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奇塔什-藏在深山中的秘境草原,天山和崑崙捧出的一塊美玉

2019-07-24     飛龍哥

如果把山脈看作凝固的波濤,那麼世界上最奇偉的「驚濤駭浪」就在中國的最西部。在人們的印象中,這片「萬山之祖」之地乃是山與山的總和、高原和高原的疊加,寒冷、乾旱而粗糲。可即使這樣,大自然仍在這裡留下了一筆「意外」的、令人心醉的饋贈。

夏季是玉奇塔什的黃金季節。群山環抱中草原如綠色的錦緞,清晨,整個牧場被乳白色的霧靄籠罩著,草葉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穿過草原的溪流,彎彎曲曲,從遠處的雪山冰川流淌而來。暮色降臨,氈房升起裊裊炊煙,歸欄的羊群咩咩叫著。這便是屬於玉奇塔什的夏天。

藏在深山中的秘境草原

玉奇塔什草原所在的地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對一般人來說也較為難以到達。這,或許是她長久「鎖在深山人不知」的原因。

崑崙山、天山,這是中國蒼茫西部的兩座山脈巨人,它們遙遙對峙,聳立著龐大的延展了近半個中國的身軀,彼此最遠的距離有數百公里,中間挾裹著巨大的塔里木盆地。各自奔騰了數千里後,它們最終在帕米爾高原一帶扭結在一起,這個巨大的「結」,就是玉奇塔什草原的故鄉。

如果把視野縮小一點,我們便來到了中國的西極—烏恰縣,在柯爾克孜語中,「烏恰」是「烏魯克恰提」的簡稱,意為「大山溝分岔口」,便是對這裡獨特地理的描述。克孜勒蘇河自西向東貫穿整個縣境,北岸以色彩繽紛的山體引人注目,隨處能見到青紅兩色的龐大岩體重疊堆集,是兩大山脈握手和「搏鬥」的形象展示。在這個交界地帶,有一條平緩的山間隘口,被稱作伊爾克什坦,公元前2世紀,古羅馬著名的《歷史》一書對此進行過詳盡的描述。這是歐洲到達中國最早的商道之一。

雪峰守護的高山牧場

玉奇塔什草原幾乎沒有高大植被,大片的草甸直接對應著大片的天空,凸顯出數個赤紅色的山頭。玉奇塔什的意思是「三塊石頭」,不知是否由此得名。

玉其塔什柯語意為」三個石頭」,實為三座巨大的山峰,一說是草原中有三座紅色石頭,說法不一,各持所見,各有典故.白山說是三座雪峰鼎足而立,是西天王母的頂天玉柱;紅山說是三座紅山,是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時駕用的三顆石頭,那紅色便是女媧鍊石時的神火烤紅的;還有人說,這三顆石頭與柯爾克孜民族英雄瑪納斯有密切關係。

按當地的一種更主流的解釋,「三塊石頭」指的是三座雪峰,而玉奇塔什便是三山之間的草場。不管怎麼說,這帶有濃郁的西部文化氛圍的玉其塔什群山環抱,綠草茵茵,蒼翠浴滴,望不到邊,看不到頭,象是綠色絨毯鋪向遙遠的天際,在這絨毯之上,還有許許多多白的,黃的,紅的,紫的山花競相爭艷,把祖國邊陲裝扮的如此多嬌。這個乾旱、粗糲的高原上,冰川覆蓋雪峰,層疊鋪展,有著重瓣蓮花般的佛意,而只有真正來到這裡的人,方能參透其中的深意。

這條古道的北面,便是玉奇塔什草原的所在。南疆的氣質中缺少了些濕潤,而玉奇塔什仿佛是一個意外—飛過歐洲大陸,拼盡最後的力量側身穿過大山夾峙的隘口,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如舌尖輕觸,終於抵達這裡,再加上夏季的冰雪融水,便有了這兒一季的青草如翠。

