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西北這麼盛產影帝?

2019-10-04     Vista看天下

小陶虹老師終於因為成熟風韻美翻紅之後,還順便帶出了一段塵封多年的暗戀往事。

當年她和段奕宏是中戲同班同學,來自新疆伊犁的老段不僅考了三年才考上,家境也一般,因此受了同學不少冷落。連段奕宏自己想起都自嘲,班上其他人都是奶油小生,「只有我像剛下了菜地過來一樣」。

唯一給予他關懷的女同學就是班長小陶虹了。

帶買不起回新疆火車票的老段回家吃年夜飯,還親手幫忙剝芒果,從沒見過芒果的他一下咬到了芒果核上,把牙咯得生疼。

這段粉紅泡泡被扒出來後,有人羨慕於兩人的神仙友情;

還有一批網友卻在詫異老段是新疆人這個事實,因為光看外表實在是很難把二者聯繫在一起。

而順著這根藤,我意外地發現了:中國西北地區簡直是一座被忽視已久的中國演技富礦,尤其盛產影帝。


這些影帝竟然都是西北人?

娛樂圈裡,能明顯看出是新疆人的明星有迪麗熱巴、古力娜扎,還有錫伯族的佟麗婭,都屬於美艷動人型的少數民族美女。

而男明星呢,要麼就是童星阿爾法那種混血長相童星,要麼就是主持人尼格買提,很難讓人一下子想起更多當地特質的男演員。

一是因為少數民族風情的長相一眼驚艷,但並不適用於所有角色,偏樸實化的人設就顯得違和;

二是因為很多來自新疆的男明星,其實也並不是想當然的孜然味長相。和新疆女明星顏值擔當的定位不一樣,這裡走出來的男演員多是40至50歲的實力派大叔。

除了來自伊犁的段奕宏,陳建斌的微博名至今都是他出生的地方@八家戶村,而來自烏魯木齊的李亞鵬的@一號立井也是如此。

《地久天長》里的王景春,那個總是被錯認為東北大爺的東京柏林電影節雙料影帝,則來自新疆阿勒泰。

還不只是新疆。

老牌電影基地西影廠所在的陝西,不僅孕育了謝飛、張藝謀、王全安、顧長衛等導演,同樣是名副其實的影帝之鄉。

西安人郭濤、藍田人張涵予是中國四大電影節的影帝級人物 ;活躍在電視熒幕里的西安漢子劉奕君、張嘉譯,更是全中國媽媽的夢中情人。

西安人文章在出軌事件之前,也算得上是85後男演員里業務能力不錯的一批,雖然經常演得用力過猛,但倒是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種風格;

對了,還有最近因為表情包大火,被迷妹們在機場圍追喊「你好騷啊」的凌瀟肅也來自西安。

《演員的誕生》上一段和藍盈盈的飆戲,讓評委不禁感嘆:「這些年,大家一直關注的都是他的花邊新聞,而忽略了他的演技。」

甘肅小夥伴總是自嘲自己是存在感最低的省份,但在盛產實力派上同樣不輸。

在30歲檔男演員里,蘭州人黃軒的演技和履歷都算的上是數一數二的;

而甘肅天水更是走出了富大龍,你或許記不清他的臉,但多少對那個「中國最窮影帝」的頭銜有所耳聞。

你會發現,這群西北男演員或許不是演藝圈裡最帥的,但絕對都是中國演技圈的中流砥柱型人物。

西北男演員都長什麼樣?

鑒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老話,每個地區男明星的長相或許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外貌和氣質上呈現出的特點卻總有一些共性。

舉個例子,上海男明星,如胡歌、馮紹峰、嚴屹寬,多是精緻儒雅型;以靳東、杜江、黃曉明為代表的山東男星多是正派臉。

西北風和黃土地孕育出來的男演員,更帶著一股粗獷和滄桑感。

比如常出現在中央八套的王新軍、尤勇等老一輩西北男演員,個個都是濃眉大眼、臉型方正,在各種紅色劇、抗戰劇里簡直再適合不過。

蘭州人王新軍,也是秦海璐的丈夫

年輕一代們打扮和造型更潮流了,但硬朗的面部特質依然很明顯。

拍《山楂樹之戀》的時候,張藝謀開過玩笑說自己選竇驍當男主,就是因為這位西安小伙和自己一樣擁有「兵馬俑」同款臉型。

兵馬俑臉型,即顴骨高而突出、下顎線方正、鼻樑高挺,單眼皮下眼型細長……黃軒、凌瀟肅臉上也都有這種特質。

他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俊美長相,多多少少被網友嘲過「土」。段奕宏剛入學時就因為抬頭紋極深,得到過「這孩子演農村戲絕對有前途」的評價。

但鏡頭懟近了,都是大銀幕最愛的雕塑感男演員,臉龐稜角分明,眼神充滿故事感。

也正是因為長相偏滄桑感,只要表情不故作賣弄,西北男演員留起鬍子來很少顯得油膩。

比如西安人白宇,就是靠鬍子走出深沉型男路線的。

這樣的臉扮起古裝劇來也很有可信度。

富大龍在《大秦帝國之縱橫》里的秦惠文王形象,配合著生澀難讀的文言文,透著秦人的厚重古樸。只要他出現,質感瞬間會上升兩個等級。

因此富大龍至今都被稱為「最適合留鬢蓄髮的男演員」,感受下曾經合作過的女主寧靜的彩虹屁


大器晚成的「爹系演員」

除了外貌氣質上的共通之處,西北漢子也有種罕見的執著和踏實勁。

像李亞鵬那種大學畢業就靠著「初代四小生」名號紅遍中國的,可是極極極少數(雖然最近中年發福不捯飭之後的李亞鵬,已經讓不少當年痴迷過他的媽媽粉幻滅了);

