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藏敦煌藏經洞釋迦牟尼說法圖刺繡

2020-08-21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藏敦煌藏經洞釋迦牟尼說法圖刺繡

唐代 8世紀

麻布刺繡

高241.0cm 寬159.5cm

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巨型刺繡畫,長方形,表現的是釋迦牟尼在靈鷲山說法的場景。為使刺繡牢固,使用了兩層繡地——本色絹背襯以本色麻布。繡品中主要使用了自北朝自盛唐間十分流行的劈針針法,但大多數針腳較長,約在0.8-1.0cm左右,應該是介於劈針和平針之間的過渡期。因此,這件繡品的年代不會太晚。

繡品中心是釋迦牟尼的形象,他站在斑駁的岩石之前,這些岩石代表的正是靈鷲山。釋迦牟尼身披紅色袈裟,坦露右肩,赤腳立於蓮座之上,蓮座兩側各有一白色獅子,他的身後有背光和頭光裝飾,右手筆直指向地面,左手在胸前提起袈裟,這是在這類場景中經常出現的姿勢。其頭部上方則是一藍色華蓋,華蓋兩側各有一飛天形象。釋迦牟尼兩側各有一佛弟子和菩薩,均是赤腳立於蓮座之上的形象,菩薩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佛弟子除了頭部之外,身體的其餘部分均已缺失。

繡品的右下方跪著四個男供養人,其中一人為和尚裝扮,另外三人則均頭戴黑色襆頭,身穿藍色圓領袍,身後是一個站立的男性侍者;左下方是則跪有四個女供養人,頭梳髮髻,身穿窄繡襦,外罩半臂,身系各色長裙,有的披有披帛,一婦女身旁還跪有一男童,他的尺寸特別小,她們身後站立著一個身穿袍服的侍女。供養人身旁的題記上繡有「義明供養」、「一心供養」等字,但多已湮滅不可辨認。

刺繡佛像在唐代十分常見,而且在敦煌文書中也經常可以看到。P.3432《龍興寺卿趙石老腳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養具並經目錄等數點檢歷》中載有:「繡像壹片,方圓伍尺」;「繡阿彌陀像壹,長三箭,闊兩箭,帶色絹」。唐時一尺約為30cm,吐蕃時期的一箭約等於50cm,即前一件繡像約方圓150cm,後一件繡阿彌陀佛像長150cm、寬100cm,比此件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PbuEnQBd8y1i3sJl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