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一點日語去日本旅行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2019-06-20   珏珏日語教學

首先,說「毫無問題」的,這個事兒本身就很大問題。因為在日本的旅行里是否需要日語,是跟你打算怎麼玩有很大關係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一句日語不會,玩的地方僅限於東京城裡的商業區,迪斯尼,大阪的心齋橋道頓堀,USJ,札幌的著名景點,導遊手冊上推薦的著名飯館等等,你不會日語確實沒問題——街上無數中國人,店裡的導購也大都是中國人,店家也具備了基礎的英語技能,不會日語確實沒問題。就算店家不會英文,你去店裡吃東西,看著圖片指一指也餓不到肚子。

當然事事無絕對,這些地方也有大量的不通中文英文的店面。很簡單,這種店你不進去就可以了。

然而如果你一句日語不會,還偏偏嚮往那些「秘境」「秘湯」「秘旅」,那這一趟下來,不光你自己遭罪,還可能給當地人帶來不少的麻煩。

舉幾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1. 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

按說這地方夠國際化的吧?但偏偏是這種地方,我前前後後勸了兩次架。

第一次是我在二層的店裡吃天婦羅蓋飯,進來兩個國內來玩的女孩子。店主給她們領位,坐下,結果倆人看到了炸蝦天婦羅的圖片,就指著圖片跟店主下單了。

然而這家店的照片上,其實是炸蝦天婦羅定食:有米飯有醬湯有小菜,還有四隻炸蝦天婦羅。這倆女孩等飯菜上桌,發現自己其實是只想點炸蝦天婦羅,不想要其他的東西,結果就拉住店主理論。店主也很委屈:這家店不單賣天婦羅,只賣定食和蓋飯。所以那倆女孩一直在強調:「I don't order this and this and this...」店主也說不明白。那倆女孩還在用中文商量:怎麼辦,這個是不是要加錢,退了是不是能少收點兒錢等等...

當然後來我去給她們解釋了,她們堅持說自己沒吃米飯也沒碰這個湯,讓我幫她們退掉——我照辦了,但是按照一般店裡的規矩,套餐里的東西你不要也不能退成錢給你,於是這兩位又後悔說既然不收錢幹嘛不吃點...

第二次是跟朋友回程前,去吃的咖喱烏冬面。剛坐下,身邊兩位小伙子就起身結帳,但是其中一人執意要刷卡,另外一個人就把剩下的一大把硬幣都拿出來扔在店員面前,用中文說「剩下的刷卡。」

然而店裡負責收款的那位老爺爺明顯誤解了這倆個人的意思,以為要分開結帳,就問那倆小伙子「お會計は別々でよろしいですか」小伙子壓根沒聽懂,就回答「Yes Yes」。結果老爺爺先給拿卡的人刷了他的部分,然後又點了半天錢,最後說這位用現金的錢不夠。然後這倆小伙子以為老頭要多刷他們的錢,就不依不饒吵起來了——當然是日語和中文的雞同鴨講地吵。

然後我還是過去問怎麼回事,跟老爺爺問清楚了之後給這倆小伙子解釋,小伙子才把卡拿出來讓老爺爺刷。刷完了老爺爺笑眯眯地說「多謝光臨,謝謝(日語)」,這倆人說「這傻逼!」然後就走了。

我挺無語的。

我想這種事兒要是沒人勸架,之後不是朋友圈裡出一篇《中國遊客在日本機場遭遇刷卡詐騙,還被粗暴對待》,就是被好事兒的日本人拍下來放網上《爆買大國的人的素質哈哈哈哈哈》。兩種情況我都不想看見。


2. 在山梨縣的山裡

去河口湖玩的時候,也碰上過一個讓人著急的事兒。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兒從國內來玩的遊客。

我從富士急樂園出來,時間有點兒晚了,於是打車去河口湖的酒店住宿。一路上跟司機聊得挺高興的,等到了酒店,進店辦了入住,然後我就出來在酒店周圍轉了轉,正好碰上這對兒遊客。因為一看打扮就知道是國內來的,所以也過去聊了兩句,知道這倆人正打算坐車去大月線的富士山站,坐車回東京。他們問我巴士怎麼坐,我從地圖上找到了巴士站的位置,告訴他們去看看是不是還有車,沒有了的話就只能打車走了。

