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一大千」繪畫系列——張大千人物畫賞析(一)

2019-08-25     美學與藝術


桃園夜宴 鏡心 設色紙本 1936年作

款識: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蜀人大千居士張爰寫於大風堂中。鈐印:蜀客、張爰私印、張爰之印、西川張八。



七賢圖 鏡心 紙本 1932年作

題識:畫史載米芾亦善寫人物,嘗寫王謝人于山澤間,今略師其意,用大風筆意為之。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鈐印:張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觀瀑圖 立軸 紙本 1926年作

款識:銀河忽如瓠子決,瀉諸老之正舞前。我擬天孫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便須手借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瓈煙。觀瀑圖,仿宋徽宗筆為之。丙寅十二月,大千張爰寫於大風堂。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張押、大風堂。

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此幅作品是張大千的早期作品,時值27歲,但是,一代大師的風格已初見端倪,作品的整個構圖,即疏朗又嚴謹,山水錯落有致,人物維妙維肖,古樹下一老者凝視遠方,觀瀑賞景,一種靜中有動的朝氣撲面而來,使人觀後愜意無比。作品在圖左上角長跋作句,書法之秀逸,與畫相得益彰,堪稱佳作。



松山觀瀑圖 絹本立軸 1929年作

桐下清供圖 立軸


陸遊詩意圖 設色紙本 1926年作

題識:1.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放翁句以吾家孟晉筆法寫之,大千居士。2.此予二十年前所作也,與近時筆法固當不同,或有疑為贗本者,因為識之。丙戌(1946)十月大千張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張爰、大千所作、大風堂。

大千以南宋詩人陸遊《花時遍游諸家園》詩句作為畫中之意,「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此詩前兩句為「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張大千喜愛海棠,此作也是借古人詩句表達自己對海棠花的喜愛之情。圖中以兩棵海棠樹為主角,近景畫山石竹枝,以淡墨暈染,焦墨點苔,中景以工筆鉤繪人物,男子手執綠章遙望夜空,以期上奏通明殿中的玉帝。女子手托燭台立於男子右側,點明了詩句情境。海棠花設色清雅明麗,花朵與男子衣著相呼應,枝葉與女子罩衫顏色相襯。本畫的巧妙之處在於沒有單純描繪海棠花,而是將詩句的情景還原,做到以詩入畫卻又不局限於詩句本身。秋海棠象徵苦戀,古人稱它為斷腸花,借花抒發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作品用筆包含文人意趣,設色淡雅,與陸遊詩句相互映照,實為大千海棠題材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林和靖探梅圖 設色絹本 1928年作

題識:和靖先生策杖探梅之圖。戊辰(1928年)十二月蜀中張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林和靖即林逋(967-1028),宋代詩人,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松巢高士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30年作

題識:蒼嚴削鐵嵌青松,堅貞不許暴秦封。波濤颯颯來天風,只恐破壁成飛龍。騎龍顧盼君何雄。庚午冬十月過嘉善寫此,大千居士爰。鈐印:張爰印、大風堂、苦瓜滋味。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自然」、「師心 」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此幅作品是1930年張大千32歲在浙江嘉善所作,這也是大千先生「師古」的學習階段,畫中描繪了一位高士坐在崖壁的松枝之上,崖壁陡峭峻拔,松枝太大而倒向峭壁之下,老翁就安靜的坐於松杆上,眼神望向遠方,長衫在風中飄起,畫中可見很鮮明的受明清畫家的畫風影響。



仿六如筆意 設色紙本 1930年作(201.6萬元,2011年5月山東天承)

款識:庚午五月,仿六如居士筆,寫於大風堂下,蜀人張大千。鈐印:張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張大千的畫風,早期以臨古仿古居多,該作品就是仿六如居士筆意。六如居士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號,唐伯虎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大千深得六如居士藝術要義,畫中人物造型準確,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神韻獨具。衣紋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遊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畫中山石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表達方式含蓄。虯松掛壁,墨竹鋪地,格調高雅,一派堂堂君子之氣。



曾熙畫像 立軸 設色紙本 1930年作

款識:衡陽曾農髯師七十造像,庚午五月二十六日門人張爰。鈐印:張季(白)、大千居士(朱)、大風堂(朱)。



東坡畫像 立軸 紙本 1932年作

款識:到處聚觀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壬申十一月,病中敬寫東坡先生象,寄奉纕蘅道兄供養。大千弟張爰。 鈐印:張季、大千。

此乃張大千早歲人物畫之精品,畫中人物是其同鄉東坡居士。子瞻步履穩健,寬袍大袖,慈眉善目,長髯飄於胸前。衣紋用李龍眠復勾法,簡約靈動,神采奕奕。張大千極敬仰蘇軾,此作較好地表現了作為曠世文豪的東坡先生,俊美儒雅,風度翩然。



