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從來都沒有瘦子

2019-08-13   九江微來往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九江在變,贛水在流。

如今的九江發展飛快,高樓林立,鱗次櫛比。儘管人們已經慢慢適應了「鋼筋混凝土」的濃重氣息,但老城區里那份最市井的氛圍依然還在。

這是一個承載了無數九江人回憶的地方。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潯陽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老城區,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攜刻著故事與記憶。

「叮,八角石聯盛廣場到了!」伴隨著一聲親切又熟悉的聲音,潯陽的中心就到了。

大中大就像潯陽的中心樞紐,坐公交車總會經過它。


以前還有很多「黑車」守在這裡,問你「湖濱去不去」「九龍街去不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碼頭應該是每一個潯陽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他就像潯陽的地標一樣,而且這裡也是最熱鬧的地方。

煙水亭,也是潯陽人民最早的「活動中心」,每天下午可以看到大媽們在那兒跳廣場舞;大爺們在那下下象棋;小孩兒在那兒遛彎;情侶在那兒約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就是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平凡無奇的地方,卻是九江美食界的滄海遺珠

為此,小宅歷經了210分鐘,行走了15000步,搜羅出這8家店,來證明潯陽區,從來都沒有瘦子!

時間:下午4:30 地點:湖濱

小宅敢說,潯陽區的小夥伴們應該至少一半的人都吃過湖濱麻辣燙,就算沒有吃過也聽過「湖濱麻辣燙」的大名,因為,真的很好吃!!土豆片、裡脊肉、紫薯丸子,海帶,油條...價格美麗,味道棒呆!

小宅第一次吃還是上中學的時候,那時候「年少不懂事」點了微辣,結果辣的整個臉都麻了...


所以溫馨提示不能太能吃辣的小夥伴可以點不辣的,不辣的也是很美味的!每次吃完都要多喝幾口湯!!!

在小龍蝦盛行之前,滷味才是夏天宵夜的王者,在夏日的傍晚買上半斤毛豆半斤螺螄再配上冰可樂和冰西瓜真的是完美!

老字號的滷菜大概是紮根在潯陽人的心裡了,無論有什麼全國連鎖店進軍,都抵擋不了我們對它的愛,醬鴨、鴨脖、雞爪、雞翅...光聞著味就能令人食指大動,吃起來更是不能自拔。

圖片來源老字號官網

在九江說起生煎,光頭強生煎大概是扛把子了,每天早上都是排隊買,上班族、上學黨的最愛,方便又好吃。

每次吃都要先咬開一個洞先吸鮮美的湯汁,生煎皮很薄,被湯汁浸潤過,吃起滑滑的,底部酥脆感恰到好處,沒有焦感,真的是一口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時間:5:00 地點:四碼頭

是地道的潯陽味道,偏重口味,面和名字一樣,關鍵在於辣油!雜醬面、牛筋湯麵、牛肉醬面...

聽說鄭級在父輩就開始經營,現在有很多分店了,價格親民,牛肉麵里的牛肉分量無敵多了,相信你吃過一次絕對會覺得物超所值!

圖片來源微博@姜桃桃桃桃桃

「老安小吃」藏在四碼頭居民樓里的一家小店,靜謐卻有些破舊的街道,卻暗藏著驚人的美味!蛋炒粉配上一碗瓦罐湯真是享受!

不過小宅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老安的粉絲煲了,分量足味道也很棒,粉絲煮的剛剛好,不硬不軟還很入味,每次都能把粉絲和湯都吃的精光。

第一次吃這家的砂鍋粉的感覺就是:寶!藏!店!在四碼頭的小巷子裡,就這樣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店卻承載了如此的美味。

砂鍋粉的料是自選的,喜歡吃什麼就加什麼,熊熊的火苗簇擁著砂鍋,催促著鍋里的美食儘快沸騰,油條是每次必點的,泡軟在濃郁的湯汁里不要太好吃!

就算是夏日,點一份自己愛吃的砂鍋粉,進店吹著空調吃著砂鍋粉也是很滿足的!

時間:傍晚6:30 地點:江邊

路過江邊,被夕陽吸引到邁不開步伐了,只好停下來欣賞,希望手機可以幫忙記錄下這美好的一瞬間。

時間:晚上7:30 地點:新橋頭

每次坐公交車路過橋頭,相信不少人和小宅一樣,都會感嘆一句!好香啊!恨不得下車去大吃一頓!

橋頭燒烤之前是一家小門店,越來越受歡迎,後來合併門面,一邊油炸加麻辣燙,一邊奶茶,吃著油炸配著奶茶飲品,爽歪歪!

店裡面乾淨整潔,油炸排列整齊乾淨,讓人看著心情好。吃過飯來到這兒點了幾串,好過癮啊!你值得擁有!


時間:晚上8:00 地點:九龍街

九江的贛菜館,從一家開到了多家分店,太適合九江人的口味了,酸辣土豆絲、酸菜魚、干鍋包菜、農家小炒肉...都是好吃的下飯菜。

要說物美價廉,青花小鎮的真的很實惠!一份酸辣土豆絲只要4塊錢!一大份酸菜魚也只要38元,平時不願意做飯吃,和家人去它家點幾個菜,性價比不要太高!

從湖濱到四碼頭,再到九龍街,搜尋了210分鐘,行走了15000步,就為了這8家店。從下午到晚上,路過了江邊的夕陽,也看到了甘棠湖邊的夜景。

事實上,走進潯陽區,品嘗過這些美食,才會發現。這裡的一切都沒有太多的改變。小街里,90年代的老樓中,處處洋溢著市民的煙火氣息。

隨便一處拐角,隨便一個店鋪,都令人驚訝,時光,居然這樣完好無損地在這裡封存。

潯陽區,是一代人的青春,更是一輩人的回憶。

相信隨著時間慢慢流逝,潯陽區會和她的名字一樣,向著越來越燦爛的地方走去,給這座城市更多的美好記憶。


攝影:米蘭的小鐵匠、陽光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