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玩奇石的人往往被奇石魅力所傾倒,一方奇石就像一處寶藏,你越挖掘越有收穫,越賞玩越覺得有「味道」。奇石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天然的藝術品,是立體的畫,是微縮的大千世界。即使同一方奇石給每個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每個人對世界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對於鑑賞奇石來說,鑑賞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但是不論是怎樣的鑑賞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合理的解讀奇石的奇特美和意蘊。一些石友在鑑賞奇石的時候過於的隨便和偏執,這樣的鑑賞方法是不利於我們客觀的去認識奇石的,下面這4種鑑賞方法就是石友中經常用到的和碰到的「有問題」的奇石鑑賞法。
奇石欣賞
1,局部鑑賞法。有些石友拿出很普通的的石頭給大家看,大家也看不出所以然來,這些石友則會指出一些小地方說:你們看這裡是不是像什麼來著?我們在他循循善誘的指導下,終於在石頭的的一處局部看到了一個模糊的人形或動物形狀。這麼說吧,一個籃球大的石頭上有一個二公分大小的模糊人形,這能有什麼價值嗎?很顯然,如果石頭整體沒有什麼觀賞價值的話,這兩公分大小的模糊人形圖案是改變不了這塊石頭的整體價值的,因為這個模糊的人形本身就沒有什麼價值,就是有一個清晰的人影也是如此。有的石友能從自己的一顆石頭上發現好多「亮點」出來,這些「亮點」往往因為過於局部而不會被大眾認可。
我們知道欣賞奇石是以整體形象去觀賞的,脫離了整體去觀賞石頭就像盯著一幅山水畫中的的一棵樹,感受不到畫面的意境美也感受不到奇石的自然美。
奇石欣賞
2,放大鑑賞法。放大鑑賞法和局部鑑賞法有相似之處,但有所不同:局部鑑賞法是把石頭劃分區域後只鑑賞某一個區域,放大鑑賞法是以局限認知來代表整體。放大鑑賞法有兩種解釋,一是把意義放大,一是把畫面放大。比如一些沒有明確形象的人形石就多跟神佛掛鉤,這就是意義放大。比如把不能代表奇石主體的局部來作為奇石的主題進行解讀。
放大鑑賞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些石友固執的對自己的石頭進行以偏概全的解讀,有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的是故意這樣做的。
奇石欣賞
3,臆想鑑賞法。小孩子看天上的雲朵,他們能從雲朵中看到多種動物的形象,因為他們想像力非常豐富,這些動物形象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描繪出來的」。用臆想鑑賞法的石友的想像力也是非常豐富的,比如石頭上在一個平面上出現三個「色點」,他就能想像成是一張人臉。一些石友為了讓其他人根據自己的審美思路去欣賞自己的石頭,在命名和底座上大做文章:他們給奇石做一個非常複雜的底座,加上命名,讓觀賞者往他們的思路上靠。比如有的人把條形的石頭做一個有浪花的底座,並且給條形石做一個「尾巴」,這樣條形的石頭就變成了「魚」。再比如有的石頭只有三分象人形,給石頭配個大刀當「關公」,給石頭掛條珠子就成了「佛祖」。
奇石欣賞
雖然靠臆想去賞石頭也能得到很多的樂趣,但這和空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別人是不會承認你的看法的,充其量只是滿足了個人的虛榮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些安慰,僅此而已。
4,蹭流量鑑賞法。這一種方法是拿自己的石頭往「名石」和名人身上靠。跟我國四大名石取相同名字的石頭應該有很大一批,拿自己的石頭跟名石」攀關係可以提升自己石頭的知名度,這些石友大部分就是這麼想的。奇石價值的高低在於人們對其觀賞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的認可程度,知名度並不是奇石價值的決定因素。
奇石欣賞
對於奇石的鑑賞我們一定要用擺正態度,要整體、客觀、實事求是,我們允許多種鑑賞方法並存,但是我們不可以隨心所欲。以上四種鑑賞方法就是鑑賞者過於主觀臆斷,這樣的賞石方法是要不得的。如果哪位石友是這樣鑑賞石頭的,那麼就趕緊改變吧!
荷花石欣賞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