獸,父母就像是馴獸師,將孩子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去馴服。

這種"馴服"與"被馴服"的親子關係,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1、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每天孩子睜開雙眼開始,孩子就必須要得到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孩子沒有一點點自己可以選擇的權力,沒有一點點自己的空間。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要先經過父母的統一;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都要對自己評價一番。

這樣的生活就宛如是機器人的生活,沒有人願意過這樣行屍走肉的生活,更何況是一個年紀那么小、心思那麼敏感的孩子呢。

結果,孩子就相當於是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按照父母的安排像一個機器人一個生活。而且,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只會在自己身後不斷地追趕著自己,不斷地讓自己前進。

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只能與別人不斷地比較。到頭來,孩子內心最簡單的願望便是得到別人的肯定。

2、失去"自我",形成孤僻陰暗的心理性格

孩子宛如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也把孩子當成另外一個自己。並且,父母對這個幼小的"自己"充滿了期待。於是,這個"自己"就背負著一個家庭的重量,。他只能做對家庭有利的事情,不能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不僅如此,孩子會慢慢地失去思考的能力,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指令和要求行事,絲毫沒有一絲自己的獨立思考。

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慢慢地失去自我。儘管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卻沒有感受到溫暖和愛意。長時間,孩子容易形成陰暗孤僻的心理性格。

拒絕"馴服"與"被馴服"的親子關係,恢復平等的親子關係

最好的親子關係並不是"馴服"與"被馴服"的親子關係,而是平等互利的親子關係。這樣的關係才是長久穩定的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也會真正地互相信任和依賴對方。

關於教育,這裡有幾點小小的建議:

1、給予孩子讚美與呵護,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親子教育中,"尊重"就能夠改變"馴服"和"被馴服"的不平等關係。

因為,"尊重"便意味著平等,"馴服"本身便是不平等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捋清楚親子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人都需要肯定,一個孩子也是如此。況且,父母還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美恐怕便是孩子的心愿了吧。所以,當孩子取得好成績、取得進步的時候,不如就給孩子一些肯定和讚美吧。

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肯定,孩子肯定會非常受到鼓舞,而變得更加認真和用心。

2、讓孩子學會表達自我,勇於接受自我

很多時候,親子之間的矛盾和爆發正是因為親子之間去缺乏了恰當的溝通。

在這其中,父母沒有主動去與孩子溝通和引導孩子,是導致這個問題的最大原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必須要讓孩子學會主動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如此,平等溝通也是平等關係的表現,"馴服"與"被馴服"的關係便是缺少平等溝通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藉助這次機會,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不管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能夠讓孩子接納自己、認可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給孩子"鬆綁",給予彼此一個空間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心愿的"手段",事實上,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在儘自己的責任之外,還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為什麼要依靠一個小孩子也實現自己的願望呢?父母不如行動起來,自己實現自己的願望。

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想法。給予彼此一個空間,讓彼此實現自己,稱為更好的自己,以更好的狀態與對方相處。

父母千萬不能讓親子關係成為"馴服"與"被馴服"的關係,應該讓親子之間成為平等的關係,這樣會有助於形成穩定的親子關係。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jdEe3EBfwtFQPkdvj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