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知怎麼過?看看大唐小姐姐們是怎麼玩的?既文藝又豪放

2020-01-05     李夫子說史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又要過年了,回想一下這一年時間,天天早出 晚歸,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每到周末都恨不得掰成八瓣來過,哪怕多一天假期都是翹首以盼,就差放鞭炮慶祝慶祝了。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學生時代,真是不懂珍惜,只能嘆一句,「我的假期小鳥一樣不回來」呀,雖然李夫子已經沒有了寒暑假,但是可以教教各位小夥伴假期的正確打開方式,我們可以請出千年前的大唐麗人們來示範一下,怎麼度過一個完美的假期。

唐朝假期看樂舞

現如今看電影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假期活動,其實啊,唐代女子也有類似的消遣,但那時候當然沒有電影、電視啦,供人觀看的藝術演出被稱為「樂舞」、「百戲」,「樂舞」指的是宮廷或民間的歌舞演出,宮裡的樂舞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霓裳羽衣舞》。這首著名的曲子是唐玄宗所寫,開元28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覲見時,玄宗就演奏了這首《霓裳羽衣曲》,親眼見過這場面的大臣張祜,之後寫了首名為《華清宮》的詩,描寫了當時的場面,他是這麼說的,「天闕沈沈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月圓之夜能夠在華清宮欣賞此曲,真是美的享受啊。

但是這支舞只有在宮中才能欣賞到,平民百姓是沒有這個機會的,不過沒關係,真正讓民間和宮廷都嘆為觀止的,還有大唐第一舞人——「公孫大娘」,公孫大娘最拿手的是「劍器舞」,也就是舞劍!杜甫在詩中回憶了自己小時候觀看這支舞的場面,「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公孫大娘手中的劍發出耀眼的光芒,就像是后羿把九個太陽都射了下來,她的身形矯健,就像天神駕著游龍在天上翱翔,這一舞真是揮灑出了大唐盛世的萬千氣象啊!據說當年草書大家張旭也是因為觀看了公孫的劍器之舞,才茅塞頓開成就了「落筆走龍蛇」的絕世書法。

唐朝假期看百戲

說完樂舞,咱們再來說說「百戲」。百戲雖沒有100種吧,內容也比較豐富,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那是應有盡有,比如今天我們看的相聲小品,那說起來就是起源於唐朝的「參軍戲」,各位小夥伴可別被名字誤導了,參軍戲與軍事戰爭沒有任何關係,指的是一般由兩個人表演的滑稽戲,所謂的「參軍」是兩個人里那個被嘲笑諷刺的,比較呆、比較笨的人,就像戲曲中的丑角。而戲弄他的人叫「蒼鶻」。有點像逗哏和捧哏的意思。在出土的唐三彩中,就發現過「參軍戲俑」。「俑」的表情誇張,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的表演場景。

唐朝女性的賞花活動

這就是唐代的常見演出,我們現在能看的就更多了,話劇、歌劇、音樂會、演唱會……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但這些活動畢竟還是要花不少錢的,那要是不想花錢怎麼辦呢?沒事,我們還有大自然給予的快樂,唐朝女子就很愛賞花,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城的姑娘們每年正月過半後,都會各自乘車騎馬去花園或者田野中奔赴一場和春天的約會。姑娘們席地而坐設宴賞花,並用自己的紅裙圍成「宴幄」,來遮擋他人的目光,為自己賞花營造一個相對封閉的私人空間。讓人忍不住感慨,這不正是如今我們追求的生活儀式感嗎?在所有花中,唐朝人偏愛牡丹,與它有關的詩句更是不計其數,「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所謂國花牡丹最初受到民眾的追捧,大概就是在盛唐時期了。

唐朝女性的斗花、鬥草活動

除了賞花之外,唐朝女子還會「斗百花」、「鬥百草」,那麼怎麼斗呢?一種玩法是比試花草的韌性,另一種則是比試花草的種類,誰的花草韌性大、種類多,誰就贏了。唐玄宗甚至會用斗花來選擇侍寢的嬪妃,史料記載:開元末年,玄宗每到春天就在宮中設宴,命令嬪妃們各自插上美麗的花朵,自己親自捉來蝴蝶放掉,蝴蝶停在哪朵花上,他就寵幸相應的嬪妃,這看起來倒是挺浪漫的,但嬪妃們可能並不覺得……居然讓一隻小小蝴蝶決定了自己的命運,當然後來玄宗專寵楊貴妃,這遊戲也就不玩了。

唐朝麗人們的騎馬射箭活動

可能很多小夥伴覺得這些活動都太文藝、太小清新,不符合自己狂放酷炸的氣質,別急,還有騎馬、射箭、打球等著你,別驚訝,這一類的娛樂活動,雖然一般屬於男人,但在社會風氣開放的唐代,女性也廣泛參與其中。唐朝的妹子們騎馬特別普遍,尤其是貴婦小姐們,比如楊貴妃的三姐「虢國夫人」,就經常騎馬入宮。蘇軾的詩《虢國夫人夜遊圖》中,就有「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的妙句,就生動地寫出了虢國夫人騎馬時輕盈矯健的身姿。

怎麼樣?看著這些娛樂項目是不是不得不承認大唐的姑娘們會玩、能玩、敢玩?不要再說假期無聊了,相比起來大唐,我們能玩的可更多呢,就算您不愛出門也沒關係,看看李夫子的文章,也可以打磨一下無聊的假期時光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F4Hd28BMH2_cNUg6E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