與周圍大範圍地貌氣候的懸殊比對,讓這方草原的柔情和滋潤格外珍貴,像是駝隊歷經乾渴長路之後,終於遇到的一汪清泉,晶亮閃爍,又像是一披翠綠的錦緞,讓人目眩神迷。無論從草的品質,還是草場的美麗和遼闊而言,玉奇塔什都是對其周邊大面積寒冷嚴苛地理地貌的一有顛覆意味的修正。

遙想當年,從歐洲出發的商隊歷經漫漫征程,終於翻過了伊爾克什坦山口,豐美的玉奇塔什是他們這段艱難旅程中最重要的接濟地—駝隊能夠得到及時的補給,而後才能再向遙遠的內陸進發。可以說,玉奇塔什的慷慨與美麗,曾是歐亞通道上數個世紀中最讓人沉醉的傳奇之一。

在夏季綻放的高山牧場

在柯爾克孜語中,「玉奇塔什」的意思是「三塊石頭」,不知這個稱謂起於何時。作為整個帕米爾,乃至新疆南部大自然最奢侈的賜予之一,竟然就用這樣一個簡單的代稱,游牧民族的豪放與感性可窺一斑。或許,即便最偉大和最複雜的事物,也都可以濃縮概括,而玉奇塔什草原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千百年來,這個草原的基本故事一直沒變:冬雪剛剛消融,蜷在高原河谷中土房子裡的牧民和畜群便已經聞到了遠處風中隱約的草腥氣兒,開始變得躁動不安。對於與玉奇塔什草原相伴的牧民們來說,錯過玉奇塔什的一季,簡直就如同錯過了一生,把一輩子的時辰都荒廢了。

在按捺不住的期待中,終於熬到5月中下旬,牧民和他們的畜群向著玉奇塔什出發了。以前是用駱駝和氂牛馱著氈房及一應家什,現在則是用車,男人們吆著羊群,數天之間,牧民與上百萬計的牲畜就會抵達這裡,數不清的白色氈房像花朵次第盛開。一年一度,草原的絕世艷麗再次綻放了。

就遊牧來說,人們熟悉的多為水平移動,內蒙古廣闊草原上的牧民多為此類,而新疆的牧人演繹的往往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在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及崑崙山等各大山系中,存在著多種季節牧場的組合劃分格局,其中夏牧場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帶。玉奇塔什草原便屬於典型的高原草甸,面積近百萬畝,是一片平均海拔4000米上下的平緩地帶,這裡的海拔超過了阿富汗楊、沙棘和帕米爾胡柳的生長極限。由此,玉奇塔什的草長得格外純粹,真真是碧草連天。仿佛是上天的安排,在這片草的國度里,即使是能適應這個海拔高度的野山楂樹都少見。

遠去民歌的伊甸園

我們來到玉奇塔什草原的原因,是緣於柯爾克孜民歌的一次尋訪之旅。為了尋找這些古老的旋律,像是誤入桃源的武陵人般來到玉奇塔什,夢想與現實有了一次完美的相遇。在這裡,我聽到了世界上最優美的聲音,講述著柯爾克孜人的豪情與傳說,並因為玉奇塔什草原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迷人。

一般的旅遊者來到帕米爾,多是奔著塔吉克人所在的塔什庫爾干去的,太陽部族、石頭城、鷹笛與翩躚的鷹舞,好似磁鐵般吸引著世人的好奇心。可實際上,從喀什進入蓋孜峽谷之後,一直到海拔3800米的蘇巴什達坂之前,都是柯爾克孜人的生活區域。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和喀拉庫勒湖及布倫口四溢的河水都在這個範圍內。不過,如果以千年作為時間刻度,柯爾克孜人並非帕米爾的古老土著,他們的祖先原居葉尼塞河南緣,後經三次較大的遷徙,其中的一支最終定居在帕米爾高原及周邊。他們曾是優秀的獵人,在漫長的時光中,又漸漸成了山地中最著名的牧人。漫漫遷徙之途中,與他們同行的,除了族群的記憶,便是自己的畜群。

