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沙縣,不懂小吃精妙,帶你探秘你所不知道的「沙縣小吃」

2019-11-29     飛龍哥

走在廈門,有時我會很納悶,沙縣小吃到底開了多少家?星羅棋布是一個很誇張的詞,然而用來形象沙縣小吃店無處不在的密集度卻非常貼切。任何時候肚子餓了,沙縣小吃就是慰藉自己胃口的最好選擇,宛若有了苦惱,親友就能緩解你的悲愁。

沙縣小巷的夜色

  不過,沙縣朋友總是對我說,你一定要去沙縣實地品嘗,否則不懂得小吃的精妙。在他們看來,沙縣小吃離開沙縣這方水土,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純正的原味。他們為我製造了一個懸念,讓我懷想。

沙縣福布斯財富圈?怎麼略感違和?但是這裡依然有著令人牽腸掛肚的美味,果然還是沙縣小吃叫著親切。

  倘若沙縣只有不斷變化的新貌,沒有令人牽腸掛肚的美味,它的遊子怎麼可能一談起家鄉就容光煥發,雙眼發亮,口舌生津!

歷史悠久的福建沙縣板鴨,宋朝宰相李綱將沙縣板鴨譽為禽肉之上品。

炒木槿花

營養面!

  尋香之旅意味著要走很多的街巷,看很多靈巧的手猶如變魔術一樣將精妙繁複的扁肉、芋餃、米凍、豆腐丸、泥鰍粉干……端到你面前。兩天很短,我無法嘗遍品種繁多的沙縣小吃,然而,唇齒間豐富的味覺告訴我,沙縣人真的把小吃當作民間藝術,他們不僅創造了匪夷所思的小吃品種,而且天天享受著它們。小吃是他們的至愛,而後才是他們的謀生手段。可以說,中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沙縣這樣與小吃血肉相連的地方了。坊間冒著熱氣的小吃,仿佛讓我穿越了悠久的歷史,找到那些隨風飄走的清純歲月。

每家老字號都臥虎藏龍

沙縣扁肉,寒冬來上一碗好頂贊!

  有趣的是我要尋訪的寶珠小吃店,就在「沙縣中心福布斯財富圈」的對面。寶珠小吃店著名很久了,門面依然樸實得很,一溜蜂窩煤泥爐擺在店前,上面頂著幾個煙燻的黑鍋,當然也有不黑的。黑的是歷史,新的是現實。店裡掛兩個金字招牌,都是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中華名小吃」項目下分別是寶珠扁肉和寶珠芋餃。

扁肉餡發出亮麗的光澤

  扁肉是福建叫法,在上海叫餛飩,在四川叫抄手,在廣東叫雲吞。這樣普通的小吃,卻被沙縣人做成別人很難望其項背的經典小吃。其奧妙至少有兩點:一是做肉餡的豬後腿肉必須新鮮到「刀插進去肉還會跳」;二是豬肉只能用木棰敲打成肉泥,不能用絞肉機。只有這樣,豬肉變成肉泥卻纖維不斷,沙縣扁肉美妙的Q感即源於此。捶打一斤豬肉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的人工,如此艱辛並耐心地做一種小吃,對於沙縣人來說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習慣,它比都市人所謂的職業操守更為堅貞。

  我特別喜歡看拌了少許鹽巴、味精、糖和少許醬油之後的肉泥,那亮麗柔媚的光澤會讓人心生愛意。很難想像如此溫順的肉泥,入水一燙,就成了彈牙的尤物。忽然領悟,沙縣扁肉之名是取其製作之關鍵:扁打豬肉;而廣東雲吞應是取其在瓷碗里似朵朵飄浮不定的雲彩。

  在小吃高手林立的沙縣,寶珠扁肉能成為看家絕活,除了店主的用心,應該還有調味上的獨到之處,只是不便深入探聽。距寶珠小吃店百米之外,有一家廟門扁肉,門面寬闊,名氣比寶珠小吃店還要大。我比較了一下,就扁肉而言兩家難分伯仲。

廟門扁肉店

  沙縣每家小吃店的經營項目大多在10種以上,寶珠小吃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芋餃和泥鰍粉干;廟門扁肉店則有美味的蔥花拌面,與扁肉成為絕配。

  以寶珠小吃店為中心,廟門扁肉在右,佳蘭燒麥在左,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佳蘭燒麥的門面很小,位於街角巷口,鍋灶都擺到屋外去了。有兩位中年阿姨坐在屋裡包燒麥,滿手的晶瑩剔透。佳麥燒麥以細皮嫩肉聞名,細皮是麵粉與木薯粉混合擀成的,嫩肉里有粉絲、瘦肉、香菇、冬筍等。只見四隻手上下翻飛,包出來的燒麥猶如雪白的果凍一般,煞是可愛。放到蒸籠里蒸熟,再薄薄地刷上豬油,視覺效果極佳,個個晶瑩似玉,吹彈可破啊!配上一碗燙嘴豆腐,夫復何求!

