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請求一次性給患者打500ml鼻飼液,我拒絕了

2019-09-20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話題

@Seven

去了新科室,發現這個科室有點不一樣:護士早上給病人打鼻飼一次量超過500,有點怕。護士說是這麼多天打下來也沒有問題。

患者70多歲的老大爺,臥床有100多天了,胃管是進來的時候插的,以腦外傷入科,現神志淺昏。床頭也沒有搖高估計連20°都沒有。整個過程10秒以內解決。

個人覺得我是不敢操作的。鼻飼液太多怕一次性消化不了,在人家三甲醫院進修期間都是嚴格按照2個小時鼻飼一次,一次200ml左右,加上患者鼻飼前後床頭都沒有搖高怕反流引起窒息麻煩就大了,而且一次性快速推進去500ml流食,對患者循環負荷感覺也會有負擔,患者躺了100多天了,消化功能能好到哪裡去?大便都是稀的很,說明消化吸收並不是那麼好。反正我當時就拒絕了患者家屬一次性打完500ml的要求。後來,其他同事就去打了。

大家怎麼看?

點評

鼻飼法是將導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從管內灌注流質食物、水分和藥物的方法。是臨床最常用的胃腸內營養支持方式,對於病情危重、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礙、不能經口或不願經口進食的患者,為保證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維持細胞的代謝,保持組織器官的結構與功能,調控免疫、內分泌等功能並修復組織,促進康復,鼻飼法操作簡單,方便快捷,在患者營養支持中,起著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於鼻飼護理,教科書和護理常規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操作要點。但上述這個話題,卻給我們護理人員釋放出了這樣的臨床信息:在臨床一線,鼻飼護理在有的病人來說,為滿足患者生理需要和疾病治療的需求,鼻飼需要護理人員每天做、定時做,瑣碎而繁複,對於有的臨床護士來說,就有些職業倦怠,護理質量下滑,不按規定和要求執行的情況。上述話題,即是如此。

護理人員如何才能做好鼻飼患者的護理?

關於鼻飼護理,屬於護理人員的基本功,教科書和專家共識中,都有明確的要求:

一、教科書

教科書《基礎護理學》上關於鼻飼法灌注食物的相關要求與內容:

操作步驟

1、連接注射器(注食器)於胃管末端,抽吸見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溫開水。

2、緩慢注入鼻飼液或藥液。

3、鼻飼完畢後,再次注入少量溫開水。

操作要點

1.每次灌注食物前應抽吸胃液以確定胃管在胃內及胃管是否通暢。

2.溫開水可潤滑管腔,防止鼻飼液粘附於管壁。

3.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

4.每次注入前應先用水溫計測試溫度,以38-40°C為宜。

5.每次抽吸鼻飼液後應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氣,引起腹脹。

6.沖凈胃管,防止鼻飼液積存於管腔中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管腔。

7.防止食物反流。

8.維持患者原臥位20-30分鐘。維持原臥位有助於防止嘔吐。

由此可知:對於鼻飼灌注食物,教科書上對每次鼻飼量有要求: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但對臥位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是提到維持原臥位。

二、專家共識

中華護理學會行政管理專業委員會發布《2018臥床患者常見併發症護理專家共識》中,對於鼻飼有明確的床頭抬高要求:在病情允許及鼻飼過程中,床頭抬高30~45°,並在鼻飼後保持30min為宜。

還對鼻飼預防誤吸,有明確要求:誤吸的預防

(1)識別誤吸高風險人群,包括吞咽功能障礙、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遲、意識障礙、精神狀態異常、牙周疾病或口腔衛生狀況差等。患者出現躁動、劇烈咳嗽、無創正壓通氣、體位變動等情況時,發生誤吸的風險增加。

(2)對誤吸高危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時,建議使用經鼻十二指腸管或經鼻空腸管。

(3)留置胃管時,每次鼻飼前評估胃管位置。持續鼻飼患者應每4h評估一次。體位引流、吞咽功能障礙等誤吸高風險患者應評估其胃殘餘量,並聽診腸鳴音,遵醫囑調整鼻飼的速度和量。

綜上,為保障患者鼻飼護理安全,應做到以下兩點:

1、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

2、在病情允許及鼻飼過程中,床頭抬高30~45°,並在鼻飼後保持30min為宜。

話題中,值班護士為患者鼻飼一次注入500ml的量,且未做到床頭抬高,於患者安全來說,省勁是省勁了,但患者安全堪憂:不僅患者易造成代謝紊亂,更有食管反流,造成患者窒息、誤吸-吸入性肺炎的生命危險,需要立即做出調整和整改!

臨床感悟

最深刻的認識有兩點,為確保患者安全,以下兩點,很重要:

1、護士的職業素質

熱愛本職工作,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

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

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較高的道德修養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具有較強的護理技能,應用工作方法解決病人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2、護士的相關知識:

嚴格把握鼻飼注入量、間隔時間、患者體位及注意事項等。在鼻飼操作中要嚴格做到: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在病情允許及鼻飼過程中,床頭抬高30~45°,並在鼻飼後保持30min為宜。

應該怎麼做,才能確保鼻飼患者的安全?

患者安全,是護理安全的永恆話題。

1.遵醫囑調整鼻飼的速度和量。

2.鼻飼後注意抬高床頭,預防反流,造成誤吸。

3、把握原則:確保患者安全。

專家點評

王慶玲

副主任護師,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長,北京護理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護理學報審稿專家

認真讀過此文章,該文章涉及的病人為老年長期臥床病人,此類病人是三甲病人出院後需要延續護理,需要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及家庭護理人員加強關注,腸內營養是營養支持治療的重要方法,主要通過管飼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的方法,不過腸內營養因引起腹瀉、嘔吐、誤吸、感染等多種併發症的發生,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

預防胃腸道併發症,需要護理人員關注營養液的溫度、速度、濃度以及由此引起滲透壓的不適宜。營養液污染可引起腸道感染。所以我們護理人員要做好預防措施:1.營養液的濃度及滲透壓過高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營養液需要從低濃度開始,液量從少量開始,輸注速度從20ml/L開始,控制營養液的溫度(38-40攝氏度),如有條件儘量不要採取注射器快速推注,可以使用輸注方式,沒有條件者可使用50ml注射器通過重力作用輸注營養液。2.鼻飼時均需抬高床頭30-45度,q4h檢查胃內瀦留,若胃內容物大於100ml,暫停喂養,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胃動力藥,防止誤吸發生。腸內營養液開啟後24h內用完,余液棄去。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喂養鼻飼前一定要證實胃管在胃中,方可使用鼻飼管。

本文作者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保證病人安全,發現問題,查找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是我們護理人員必備素質之一。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95gT20BJleJMoPM1T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