玉奇塔什草原,便是尋找、感受柯爾克孜人的絕佳視點之一。

清晨,整個牧場被乳白色的雲靄籠罩著,草葉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空氣清新,濕潤,漫步在晨曦的草原令人心醉.當東邊的太陽騰空而出,萬道霞光灑射到草原上的那一刻,紅的紗簾,綠的草毯,加上柯爾克孜氈房冒出的縷縷白煙,把草原裝點的更加秀麗,還有那穿過草原的條條小溪,彎彎曲曲從遠處的冰山雪山冰川流潺潺來,奏起悅耳動聽的琴聲,水中的小魚都不得隨著樂曲翩翩起舞,這流水給草原帶來生機,給牧民帶來歡快.也會帶著草原的歡聲笑語悄悄地滑向遠方,在這裡,人們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綺麗景色。

站在草原上,遠處一線常年積雪的極高山構成了它的邊緣。漸漸,一種別樣的情緒從心中升起,寧靜、幸福,又有些淡淡的憂傷,隨著草浪翻滾,一波一波地盪去很遠。不知道最早遷徙到這兒的柯爾克孜人,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心緒,然後,再把一路顛簸的風塵輕輕拭去。

7月的玉奇塔什草原,是被奶香熏醉的時候。日出之際,帶著露珠的草葉醒來了,舔著草的「鮮氣」游山的畜群似在雲霧中飄動,各處氈房走出了婦人與女孩子們,吆喝著各家的牛擠奶,英俊的男人們則策馬馳過。不一會兒,草原被一陣由遠迫近的聲音攪動起來,在你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幾十匹甚至數百匹的馬群,挾裹著這一年新生的小馬駒,如多色的、深沉的雲,沿著綠色的草原翻卷過來,又奔騰而去,只留下怔怔呆在原地的你。在那一霎間你會理解,為什麼許多丟失的牧歌,仍能在這片草原之上拾得。

牧馬人 嗷依

我們騎著火紅的駿馬/從火紅的山崗下來

勒不住馬韁繩/來到阿寅勒

不要你的小綿羊/要給就給一群羊

這便是在玉奇塔什草原上被吟唱的《牧馬歌》,一人唱眾人和,和聲類似牧人夜半攆狼的那種嚎叫,歌詞簡單又質樸,讓人想起《詩經》的氣韻。牧人們的表達敞亮而達觀,展示著草原盛世的情懷與心境,也映照著牧民間簡單而彼此信賴的人際關係。

流淌著奶與酒的大地

奶製品是草原最豐富的賜予之一—牛奶、羊奶、駱駝奶,最珍貴的是馬奶。在玉奇塔什草原,牧人們會在夏天迎來一年一度的「馬奶子酒節」。

這是屬於7月的狂歡,每一家都會用整張羊皮做的皮桶子釀馬奶子酒。皮囊懸吊在氈房中,奶奶或嬸嬸們隨手就會抄起木桿打幾下,皮囊口一抻開,香味撲鼻而來,讓人有微醺的醉意。誰家的老皮桶子用得久,被一代一代傳得最為長遠,釀的酒味道就最醇厚、最受歡迎。

在節日裡,玉奇塔什的男人與女人們會舉行許多帶著鮮明草原色彩的遊藝活動,摔跤、兩人或多人的草地角力,而參與最多的則是一種類似於「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實際上應該是「狼捕羊」的一個現實版遊戲。

別樣的神話體系

柯爾克孜族有很多關於創世紀的神話,與人們較熟悉的盤古開天地大相逕庭,在玉奇塔什草原,在牧群中,在澄凈的天空下,你會理解到,這些神話傳說的誕生是那麼自然合理。

例如,野鴨創世說是這樣講述的:遠古混沌初始的時候,世界沒有陸地,海水是從黑色深淵中湧現出來的。野鴨在空中盤旋,找不到築窩和下蛋的地方。它呼號著、盤旋著,精疲力竭,只好落到水面上,從胸脯上啄下羽毛,築了一個窩。從此,陸地開始逐漸形成、變大,隨後才出現了各種生物和人類。