梅花高士 立軸 1932年作

款識:一、壬申秋日,寫呈仁冰老伯教政,大千張爰。二、汪吉麟補梅。 鈐印:季爰之印、大千、藹士。

《梅花高士圖》尺幅較大,兼入梅花、高士兩種題材。該畫畫風簡潔高逸,高士的造型輕鬆悠閒,布景蕭然出塵,一樹梅花高潔清雅,意境有大千「讀書養性,擺脫塵俗」的風貌,堪稱此一時期的精心之作。人物衣紋的勾線緊勁連綿,柳枝的穿插彰顯功力,設色典雅精良,端妍秀麗。張大千一向喜歡「高士」題材,具有很強的自寓性,是其自寫塵貌的筆墨傾訴方式。可以說高士圖是大千內心思意的一種投射,高士的心境和生活正是他所嚮往和追求的。高士之風度翩翩,猶如大千內心之純粹畫境,令人傾慕。



修竹高士 設色紙本 壬申(1932年)作

題識:壬申之三月,大千張爰居魏塘來青堂。 鈐印:張爰印、大千無恙。

題跋:高虖文與可,長揖王子猷。真賞,邈千載,人物懷風流春眼媚晴埜,長川動清謳。安得入圖畫,避世霾離尤。玉岑居士拜題。鈐印:覲虞私印。

水竹清幽暑亦寒,俱園隨處是盤桓。蜩蟾家國無完土,不及高人畫瑞安。王師子題於大風堂。 鈐印:王師子、前身畫師。

大千能寫古篔簹。吳李之間起抗行。我憶西溪千百竹,正思歸去臥滄浪。余家珠江之南,龍溪之西,曰天外苹洲,有篔簹多種,猗猗可愛,吳李馮白庵,芸甫得堂錯刀者也。壬申六月,潘飛聲七十又五。鈐印:多石山房。



李白行吟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932年作

題識:梁楷有李白行吟圖,今藏日本內府。予亦作此,於幽秀之中,自具勁挺之氣,絕似吾家大風,惜無周櫟園題而讚賞之也。壬申春日,蜀人張爰。鈐印:張季、大千。

題跋:大千臨梁楷畫,略變其折蘆描法,有飄飄神仙之氣,溥儒拜觀並題。 鈐印:袌冰臥雪。


李白行吟 立軸 設色紙本 1932年作

題識:梁楷有《李白行吟圖》,今藏日本內府,予亦作此於幽秀之中,自具勁挺之氣,絕似吾家大風,惜無周櫟園題而讚賞之也。壬申春日,蜀人大千張爰。鈐印:張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張大千的人物在二十世紀中國畫中代表的是與徐悲鴻完全不同的兩種觀念,後者以西方素描寫實主義帶入人物畫,希望通過精準的造型使繪畫更好地表現現實;而張大千則是探索一條復興明清以前更早傳統人物畫傳統的道路。大千最初的人物畫學任頤等海派畫家,在1920年代晚期,他開始有意識地遠離海派過於程式化的表現,轉向華嵒、張大風人物畫的學習,一直維持到三十年代中期,再參以唐寅、浙派吳偉等人物畫風,梁楷作為簡筆人物畫的鼻祖,自然是大千學習的對象,此幅中李白形象便直接借自梁楷《李白行吟圖》,而以花青與墨染畫出幾片芭蕉,簡逸間又增添幾分幽秀。



石上看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32年作

題識:1.書教清與竹教和,人影瘦同石影符。壬申之二月十一日寫於沽上。蜀人張大千。 2.丁丑正月六日重墨。鈐印:大千居士、阿爰、張季。

此幅作品創作於1932年2月11日,屆時張大千34歲,畫中描繪了一位高士坐於石間悠然自得看書的場景,畫中高士衣著魏晉服飾,衣飾寬大修長,發冠朝上,左臂依靠在坡石之上,右手托舉著書,神態祥和的在閱讀思考,周圍配置以山石和竹木花草,竹子墨色清幽,樹葉顏色紅潤,為畫面烘託了良好的讀書氣氛。


東坡居士後赤壁游 鏡心 水墨紙本 1932年作

題識:東坡先生後赤壁游。昔人無寫之者,予嘗戲作狡猾,以意擬大滌子一幅頗為儕輩所稱。涵礎仁兄屬畫,復以此呈正。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鈐印:季爰之印、大千。

作品繪東坡居士立於赤壁之上。東坡居士頭戴東坡巾,身著長袍,俯首望赤壁之下,人物用白描手法寫出,多用長線條,流暢而富有動感。東坡眉宇微皺,眼神悵然有所失,鬍鬚盡寫出,神情描繪精到傳神。山石用短線勾勒,淡墨渲染之,表現其高險,偶用墨塊綴之,山石向背處略施皴法,筆墨恣肆,方圓結合,秀拙相生。作品構圖作「半邊之景」,布局新奇,無限蒼茫有懷古之情懷,體現張氏畫面經營能力。此件作品系張氏效仿石濤風格而作,筆墨空靈,有超凡脫俗之意境,風格幾能亂真。



