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話!學生犯錯老師可以適當懲戒!家長看到都坐不住了

2019-11-27     口袋優鴻

自古以來無論哪個學校都會時不時蹦出幾個調皮搗蛋的「熊孩子」,而老師能不能懲戒學生一直以來是個大難題,特別是近年來老師因為懲罰學生跟家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例如前幾月山東日照的教師,忍無可忍之下體罰了學生,結果遭到重罰,引發廣泛討論

而近日,教育部在22日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意見」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強制措施四個層級
而在一般懲戒中明確寫到,教師可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

(一)點名批評;

(二)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

(三)適當增加運動要求;

(四)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者違規攜帶的物品;

(六)課後留校教導;

(七)學校校規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而這也是全國和地方教育法規中,首次提出「懲戒」的概念,一經提出也是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

1支持派

無規矩不成方圓,適當的懲戒有助孩子改正錯誤

我覺得挺好,這一代父母管理孩子不是太到位,需要制定相關條例來協助加強

教不嚴師之惰,老師當然可以管教學生,只要掌握在一個合理尺度即可


有些淘氣的孩子就得管,不過教育孩子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學校,家校配合才能使效果最大化

2反對派

現在一些學生心理較脆弱,被批評教育後可能出現極端行為,這樣哪個老師還敢懲戒?

如果只在書面上遵循了規矩,老師就可以懲罰學生,那如果老師有私心呢?會不會造成舉報成風這樣的情況?

如果懲戒的界線不明,懲戒實施起來不注意就會被家長認為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因此懲戒執行起來有難度

現在中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獨立早熟,如果懲戒的尺度把握不好,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易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3觀察派

我認為老師在處罰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嚴中有愛」,要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是真正為他好

出台這樣一個規定,要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有了規則,老師就不敢隨便體罰孩子了,另一方面,它承認了老師懲戒學生的合理性,原本想探究更柔和的教育方法的老師可能就沒動力了


其實此次意見稿的出台,無疑是給家校教育的拉鋸戰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思路,老師在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變得有章可循,不必束手束腳

但規則畢竟只是書面文字,在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老師能更加明確傳遞自己的教育目的,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同,與學校、家長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


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yVNvG4BMH2_cNUgG2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