千百年來和畜群為伴,在柯爾克孜古老的傳說中,大地的守護者是一隻牛。在神話中,天帝為了制止火神的進攻,變成青牛與火神搏鬥,在搏鬥中創造了高山和峽谷。

打敗火神後,天帝就把大地掛到自己的角上,守護著。當牛疲勞了,把大地從一個犄角移到另一個犄角上,便會發生大地震。至於雷鳴,是神仙放牧雲彩時揮動皮鞭的聲音,而閃電則是皮鞭的鞭梢斷了。

不言而喻,喝酒是節日上最重要的活動,來自遠近的客人,會拜訪氈房,品嘗馬奶子酒,轉的氈包多,端的酒碗多,得到的讚賞就多。盛馬奶子酒的木碗叫「昂庫喬爾」,講究不喘氣一口喝下去,最極致的做法則是兩隻甚至三隻大木碗盛滿馬奶子酒,疊摞在一起一口氣喝下去,會獲得滿堂喝彩。在豪飲中,還有當地牧人中的「托克莫額爾奇」,即「游吟詩人」的助興演唱。

這裡山高水長/我是高山的詩人/有話我要對大家說/若有長者請上座

這裡山坡連山坡/人們最尊重的是詩人/有話我要對大家說/如有姑娘請過來

……

這種演唱方式非常隨性,彈起庫姆孜琴,看到什麼唱什麼,可是韻腳精巧,多有巧妙機智的比喻,這種吟唱方式,獨特的氛圍和語境,只有在史詩極盛行的年代才廣被採用,卻在玉奇塔什草原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留,頗讓人吃驚。

柯爾克孜人不喝酒/喝的就是馬奶子酒

柯爾克孜人不喝醉/醉了父母會責備

九大碗馬奶子喝下去/一口氣不停才算贏

在玉奇塔什草原,會聽到許多曲調散漫隨性而生的歌,有《牧馬歌》、《擀氈歌》、《牧羊歌》等,你不能不驚嘆,草原民族何以保有這種敏感與靈性,可以隨口以歌唱來描述他們的心境與情緒呢?我猜想,這種「即興」吟唱的誕生和延續,可能與柯爾克孜人久遠的遊牧背景及後來漫長的遷徙顛簸有關,正統的文本創作難以適應動盪的環境,只能隨性而為,即時而發。

裝扮氈房-女主人的職責

草原上每一戶柯爾克孜人家都擁有一座溫馨的氈房,它的裝扮者是女性。羊毛織成花絛帶,用於加固和裝飾氈房的木質骨架,為居室錦上添花;用染色後的羊毛線編織草簾,置於氈房骨架和外層毛氈之間,既加固房屋又起到裝飾作用,地上鋪的花氈,牆上華麗的刺繡壁掛,也大多數出自女主人的雙手。

柯爾克孜女性善於紡織。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創造中,羊毛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花氈,駝毛變成了丈夫身上的大衣,氈壁上則整整齊齊碼放著色彩艷麗的被褥枕頭。圖為正在使用傳統織機的婦女。

圖為搭帳篷的牧民。

相聚-部族的盛會

在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高原山地,柯爾克孜女性用一雙靈巧的手一顆愛美的心,

盡心打理著自己的家園。氈房雖然空間有限,但在女主人的精心布置下,總是那麼井井有條,舒適美觀。在這樣的家中,端出美食迎接款待親朋好友和鄰人,是草原上格外美好的一幕。

草原的收藏:搖籃禮和哭嫁歌

玉奇塔什草原的極盛季節在8月,羊毛剪完,柯爾克孜人剛繡出來的花氈一領一領地被晾曬在草原上,嫁女兒的人家開始忙碌。雖然越來越多的新嫁娘開始鍾情縣城裡時興的那一襲雪白婚紗,新郎則時興穿西服、戴領帶,可柯爾克孜人的典型裝束卻不可或缺—新娘是一頂帶貓頭鷹羽翎的帽子,新郎則是一頂雪白的氈帽。