佳蘭燒麥

  呵呵,話說得太早了。燒麥還是有所求的,求的是豆豉油。只有蘸了它,燒麥的鮮美才能展露無遺。佳蘭燒麥端上桌時,必定有一碟色澤清亮淡紅的豆豉油同行。豆豉油是做豆腐時的一種副產品,味道鮮香微咸,保質期不超過一天,在外地的沙縣小吃店餐桌上難得一見。終於信了沙縣朋友的話:沙縣小吃離開沙縣這方水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純正的原味。

甜燒麥和咸燒麥

  沙縣還有一種甜燒麥,是夏茂鎮的特產,在縣城逛了許多家小吃店都尋不到。好在沙縣城裡有一個集大成的小吃美食城,是為那些不懂得或懶得尋訪小作坊的賓客開辦的。在我的印象中,凡是號稱美食城的地方通常沒有美食,這個觀念在沙縣不大適用。沙縣小吃美食城辦得有點好,原因是廚師都是從民間網羅來的小吃製作高手。我喜歡的甜燒麥就是在這裡品嘗到的。甜燒麥的外皮也是麵粉和木薯粉擀成的,餡料是白糖、餅丁、紫菜、花生末等,這樣的搭配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太容易成為笑柄。所以,我覺得沙縣必定出過一些創製小吃的天才人物,是他們的智慧引領了沙縣人,並成就了「小吃王國」的建立。

  在沙縣小吃美食城,我還品嘗了幾樣難忘的美食,忍不住要記錄下來:白切鵝肝(與法國的香煎鵝肝可以媲美)、紅谷豆腐丸湯、米凍、糦粿(與芋餃味道相似,形狀不同)。

紅菇豆腐丸湯

紅菇豆腐丸湯,那種入口即化的舒心啊。

夏茂鎮,牛氣沖天的小吃發源地

  到了沙縣,夏茂鎮是不能不去的。它是沙縣小吃的發源地,目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店主十有八九都是夏茂鎮人。

夏茂鎮風情

  夏茂鎮地處沙縣西北部,毗鄰將樂、順昌、明溪三縣,距沙縣城關四十公里左右。車子快開進夏茂鎮時,迎面一顆古樟樹很是奪人眼球,粗壯的樹幹上綁著好多扎著紅布的許願罐著實讓人驚奇。

夏茂鎮的許願樹

  更令我驚訝的是,離古樟樹不遠的小祠堂寫著一副對聯:「漢代司農裔,唐室王侯家。」橫批:「百世流芳」。口氣真不小!聽說這是羅氏祠堂,夏茂鎮的羅氏家族僅明清時期就出過一門雙提督、三代九將軍。看來夏茂鎮的不尋常,遠不僅體現在美食上。

夏茂鎮街頭小攤

  既是尋香而來,一進村幾雙目光就貪婪地沿街掃射,沒有發現想像中熱火朝天的胡吃海喝,只有幾家小吃店羞答答地開著。幾經打聽,才找到一家擅長烹飪牛系列的茂源酒樓。

茂源酒樓烈火出美味

  在沙縣說起夏茂鎮的牛系列,當眾就有人流口水。一頭牛能做60多道菜肴,夏茂鎮人的烹調技藝已經到了驚天地的境界。

燙牛肚邊和燙牛百葉

麻辣牛肉乾

  此前聽說過燙牛百葉,沒聽過燙牛肚邊;聽說過米漿灌牛腸,沒聽說過米漿灌牛肺;聽說過吹牛皮,沒聽說過洋蔥炒牛皮;牛鞭可燉、可紅燒、可火鍋;牛腩可蔥爆、可水煮、可粉蒸……絞盡腦汁,你的想像力也未必有夏茂鎮人的豐富。

中草藥燉牛鞭

  茂源酒樓的老闆和老闆娘各有絕活,一桌菜肴,他們輪流掌勺,把一個廚房弄得像刀山火海,考驗著他們的默契和恩愛。

  夏茂鎮不僅出美食,還產美酒,夏茂冬酒味道微甜,宛如少女之微笑,容易醉人。在牛系列的異彩紛呈中,冬酒絲絲入扣,拒酒於千里之外的我也難免被「腐蝕」。

  老闆做完了菜,就到桌上來陪我們喝酒聊天。他開始描述夏茂鎮人的殺牛技藝:舉起一塊釘著大鐵釘的木板,對準牛脖子的一個穴位敲下去,無論多壯的牛都會沒脾氣地當場死去,接著馬上放血,再用清水順著血脈洗一遍,以這種方法宰殺的牛肉才沒有絲毫的濁氣。

  好食材一定要落在善烹調的人手裡,才能煥發出「唇想成槍,舌想成劍」的魅力;猶如好女子一定要落在解風情的男子手裡,才能情趣橫生,盡得風流。

夏茂鎮溪灘牧場

  從茂源酒樓出來,我們穿過幾座破落的老宅,見到了清澈的茂溪水。溪灘上綠草茵茵,有幾隻黃牛在草叢中咀嚼著。那是一幅久遠而迷人的田園風情畫。

沙縣旅行提示:

交通: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西鄰三明市,東接南平市。從台北出發,可直飛福州或廈門,然後坐汽車或火車抵達沙縣。

住宿:推薦入住三星級的綠園大酒店,或二星級的沙縣賓館,都位於縣城中心地帶,標準間的價格150~300元。

氣候:沙縣森林覆蓋率達73.8%,年平均氣溫為19.6℃,一年四季均可遊覽。

景點:在沙縣郊外有淘金山風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值得一游。這裡不僅森林蔥鬱,有千年鐵樹群、宋桂花樹、梅花六角丹等珍稀樹種,而且人文景觀豐富,宋代宰相李綱、大理學家羅從彥、農民起義軍首領鄧茂七等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Q_xm4BMH2_cNUg74y3.html













去,你的丹巴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