西北男演員里更多的,還是像李亞鵬的同班同學陳建斌這種大器晚成型

在老婆蔣勤勤嘴裡「年輕時神似趙寅成」的他,沒趕上推崇單眼皮帥哥的好時代。以至於在學校讀研、當老師了很多年,28歲才出來接電視劇,36歲演《喬家大院》才有了國民度;

段奕宏三戰中戲時就是全班年紀最大的,爆紅的《士兵突擊》也是在30歲才接的,中間那些年全都是話劇場上的磨鍊;

黃軒29歲接到婁燁的《推拿》;張嘉譯演《蝸居》的時候已經39歲;劉奕君出現在《父母愛情》和《琅琊榜》里成為山影黃金配角時也已經45歲。

劉奕君在《琅琊榜》中飾演心機深重的寧國侯謝玉

更低調的,還有在文藝片里摸爬滾打了多年的王景春,46歲才憑藉《地久天長》進入主流觀眾視野。

更別提演技早就封神了的富大龍,雖然13年前就拿過金雞華表影帝,但因為只接高質量劇本、不拍廣告不上綜藝,觀眾們都已經為他的不紅鳴不平了

多年的磨礪賦予了他們愈發精湛的演技,初看或許不亮眼的外形更讓西北男演員接戲的範圍極廣。

下到販夫走卒,上到帝王將相,長相時刻隨著角色變,尤其格外適合接地氣的平凡小人物。

比如《走西口》里的窩囊反派和《大秦帝國縱橫》里的富貴君王,雖然都是富大龍本人,但換上不同的妝發和眼神,不同的角色特徵一下子就出來了。


郭濤因為《父母愛情》里寵妻有擔當的江德福,一度成為了很多女觀眾的理想型;

而前一秒還在騙小姑娘的宋思明,扭頭就去了《白鹿原》里吃麵條。張嘉譯仿佛你爸一樣、吸溜吸溜的這幕不知道餓哭了電視機前多少觀眾。


《甄嬛傳》剛播出的時候,有人說陳建斌把雍正演得太老實,平俗得就像胡同口下棋的老大爺。但陳建斌本人也闡述過自己這麼演的理由:

刻板印象里,人人都覺得皇帝就要每天怒目圓瞪。但他體會到的卻是雍正的「真實」,想把皇上演成一個正常的「人」。

這種主動體會角色的共情能力說來輕巧,可要想要準確地把握演技火候,也只有真正用心琢磨了生活、懂得文火慢燉的老戲骨才能駕馭。

「男人都躲不過的荷爾蒙」

在整體風氣愈加浮躁的娛樂圈,你能難得地在這群西北男演員身上看到厚積薄發的沉澱感。

有的沉澱成了溫暖寬厚的大爺,有人則沉澱成了頗具硬漢氣質的性感大叔。

當年張涵予代言某化妝品的時候,很多人甚至以為他拿了個槍匣,怎麼看都是要去智取威虎山的彩妝土匪

要不說現在的廣告商老瞎找代言人呢,這場景對於一個習慣了在戰爭片里哐哐哐,多次自稱「有西北狼個性」的直男來說,著實有些為難了。

而同樣被稱為「男人都躲不過的荷爾蒙」的段奕宏也是如此。

從《士兵突擊》里錚錚鐵骨的老A袁朗、《白鹿原》里肌肉性感的黑娃、到《暴雪將至》里永遠憋著一口勁兒的協警余國偉,新疆漢子的魅力散發的到處都是。


說起來,張涵予和段奕宏也不算多麼高大威猛型,身高不到一米八,但卻都擁有一種莫名吸引人的荷爾蒙感。

這或許要得益於那被凜冽寒風吹出來的堅韌。讓他們像匹草原上的頭狼一樣傲氣、孤獨,帶著愣頭青似的永不服輸。

就像因為總是被嘲笑結巴的新疆普通話,段奕宏還曾自卑過好一陣子

可你從段奕宏幾乎所有都是原音的影視作品裡,卻絲毫聽不出任何口音。甚至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段被奉為教科書的台詞:一口氣說出已淪喪的失地,普通話標準,語速極快,都沒有一個吞音落音。

而當演《烈日灼心》遇到要學深潛戲,他一個不會游泳的新疆人,愣是二話不說就猛紮下水,直到被教練拽上來時嘴裡、鼻子裡全是血。

用段奕宏自己的話說,「這是這片土地所賦予的剛毅,我做任何事都是越挫越勇。」

想必,這也是任何一個大器晚成、蟄伏苦練多年的西北男演員必經的道路。

他們的大紅,在矯揉做作的人設一個個崩塌、越來越推崇真誠男人味兒的娛樂圈,是個必然。

但反觀這群身上帶著「生、冷、蹭、倔」血性特質的西北漢子,在經歷了無數歲月的磨礪後,當被聚光燈猛地打到臉上時,心態反倒也平和得很。

摸爬滾打多年練出的業務水平,早已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傲立於膚淺的評價體系之上,在本就撐起了中國演員演技半邊天的深厚功底之上,攀登著一座又一座座演技高山。

讓我們祝願他們越走越遠,並相信總有一天市場會讓越來越多實力派早些得償所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zE_mG0BMH2_cNUgL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