婚禮這一天,在伴郎的陪同下,新郎來到新娘家舉行婚禮儀式。今天,玉奇塔什草原仍保留著柯爾克孜族傳統的哭嫁傳統。奶奶、媽媽、姐姐、嫂嫂和兒時的女伴兒都會唱,既有唱給新娘的,也有唱給婆家的內容。

媽媽的勸嫁歌是這樣唱的:

哎/親家母/請把她看成親閨女/我把桃仁兒給了你

哎/親家母/請把她看做親閨女/我把明珠給了你

哎/親家母/願您對她多珍惜/我把心兒給了你

奶奶的哭嫁歌則更為柔腸百轉:

奧依

我的小綿羊/你將去很遠的地方

你是我的掌上明珠/願你新婚多快樂

你的頭髮編成二十根辮子/你的眉毛黑又彎

你就要離開故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

在大多數柯爾克孜人生活的地方,哭嫁這種傳統已越來越少見了。實際上,這種習俗不僅代表著家族間情感的糾葛,也是柯爾克孜族鮮明的文化印記之一。在這個族群的發展中,曾在漫長的時間裡保有著強烈的母系社會的色彩,女性與女性家族的利益被格外強調,嫁出去的女兒也會與娘家保持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哭嫁便是這種深層文化背景的展現。此外,民族傳說中關於「四十個姑娘」的古老傳奇,也透露了母系社會文化的影響,在好幾十年前,民間的史詩演唱者們還多採用這個說法來講述民族的起源。今天,大約只能在哭嫁中,還能追尋到這些歷史深處的痕跡。

玉奇塔什所奉獻的奢侈饋贈中,還有孩子的搖籃禮。隨著傳統環境的喪失,類似於「搖籃禮」這樣的重要儀式已越來越少見了,可玉奇塔什的人家仍堅守著這樣的習俗—在孩子出生第7天到第40天之間,邀請牧村中最年長的老奶奶,為孩子沐浴穿衣。水裡會特意丟幾個羊糞蛋,在遊牧文化的解讀中,這乃是給予孩子最美好的祝福之一。沐浴結束之後,老人會把酥油抹在孩子的嘴上,孩子的家人則會給老人喂一口酥油,前者預示著孩子未來的人生富足,後者是對老人表示答謝。

孩子穿衣的環節有著更多的寓意,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件衣服,用各家送來的各色小布片縫綴起來,並不太能禦寒,卻象徵來自四十家氈房的祝福,在柯爾克孜人的文化中,40是一個特別的數字,意為數目極多。不難想像,在遙遠的過往,在葉尼塞河南緣及後來不斷遷徙的艱難中,單個人或單個家庭如果離開整個部族的關照,是無法生存的,由此,這件衣服的重要和凝聚的美好祝福,便可見一斑了。

穿衣的時候,老奶奶會把衣服逐一從孩子的膝下反覆穿過三次,這是為了借老人的長壽和德高望重。孩子被抱進搖籃之前,搖籃里放了一把坎錛子(斧子),並反覆搖動三次,這是給男孩子的儀式,寄予著對孩子未來品行和事業的期望。若是女孩兒,搖籃里放的就是頂針或紡線的吊墜兒,意味著女孩將來精於女紅,能成為一位持家好手。

雨雪、河流-自然的饋贈

圖中,這一家人正將自己家的羊趕到河中洗澡,這不僅是為剪羊毛做準備,清冽的河水還能沖走羊身上的寄生蟲。男人負責將羊趕下河,其他人則在河對岸阻止羊上岸,連幾歲的孩子也身負重任。

