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點,我在床上差點被活活掐死:過年,千萬別亂曬圖

2020-01-17     識用

作者:唐一(富書主筆)

來源:富書(ID:kolfrc)

在別人眼裡,喜歡暴露信息的你就是在網上裸奔。

前陣子有一個報道:湖北襄陽市發生了一起入室搶劫事件,受害者李女士在自己家裡差點被人活活掐死。

當時,李女士正在二樓睡覺,聽到樓下有動靜,她走到樓下查看,小偷居然衝過來,狠狠掐住她的脖子。

李女士拚命掙扎,趁對方不注意逃回房間,立刻報警,小偷落荒而逃,但警方很快就把他抓捕歸案。

調查之後發現,這犯罪嫌疑人張某,居然是李女士的微信好友!

原來,張某平時遊手好閒,有多起盜竊前科,他之前加了李女士的微信,因為李女士是做微商生意,經常在朋友圈曬單炫富,他萌生了從李女士身上「搞點錢」的念頭。

通過李女士的朋友圈,他發現了李女士的不少信息:

李女士的家庭住址;

李女士的家庭情況:老公長期在外地打工,家裡只有兩個讀幼兒園的小孩;

李女士的作息:她每晚都會在10點左右上床睡覺,因此張某選擇在晚上10點半開始作案。

圖片來自公眾號【湖北經視】

通過朋友圈,別人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得到你的所有基本信息。

我們常說,不少人通過你的朋友圈關注著你的動態,默默地關心你,這固然很暖心,但細思極恐的是,也有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正在透過你的朋友圈,收集著你的信息,謀劃對你不利的事情!

春節假期,又到了不少人發朋友圈的高峰期,不少人喜歡在朋友圈上曬假期生活、曬家人、曬自拍。

殊不知,這些信息往往隱藏著個人的隱私,如果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很有可能危急自身和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過年時別再亂髮朋友圈了!

微博紅人、知名網絡寫手和菜頭早在2012就告誡大家「曬娃有風險」

當時,微博正紅火,不少父母都把微博當成自家孩子的成長記錄儀,事無大小,只要和孩子有關,都要發在微博上。

和菜頭非常擔心,就編了一條段子,從安全的角度說明為啥不要亂曬娃:

「你是怎樣把孩子從幼兒園騙走的呢? 」記者採訪被捕的人販子。

「沒什麼的」,人販子抬起頭憨厚地笑著回答:「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對這娃太熟了。」

這條微博一出,某位女性網友指責和菜頭是在危言聳聽,和菜頭一怒之下,跑到這個女網友的微博中,翻了翻她的700多條內容,做了一份分析報告。

在這份分析報告中,和菜頭——

1、鎖定了她所在的城市;

2、鎖定了她的家和工作單位的位置;

3、知道了孩子的真實姓名,生日;

4、鎖定了她孩子常去的遊樂園和商場位置;

5、分析出了她的家庭結構,經濟情況;

6、分析出了他們家的行為習慣,包括老公多久出一次差,她多久去一次父母家,她帶著孩子一般走什麼線路,每天大概什麼時間去哪裡。

分析報告一出,這位女網友立刻把所有微博都刪掉,和菜頭也刪了這份報告。

這次事件被和菜頭稱之為「行為藝術」,不少人開始意識到,社交媒體的興起,給予了大家記錄生活的平台,但也為壞人作惡提供了方便。

7年過去了,人們曬娃的工具,從微博變成了微信,但人們曬娃的熱情從來沒有減弱半分。而和菜頭當年編造的段子,卻逐漸成為現實,並越來越普遍。

2016年,浙江龍游縣的楊女士帶著4歲的小孫女去跳廣場舞,她跳舞,小孫女在旁邊看著。

小孫女有點無聊,就在旁邊溜達,一個年約40歲的陌生女子問孫子是不是叫某某某,孫女聽了有點相信對方。

陌生女子又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在那邊超市,我正好碰到你,要不要帶你去媽媽那裡?

小孫女有點猶豫,對方又曬出了自己手機里小女孩的照片,說你媽媽給我發過你的照片。

眼看著小孫女就要被帶走,楊女士的舞伴剛好路過,看到小姑娘和一個陌生女人在一起,上來盤問,那陌生女子見無法得逞就離開了。

後來,楊女士的兒媳婦分析,陌生女子一定是通過她的朋友圈知道小女孩的信息,因為她經常在網上曬女兒的照片、去過哪裡、在哪裡吃飯。

經過這次教訓,這位媽媽立刻在微博、微信刪掉了所有和女兒相關的內容。

這條新聞不是特例,在網上隨便一搜,都有類似的新聞:

石家莊郭女士經常在朋友圈發女兒的照片、視頻,有個陌生女子趁她不留意,和她女兒接觸,說出了她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差點將她女兒拐走;

福州某網友,經常在社交媒體曬孩子的照片,人販子把孩子的照片列印出來放在錢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來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幸虧幼兒園保安夠機警,孩子才沒被人販子接走;