然後我就跟這兩位一起去了巴士站。倆人在站台的時刻表上看了看,跟我說還有車,很開心。然後我湊過去看了下,發現他們看的是11月1日之前的時刻表,當時是11月中,時刻表改動了,末班車早就開走了。於是我跟他們說,你們還是得打車了。這兩位執意要等一會兒,於是我自己就回了酒店。

差不多過了2個小時,酒店的老闆娘突然來找我,問能不能幫個忙。然後我出去一看,發現是我過來時載我的那位計程車司機,后座上坐著那一對兒國內來的遊客。司機下來跟我說,這兩位上車就寫下了「富士山」三個漢字給他看,於是他就拉著他們倆往富士山上開,一家一家酒店轉過來了,但是他們總是說不對。車從半山腰上又開了下來,司機突然想起來他拉了一位從中國來的客人住在這裡,於是只得來求救。然後我就跟司機說,他們其實要去富士山站。司機哭笑不得。

最後好像是那位司機給那一對兒客人把在山上繞來繞去的車費都免了,只收了從酒店到車站的車費。之後還特意回來給我道歉... 我覺得這樣的客人也真的挺任性的,計程車司機的生意本來就不好乾...

3. 在丹後的山裡。


京都丹後的山裡盛產山野菜,水質也好,是個遠離喧囂的好地方。然而這裡我也碰上過挺讓人頭疼的一組國內遊客。

我是被一位朋友開著車從京都拉過去的,在山裡的公路上一路看景一路聊天差不多走了1個多小時,來到了一家山里專門做山野菜料理的餐廳。

一進去就聽到一個隔間裡有不少男女青年開心的說笑,而且是中文。我們兩個都嚇了一跳,說這種地方竟然還有中國團來玩啊。結果差不多在我們吃到一半的時候,就聽旁邊的議論明顯充滿了不滿:

「怎麼連壽司和生魚片都沒有?」

「連雞蛋卷都沒有,什麼破店。」

「這家店太黑了,就吃點兒蔬菜和豆腐就一個人5000?」

「我從頭到尾都在盼著和牛,結果根本沒有。今晚你得補償我們。」

「什麼破東西,咸不咸甜不甜的。」

等等。

我就心裡祈禱我的朋友聽不懂中文,不然這也太難聽了。

然後我看著店主滿臉笑容地鞠躬送客,那幾個年輕人一臉不屑地瞥著嘴大大咧咧地從門口走出去了。轉過身來店主進屋,跪在地上慢慢收拾他們一邊吃一邊拿來打鬧嬉戲的蔬菜...

這恐怕都不是懂不懂日語的問題,是能否理解日本文化,是否有教養的問題了。我相信這家店在網上還是菜單上都寫明了自己是素菜,而且都是自己家培育的蔬菜和自製豆腐。這樣的一餐不便宜,但顯然不是大多數遊客理解的「日式大餐」。

所以我就覺得,如果真的一句日語不會,也不理解日本文化,也做不到入鄉隨俗,那還是踏踏實實在遊客出沒地區呆著玩,其實更好,彼此都不給對方添麻煩。

我也能想像到這個答案會有很多人來噴我說我秀優越感。我就再多說兩句:這個答案放在3年前、4年前的知乎上,誰也不會覺得這是「秀優越感」,因為大多數去日本去的多了的人,都能明白我說的這些事情,會給「來自同一個國家」的你在日本帶來多大的「恥辱感」:日本媒體也好日本老百姓也好,對於他們來說「中國人」的形象本身就存在著各種矛盾的情緒。而你如果一心一意想讓你在日本的旅途里,被別人以禮相待,那麼要讓自己提升的地方,會比在國內要求高得多。

當你在日本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好遊客」的時候,卻因為同胞們的種種言行給「中國人」這個群體帶來了「爆買」「不守規矩」「沒禮貌」「不講衛生」等等的烙印的時候,你就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小編整理了一整套系統日語學習教程,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