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形成於2億年前,整個地區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嚴寒。1500多條冰河分布在910平方公里上,還有高聳入雲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可愛的山麓小丘以及宛若鬼斧神工的深不可測的大峽谷。
阿爾泰山這裡有樺樹林的浪漫情懷,有落葉松的密集成海,也有針闊混交林的繽紛絢爛。這裡能夠看到不少極富異域風情的鳥獸,比如雷鳥、河狸。就在這裡,竟然還拍攝到一隻狼獾,這隻狼獾慢悠悠地在雪地中來回尋覓,過一會兒,開始取食動物屍體,周邊足印表明它對這片區域十分熟悉。
提起平頭哥蜜獾,基本無人不知。但是,平頭哥蜜獾這個厲害的傢伙還有個更厲害的親戚,那就狼獾。狼獾又名貂熊,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大家習慣叫它狼獾,而不是貂熊。
它的樣子和熊有些相似,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身體粗壯像熊,腿又小又壯,有一條長尾則像貂。體長70-110厘米,尾巴粗大,尾長15-20厘米左右,體重在8-30千克之間。
這貨性機警兇猛,力氣大。其頭骨的雙齶特別粗壯,從發達的矢狀嵴和顳區來看,上面附著的咀嚼肌是相當發達的,再加上粗而厚實的犬齒,它們能給予對手毀滅性的咬殺。
狼獾身上有厚厚的皮毛,顏色從褐色到黑色不等,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頻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
由於兩肋至後腿根部的毛延長,長度可達12厘米,如同圍著一圈長長的「毛裙子」,加上它蓬鬆的尾毛,在密林中自由跳竄,宛如飛翔,故狼獾又被稱為「飛熊」。
貂熊的毛色會隨著季節變換,每年要換2次,10月換上的冬毛顏色較深,4月換上的夏毛顏色較淺。無論冬毛還是夏毛,都與它所棲息的環境一致,形成較好的保護色。
狼獾生性貪吃,吃的東西比較雜,既愛吃不同動物的肉:包括馴鹿、馬鹿一類大型食草動物,還捕捉狐狸、野貓、狍子、麝、小駝鹿、水獺、松雞、榛雞、老鼠和兔子等動物;也吃各種各樣的植物:比如蘑菇、松籽或各種漿果等植物性食物。
生活在北極邊緣的狼獾,主要食物是馴鹿,一旦捕到馴鹿,便會很快將它肢解,一部分當場吃掉,其餘則分幾個地方埋藏起來,以備在漫長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時再扒出來享用。
狼獾為了捕到獵物,經常躲藏在其它動物經常經過的小路旁,有時乾脆藏在樹上,當動物走過時,一躍而下,突然襲擊,加上它的爪牙銳利,力氣也大,獵物很難逃脫。
有時,狼獾發現獵物以後,迅速撒尿,一邊尿一邊跑,尿成一個圓圈,將獵物圍在圈中。被圍的動物聞到狼獾尿液的味道後,像中魔一般乖乖地呆在原地,這時狼獾便會將獵物飽餐一頓。這傢伙還很機靈,會利用尿液保存食物。先將尿液撒在食物周圍,使其他動物不敢竊取。
更讓人吃驚的是,狼獾也會冒險從比它體形大得多的食肉動物,例如狼、熊等的口中奪取食物;有時,狼獾常常偷盜人類的食物,獵人套著的銀狐、黑貂也常被狼獾吃掉。
狼獾是一種不知疲倦地到處遊蕩的食肉獸。狼獾可以嗅到雪下6米深的氣味,懂得如何沿著雪崩線來尋找那些被積雪覆蓋的獵物。為了尋找食物,晝夜能跑25-35千米;如果食物短缺,狼獾還能跑90千米。
狼獾分布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在我國分布區域很小,中國僅現於東北大興安嶺和新疆阿爾泰山區,目前據專家分析僅存200頭。
狼獾一般棲息於寒溫帶針葉林和凍土草原地帶,繁殖時築巢於樹洞、懸崖、石縫中,或占據其他小動物巢穴。
在非繁殖季節沒有固定的巢穴,不築巢穴,也不挖洞,常常借住熊、狐狸、獾、旱獺等動物的廢棄洞穴,或者以山坡裂縫或石頭堆中的空隙為家,甚至棲身於樹根、倒木之下或枯樹空洞之中。
狼獾屬於夜間活動的動物,多單獨活動,晝伏夜出,善長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
狼獾一般生活在地上,但是爬樹對它們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它們的爪子又長又鋒利。他們通常會爬上樹來保存食物,也會爬上樹躲避大動物。
狼獾會在其周圍建立自己的領地,邊界是由氣味腺來設定。雄性狼獾所建立的領地最大領域可達686.5平方千米,平均領域面積為200-500平方千米。在那裡,其他雄性狼獾不能進入。
母獾對自己的領地防守得很嚴,會不惜生命的代價來保衛自己的領地,特別是在發情期及喂養幼仔的時候更是如此,對於任何膽敢來犯的母獾都會給以堅決的回擊,嚴防第三者插足。
不分雌雄,貂熊決不允許同性出現在自己的領地,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不過,在異性之間,領地是可以重合的。一般來說,雄性狼獾的領地覆蓋了3-4隻雌性狼獾的領地。
遇到敵人,萬一打不過怎麼辦?狼獾還能動用生化武器——臭腺。狼獾的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臭腺分泌出的臭液散發出來的氣味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有時,狼獾會在臭液上打個滾,使臭味遍布全身,讓敵方無從下口,它便趁機逃之夭夭。
狼獾的婚配製度多為「一夫多妻」制,雌獸1年僅發情1次。每年秋季是狼獾的發情期,雌雄狼獾以特殊的吼聲吸引異性。
為了產崽,懷孕的雌獸還會自己動手挖掘洞穴,修建2米寬、1米高、入口只有約30厘米的「產房」。
狼獾的妊娠期長達7個月,但實際上受精卵只需兩個月便發育完畢。雌性狼獾在秋季交配完成後,並不會立即讓受精卵發育,要到第二年的春季才會產下幼獸。
狼獾每胎產崽一般為1-3隻,有時多達4隻,剛出生的小狼獾只有橘子大小,全身覆蓋著灰白色的毛,只能閉著眼睛吃和睡。小狼獾要滿月之後眼睛才能完全睜開,同時毛色慢慢變成成年狼獾的棕褐色。
3個月斷完奶,小狼獾就開始跟隨母親走出家門,學習各種生存技能,爬樹、游泳、捕魚、獵食。有意思的是,5個月大的小狼獾偶爾也會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吮上一口奶。
在出生後兩三年里,它們一直跟隨母親生活。成年之後就會一一離開家園,「女兒」不用遠行,通常離母親領地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兒子」則會被父親驅逐到上百公里之外。
在殘酷的野外,受傷往往都會致命,大多數動物都會儘量避免,但狼獾對此卻是毫不在乎,只要戰鬥,必定以命相搏。如果狼獾和蜜獾相遇,你覺得誰會贏呢?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動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