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當選美國外籍院士,網友:在美國有優勢

2020-02-14   小小羅說教育

院士一般是國家給予個人的較高的榮譽。每一屆院士的評選都備受公眾關注,美國的院士評選也不例外,特別是外籍院士里中國籍的院士更讓國人關注。2019年美國科學院增選院士時,也有一位顏值爆表的中國籍女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就是前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不少網友對顏寧當年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出走美國的事記憶猶新,今天小小羅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顏寧。

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美國進行深造,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畢業回清華大學任教。她30歲就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工作十餘年,她發表過將近30篇論文,數量極多。

顏寧在2017年的時候參選過中科院院士,成為院士候選人。顏寧當年在終審時沒有通過院士資格評審,落選中科院院士。那時,顏寧年紀還很輕,才40歲,但是她的資歷和研究成果實力不凡。當年落選後,顏寧離開清華大學,前往美國,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終生講席教授。

顏寧出走美國後,2019年在美國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個消息當年又引爆人們對於中科院院士增選的話題。有網友猜想中科院院士增選的水很深,心痛顏寧落選,猜想顏寧出走美國是因為賭氣。之後顏寧出來闢謠,並非如此。顏寧的導師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也表示,顏寧離開清華大學,受聘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是世界學術交流正常流動。

儘管如此,網友熱議,顏寧到美國後,2019年就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相對於落選中科院院士,顏寧是因為實力還是因為地利呢?經過網友深入了解,不難發現,其實院士的增選國與國之間的評選還是有差異的。

首先,成立於1863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由傑出學者組成的非營利性協會」,它是一個私立機構,每年還需要交會費,主要職能是為美國政府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類似於美國政府的義工組織,而中科院是國家最高科學機構,評選難度比較高。

第二,美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是不需要個人申請的,不同中科院院士增選需要幾位院士提名。因此,曾有網友得知,顏寧當時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頭銜時,顏寧是最晚知道的。

第三,美國院士是要交會員費的,院士頭銜只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榮譽,只意味著要承擔更多責任。院士沒有經濟和行政意義,物質待遇不會有什麼變化。院士也沒有特權,對職稱晉升也沒多大作用。當年,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後又獲得諾貝爾獎,而加州伯克利大學給他的獎勵,不過是一個優先停車位而已。美國院士每年還要加200美元的會費。如果沒有更一步的發展,協會可能還會解約。而中科院院士如果沒特別情況是終身榮譽,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

第四,美國院士增選主要從候選人的學術水平來衡量,而非為美國做出了什麼貢獻。中科院堅持院士標準的同時,還特別考慮其對國家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

因此,有網友表示,無論是中科院還是美科院院士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術界的最高學術水平,要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及成就。顏寧在美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實力是一個條件,更多的是因為地利。無論是報名方式,還是報名人數;無論是年紀資歷還是評選難度,在美更注重學術水平,少排資論輩現象,在美國都有地利方面的優勢。

顏寧雖然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授,但是她一直心繫祖國。在2019年,她不忘代表清華大學、西湖大學發表了5篇CNS主刊論文,還專門開了個中文科普博客,在空閒之餘做自己的中文科普博主,和自己的粉絲們分享世界最頂尖的科技知識!她所做的一切都深受網友的稱讚,是網友心目中的女神教授。對於顏寧,大家怎樣認為呢,歡迎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