杭州市民李女士,曾在社交媒體發過孩子的班級信息,被附近的小混混張某看到,張某到學校把孩子騙走,並向李女士勒索10萬元。

你永遠不知道,你發出來的朋友圈、微博,會被什麼人看到;你更不可能知道,這些人會拿著這些信息,做什麼不利於你的事情。

林同學是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經常會在朋友圈發自拍,有天她收到朋友發過來的一張照片,照片是一個商業機構的廣告,林同學的私人照片就在上面。

林同學趕緊上網搜索,發現自己發在朋友圈的自拍照,出現在各種整容、醫美機構中,但林同學壓根沒去過這些場合,更沒和他們簽訂任何廣告合同。

此時,林同學才知道,自己發在朋友圈的自拍照被盜用了。

在網絡上輸入「朋友圈生活照」的關鍵詞,發現有不少網頁和貼吧,都在兜售「美女朋友圈生活照」,「3000張照片,172個視頻」,只需要5塊錢。

有記者假扮買家聯繫了其中的商家,商家透露,自己出售的照片,男的有7套,女的有110多套可以選,甚至還能訂製配音和變聲器。

這些信息,就被用在廣告甚至色情詐騙上,原本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美麗,殊不知卻成為別人詐騙的工具。

美麗無罪,愛曬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沒有警惕意識,就可能將自己置於受害者的位置。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微信朋友圈信息泄露有多恐怖

有網友專門做了一個實驗,使用微信搖一搖功能,加了1800公里之外的一位陌生女性為好友,然後只花了半小時,就知道了她的真實姓名、相貌、車子款式和車牌號、女兒幼兒園的地址等信息。

最後,這網友還加了一句:只要我有足夠的動機,三天之內看到她本人是很簡單的事情。

幸好,大家對於信息泄露,已有一定的警覺,開始採取措施保護自己。

根據微信公開課的數據,現在已經有1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但這並不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掉以輕心。

春節假期,在喜慶祥和的氛圍之中,不少人還是會樂於曬出自己的生活,這樣即便有「朋友圈三天可見」,還是會被不法之徒盯上。

在網絡時代,你暴露得越多,在別人眼中,你就是在裸奔。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在網絡時代對自身安全的重視。

畢竟,你也不能確定,在螢幕的那頭,是高興地欣賞你的生活的朋友,還是獰笑著在盤算如何從你身上謀利益的不法之徒。

我們當然希望,我們每一個微信好友,都是我們真正的「好友」,但這誰又能保證呢?

當然,我不是在散播恐慌情緒,讓大家不要發朋友圈,只是想提醒大家,特別是各位父母,一定要安全使用手機軟體。

對此,我有7點建議:

1、關閉可能泄露隱私的功能

點開手機微信,在微信「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里,關閉「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

如果你使用的是蘋果手機,可點擊「設置-隱私-定位服務-系統服務-常去地點」,關閉該選項,因為這個選項會顯示你經常去的地方。

2、對朋友圈加密

在微信「設置——隱私」里,將「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設為開啟,這樣一來,就不怕被陌生人隨意加為好友;

在微信「設置——隱私」里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功能,畢竟即便是10張照片,別人也能從中看到不少關鍵信息,還是要保護好;

對同事、家人、好友進行分組,不要怕麻煩,這樣你就可以分組分享自己的朋友圈。和自己信得過的人分享生活,才能安心。

3、刪除不認識的好友

定期整理微信好友列表,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怎麼加回來,加回來之後又從來沒說過話,那就把他們刪掉吧,這樣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4、舊手機不要亂扔

更換手機而泄露隱私的案例太多了!不要以為恢復出廠設置就能安枕無憂,騙子一樣能恢複數據。

如果要清理舊手機,專家建議先用大量電影裝滿手機內存,格式化,重複幾次,原有數據很難被恢復。

5、不要在朋友圈曬位置

春節期間,很多朋友都會回老家,不少人都會在朋友圈曬出自家的位置和照片,這樣非常泄露隱私。

如果壞人想對你進行詐騙,說出了你老家在什麼位置,成功率會大大飆升。

而且,出去旅遊,也不要發布自己的位置和行程,這樣壞人知道你不在家,可以從容去你家盜竊。

6、不要曬身份證、車票、登機牌等關鍵信息

這些憑證,都含有大量個人信息,如果真的要發布,一定要打上二維碼。

7、不要曬老人和孩子的照片

孩子和老人的照片都不要亂髮,孩子怕他被拐走,老人則擔心他被騙。如果實在要發布,可以用可愛的貼紙打上馬賽克。

或許有人會說:玩微信就是交朋友,這樣想盡辦法遮遮掩掩,會不會傷了朋友的心?

其實,並不是我們狠心,想把自己的朋友拒之門外,而是擔心自己和家人被盯上,某一天被入室搶劫、孩子被拐、老人被騙,這些都有可能。

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只能做出選擇,真正關愛我們的朋友,一定會理解我們的做法。

畢竟,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祝大家都能過一個幸福美滿的春節!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主筆,90後職場老司機,專注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知乎@唐一,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書(ID:kolfrc),轉載聯繫授權fushuj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nhxwG8B3uTiws8K0X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