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棠:準確把握大行情的系統性解讀(近2萬字演講實錄)

2019-07-29   要資訊

2019年7月13日,為慶祝復旦求是東方經濟學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復旦求是學院在上海復旦皇冠假日酒店舉辦公益授課,東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創立者傅海棠先生系統性解讀確定性的投資大機會的投資理念。現場有400餘位嘉賓、老師、專業投資者出席會議。以下是七禾網對本次傅海棠授課內容的文字整理。

轉載自公眾號:傅海棠頻道(ID:fuhaitangzimeiti)

傅海棠:今天有這麼多願意交流和學習的投資者來現場,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接下來我會與各位投資者朋友、各位老師進行深度交流。我從2000年入行做期貨,到現在差不多二十年,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波瀾起伏,到了今天,只能算馬馬虎虎,還沒被市場淘汰。

我走上期貨之路的故事

我走上期貨之路的故事比較離奇,大概在1996年,當時生活在農村,由於信息閉塞,根本不知道期貨是什麼東西。一次出門走親戚,親戚家沒人,我自己坐在椅子上,腳下有一本雜誌,於是從地上撿起來翻閱,看到一個小欄目,寫著「期貨」二字,讓我產生了好奇心,我就想看看什麼是期貨。雜誌上介紹期貨是遠期標準化的合約,以保證金的方式進行交易,可以隨時轉讓,也指出了期貨不像擺地攤那麼簡單,需要對天文、地理、歷史、金融都有全面、系統、深入的了解。當時我就覺得期貨的制度好,一是保證金制度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如果按照10倍槓桿算,1萬就可以做10萬的生意。二是解決了現貨倉儲、買進、賣出等繁瑣的流程,也解決了現貨貿易賒帳的問題。

自從知道期貨以後,我就對它印象特別深刻,為什麼呢?在不知道期貨之前,我就在想做一件事,如果發現哪個商品價格低要大漲,就在漲之前買貨,等到大漲以後再賣出,沒有比這賺錢更快的生意!那種從一個市場買進,到另一個市場馬上賣出賺點小价差的生意,即辛苦又難賺到錢,更不可能賺到大錢。我覺得賺大錢的方法就是先買入,等到行情爆發再賣出,但這件事因為缺少資金而沒有做成。

我曾經向有錢人遊說這種方法,由於當時人微言輕,沒人在乎我的想法。所以,當我知道期貨的時候,就覺得期貨好,但我找不到地方做期貨。後來,我在中央電視台上看到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也就是最初的鄭州交易所。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知道交易所在哪裡也沒有辦法去做,就這樣一直拖著。直到2000年,我那時還在養豬,認識了一個飼料貿易商,他是做股票的,我問他知道哪裡能做期貨嗎?他跟我說濟寧就有,於是他帶我去了濟寧信託大廈,在14樓的「三隆期貨」的營業網點開了戶,自此走上了期貨的不歸路。

虧錢的原因

我懷著一顆美好而熱情的心進入了期貨市場,後來發現市場遠沒有那麼簡單,期貨複雜之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造原子彈還難!我也發現,做期貨的人不管盈虧,在社會上應該都屬於高智商人群。我做過研究,智商低的人不敢做期貨,只有在社會中小有成就,心智非同一般的人,才敢開戶做期貨。

在這麼多高智商的人當中,怎麼才能成為佼佼者?其實只要理念正確,方法正確,一定能成功。當然,也沒有這麼簡單,交易理念方法都正確,只能保證在成功之前活著。首先,要搞清楚從事的事業到底是什麼?大多數投資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市場上流行技術分析,我並不是打擊技術分析,如果有天分或者靈感,技術分析也能做,只要能賺錢就是好辦法。我對技術分析一竅不通,現在也是如此。