松山讀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壬申(1932年)作

款識:清明才過又重三,乞取春風與破顏。猶覺林亭有秋意,要添紅粉對青山。壬申重三大千居士張爰。鈐印:張爰、大千。


竹林七賢 鏡心 壬申(1932年)作


晉人高致圖 手卷 癸酉(1933年)作

題識:(文略)冠五道兄命寫人物矮卷,略師吾家大風筆意為此,雖復草草,亦頗得晉人閒散之致。冠五兄不將以予為夸妄耶。癸酉十月,游羅浮歸廣州並記,大千弟張爰。鈐印:張爰、大千所作、大風堂。

此卷為1933年張大千畫贈廣東收藏家何冠五,繪七、八高士,或行於山徑,或臥躺樹下,或聚坐江邊,有眺望者、回首者、揖手而立者,大千筆下各種姿態的高士,似在卷中相聚,甚是難得。



一樹梅花一放翁 設色紙本 1933年作 汪吉麟合作

款識:一樹梅花一放翁。癸酉九月寫頌藹士先生大壽,丹陽汪吉麟、內江張爰合作。鈐印:藹士六十後作(朱)、蜀郡張爰(白)。

汪吉麟(1871-1960),字藹士,江蘇丹陽人。少能詩擅畫,鄉中稱為奇才,擅山水,尤精梅竹。一生愛梅、植梅、詠梅,畫梅千幅。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南京十竹齋收其作品作為鎮店之寶。



松下高士 立軸 1934年作

松岩觀瀑圖 立軸 1934年作


松下高士 立軸 1934年作

款識:踏遍千萬山,兩腳猶未繭。青白當分明,保此看山眼。甲戌十一月昆明湖上作,蜀人張爰。鈐印:蜀中張爰、大千豪發、兩到黃山絕頂人、大風堂。

張大千的傳統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他臨仿石濤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維妙維肖,幾近亂真。此畫作於1934年,此時屬於張大千「師古」時期,他的傳統功力極其深厚,藝術趨於成熟,工筆寫意,俱臻妙境。1934年8月,張大千寓居北平,住頤和園聽鸝館,館內有「蝴蝶會」之舉,與會者有王夢白、於非廠、何亞農、湯爾和等人。閒時常去城南觀音寺清音閣遊玩,遇上楊宛君台上演唱京韻大鼓《黛玉葬花》,當時就被楊宛君的「一種純真清新之美吸引」,此畫正是張大千和楊宛君的熱戀時期的力作,畫中所描繪的居士從容、恬靜享受生活的心情和張大千的熱戀心情相吻合。



柳下高士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自來畫人物,以減筆而有高逸之致,宋惟梁風子,明惟張大風,清惟新羅山人,其餘諸人皆不足論。若吳小仙、張平山直墮惡趣,何與風雅。大千畫並記。鈐印:大千居士(白)、大風堂(朱)。

此幅柳下高士圖,描繪的是秋冬時節的場景,柳樹葉落枝條分明,一高士小坐於溪邊,注視著淙淙流水。此番情景,雖無遠山,卻讓人想起高山流水的境界。柳樹後寫了兩叢疏竹,與倪雲林的有幾分相似,充滿著逸氣。畫上的題跋,概述了簡筆人物畫的歷史,同時也說明了張大千作人物畫的思考與取法。



高士圖 立軸 甲戌(1934年)作

梧桐高士 立軸 1934年作



梧桐高士 設色紙本 1934年作

款識:百尺梧桐半畝陰,枝枝葉葉有秋心。何年脫骨乘鸞鳳,月下飛來聽素琴。甲戌春日,蜀人張爰網師園作畫。鈐印:蜀郡張爰(白)、網師園客(朱)。

「梧桐高士」、「梧桐仕女」都是張大千熟悉幷且喜歡的題材,繪來得心應手。張大千在網師園所繪作品都署以「網師園作」或者鈐「網師園客」印。「網師園客」印出自糞翁鄧散木之手,出刀利索,以浙派切刀法刻就,甚得趙之謙神韻。邊款云:「大千道兄移寓網師園屬治此印,戴顒居吳人共築室園,有此客蘇鄰不孤矣。癸酉又五月,弟散木。」「癸酉又五月」即1933年初夏,由此可知,張大千在作品中鈐「網師園客」印是起自1933年初夏,而止於他遷出網師園避難四川青城山之際,時間約為1937年前後。張大千在作品中鈐印極為講究,也有規律,之後他再沒有住過網師園,也不再鈐「網師園客」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dk80GwBJleJMoPMmW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