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難,多半都是父母慣得,這些吃飯大忌你家也犯了嗎?

2019-12-29     母嬰說

現在的家庭中,通常一個孩子身邊圍繞著好幾個大人。那孩子的吃飯問題,更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了。

很多父母,總喜歡過度擔憂孩子,怕孩子餓著了吃不飽,影響身體,就會想方設法每頓飯讓孩子多吃點,有時不惜威逼利誘,甚至吃個飯要追著喂一小時,但是孩子卻不買帳。

因為這些方法很多都是錯誤的,不僅達不到正確喂養孩子的效果,甚至還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這些吃飯大忌你也犯了嗎?

1、邊吃邊玩

孩子不吃飯,家長著急,為了讓孩子愛多吃點,不惜各種方法。讓孩子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飯,甚至一邊玩積木一邊喂飯。

孩子跑來跑去,家長喂飯也跟著跑來跑去!

這種行為嚴重影響孩子的吸收和消化,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正確做法:

養成吃飯前的儀式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和電子產品統統放到一邊。帶孩子先洗手,然後讓孩子坐到兒童椅子上,大家圍在一起正式吃飯。

可以把米飯做成飯糰,做成小人或者動物的形象,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同時孩子大口吃飯家長給予鼓勵,多聊吃飯的話題,詢問孩子對食物的喜好,經常換著口味給孩子做飯。

2、飯前吃太多零食

小孩子都很喜歡吃零食,但是吃零食的時間是有講究的。

很多孩子正餐時不想吃飯是因為餐前吃飽了,吃了太多零食後飯桌對孩子來說就沒有什麼吸引力,從而加大了吃正餐的難度。

正確做法:

的吃零食時間應該是固定的,比如兩頓正餐之間。

但也不可過多,太甜太油的零食容易讓孩子吃完有飽腹感,也儘量少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睡覺之前儘量不要吃零食,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牙齒健康。

3、被動喂養

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多擔憂,尤其是爺爺奶奶,總怕孩子吃不飽。也怕吃飯時孩子不會吃,怕孩子把衣服弄髒,把飯弄得滿地都是,很願意喂食。

其實,本身餓了就吃飯是人的身體本能,家長的過度焦慮不僅讓孩子學習力不足,還會養成依賴人的習慣。

正確做法:

如果孩子太小,建議吃飯時家長和孩子一起吃,同時家長表演"吃飯"給孩子看,就是大口大口地咀嚼,等孩子有意識的拿起勺子時要多加給予支持,不要怕把餐桌弄髒。

可以將食物切成孩子方便拿的形狀,太小的孩子可能會吃的一片狼藉,但是這是每個孩子學習吃飯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要過於擔心,要讓孩子多試,試的次數多了就學會自己吃了。

4、強迫孩子吃飯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沒有吃完飯就會著急,會強迫孩子必須要把飯吃光,但是有的時候孩子是真的飽了,再強迫孩子吃就會引發孩子的厭煩。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加判斷,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

其實,每一頓飯具體吃了多少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吃飯,感覺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慢慢養成規律的吃飯習慣。

5、威逼利誘喂養

很多時候,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飯,會說一些威脅的話:

"快吃飯,不吃以後就不給你做了!""再不好好吃飯就不要你了!""快吃,誰吃的第一名獎勵一根棒棒糖!"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吃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尤其拿吃飯做零食的交換條件,還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交換的,可以講條件的。

孩子快速吃飯還容易消化不良,長期還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正確做法:

可以鼓勵孩子把飯吃乾淨,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珍惜糧食的意識,還能讓孩子珍惜父母的勞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和感恩的心。

其實,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家長不可過於焦慮,因為在這個年代餓著孩子已經非常不可能了。

但是,如果強迫孩子吃飯卻有可能撐著孩子,還會引起孩子對吃飯的反感,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都有影響。家長在孩子吃飯時要尊重孩子,同時要尊重自然規律。

讓吃飯這件事變得簡單一點,偶爾的一兩次孩子不吃飯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對吃飯這件事的樂趣。

讓吃飯這件事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胃做主,這樣對於孩子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諧都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yT8VG8BMH2_cNUgBY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