珍貴的降水和潺潺溪流,是玉奇塔什草原的禮物。千百年來,與草原、河流和畜群的共處,柯爾克孜牧人們積累了許多遊牧智慧。

在玉奇塔什草原上,每戶家庭都有各自的分工,男主人主要負責放牧,采剪羊毛,擀氈,婦人則起早擠奶、捻制羊毛線、織毯、做飯、料理家務。柯爾克孜族女性非常勤勞,對家庭充滿了愛,她們雖不善言辭,卻總是面帶微笑,照顧家人,善待訪客。

柯爾克孜人記憶和夢的故鄉

今天,用老人們的話來說,柯爾克孜人中已有太多「站在馬前發抖的人」,快速的變遷使馬背民族的子孫開始忘卻了越來越多的往事。在這個意義上,玉奇塔什遙遠而隱秘的存在,似乎成為了柯爾克孜人記憶和夢的故地。

聽說,柯爾克孜人有一首非常動聽的「別克別開」(守圈歌),我走遍了柯爾克孜人的許多聚居地,都沒有找到。最後,還是在玉奇塔什草原上,我聽到了一位牧人女子原汁原味的吟唱:

我的針尖弄彎了/今天我們看羊圈/別克別開……

山楂木的硬棍子/豺狼盜賊不敢來/別克別開……

姑娘媳婦看羊圈/祖先留下的老習慣/別克別開……

這首歌,一人唱眾人和,其中的「別克別開」是媳婦姑娘們圍著篝火不斷吆喝的聲音,實際上是為了讓遠處遊走的狼不敢接近羊圈。

這首歌鮮活地描述了柯爾克孜人延續千百年的牧場生活,也是玉奇塔什草原的珍貴收藏。

這一方美妙的草原,歷經千百年,沒有被強勁的風沙與周邊的乾旱奪去,它是群山捧在手心的溫潤美玉,在這裡,古老的歌謠和久遠的文明仍在得到傳唱和傳承。或許,玉奇塔什草原最大的魅力,在於讓牧人有歌唱的衝動,並把心中最美好的一切呈現出來。

走出玉奇塔什草原,一條東西走向的大道就在眼前,在它的西邊,是有著太多歷史和傳說的斯木哈那山口。每年的春秋兩季,牧人都會趕著畜群由此過往,每當蹄聲叩響大地,千百年的歷史仿佛也在瞬間重現。

夏牧場-每年一度的怒放

8月一過,距牧人和畜群再別玉奇塔什草原的日子不遠了。漫長冬季里,這裡所有讓你心醉的東西都會不復存在,只有或急或緩的風在敘述,草原被白雪覆蓋。河流靜寂,似乎已經忘記了水流喧囂、日夜無息的時節。冰白色的陽光之下,玉奇塔什蟄伏著,等待著新一年的綻放。

>>出行貼士

1.由於是邊境地區,出行前需要在克州邊防支隊辦證處,地址:阿圖什市帕米爾路,消防隊旁,辦公時間:周一至周六10:00—13:30,16:00-19:00(法定節假日除外)

2.喀什先加好油出發,由喀什北上土和高速轉土伊高速在托帕邊檢站出走S309,然後轉鄉村道路266。中間都沒有加油站,在進266路口前10米靠S309道邊有唯一加油站,記得補油,一路沒有加油站,需要把返程算上。海拔一路抬升,路比較難走,單進去差不多全程90多公里。

3.在進266時經烏魯恰克提鄉檢查站,需在前方100米鄉政府進大樓右邊上3樓辦理鄉通行證。

4.出行前需關注天氣,266沿崑崙山和天山兩座山脈巨人對峙峽谷蜿蜒前行,克孜勒蘇河一路相隨。雨天容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我們出來時就遇到泥石流塌方,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在推土機挖掘下勉強通過。

4.進玉其塔什草原前最後一個關卡需把身份證及克州邊防證暫留,出來時領取。

5.玉其塔什草原與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接壤。所以這裡是禁飛區,會收到簡訊提醒禁止飛無人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k73eGwBvvf6VcSZ0a_U.html













去,你的丹巴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