大概在5年前,在杭州有個培訓班,晚上有學員來我房間交流,一個從台州過來的學員是做豆粕的,我問他知道豆粕是什麼東西麼,他說不知道。我又問他如何下單,他說看均線、成交量、KDJ交叉。我又問他有多少資金在做,原來他只有5萬,打算虧光了就不做了。我跟他說你這種做法還不如把5萬存銀行。他都不知道豆粕是何物,這樣怎麼做豆粕期貨?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看線有什麼用,線又不會說話。

期貨交易是典型的順勢而為,所謂的順勢而為是看商品是否有明確的大趨勢。但是跟現貨有所不同,現貨只能做一個方向,期貨可以做兩個方向。如果認為價格暴跌,可以超前賣出,認為價格暴漲,可以超前買入。現貨貿易商如果不能把自己做的東西研究透,如何看到趨勢?做期貨就是做現貨,只是只見合同不見貨,一定要把現貨的概念深入心中,否則在期貨中賺錢很難。我不否認也有不懂現貨能賺錢的,抓鬮還有一半的機率呢。但是,要想長時間在市場上賺錢,一定要對現貨有研究,憑運氣賺錢不能持續。即使你靠運氣有50%的勝率,但是要交手續費,加上生活成本,做著做著錢就沒了。有些人不知道錢是怎麼虧的,實際就是這樣虧掉的。

做期貨實際是做五十多個品種的綜合貿易商。期貨就是做生意,不要被高大上的名詞誤導,要把基礎概念搞清楚。

做期貨為什麼會虧錢?一,方法不正確,理念有問題,沒有辯證思維,也沒有正確的哲學;二,交易手續費,做一筆交易可能感覺不到,一年下來不停的做交易,時間累積起來,手續費就是一筆大數目。

期貨市場上投資者賺錢的機率有多高?我估計長期賺錢的不足1%,很多人研究什麼KDJ,研究什麼波浪理論,一浪二浪三浪,浪不夠了又說延伸浪,我一聽就頭暈,這就是走進了誤區,按照這種方法做期貨,還不如去抓鬮。

一種原因註定一個結果,一種結果有N種原因

2010年後我賺到一點錢了,去上海交流交易理念,那時候沒有基本面研究,老的期貨投資者幾乎清一色的技術分析派,甚至不知道基本面是何物。那時談到基本面供求關係還會被笑話,說我的方法是妖魔,研究基本面會害死人,我受到了打擊和恥笑。並且還說技術的方法可複製,而我的不可複製。我覺得這是說反話!到底是技術的方法能複製,還是我的方法能複製?甚至,有部分人做基本面賺到錢了,也被說成是「磕頭碰到蛋上——碰巧了」。2012年左右,盛行程序化交易,當然現在還有程序化,但不盛行了。研究基本面和價值規律真正占據主流,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真金不怕火煉,基本面才是正確的理念。

基本面研究的核心是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價格是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的綜合反映。但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在每個階段和不同環境中的影響力不一樣,我們要做的是研究在目前的價位和供求關係下會發生哪些事,以及在現有的價格之下,發生的事件對未來價格會產生什麼影響,這是基本面研究的核心。

在現有的宇宙層次之下,供求決定價格永遠不變!大家都知道供求決定價格,但是並不是這麼簡單,還要考慮到價值規律。商品價值低於成本或者接近成本的時候,生產商品不賺錢,甚至爆虧,虧的越來越多,在這種低價位的情況下,供不應求的商品必漲。商品價格高,但買不到貨,這個時候不要去買,這是從事期貨事業一生都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它要漲就漲,價格已經很高的商品,價格漲的再高,也不用去管。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價格高,堅決不做多。如果商品供大於求,價格低,庫存增加,產量增加,這種時候不要做空。產業已經虧的一塌糊塗了,還要繼續大跌,這是不符合價值規律的。了解商品供求關係,再結合價值規律,只要把這些都搞清楚,大行情能100%確定。

為什麼我不鍾愛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是看結果來分析,而研究基本面的供求關係是看原因找結果。我承認技術分析在理論上非常正確,信息會包含在圖形裡面,也同意行情會重演。但重演不是簡單的重複,圖形裡面的信息也不會說話,它代表的是一種結果,一個原因註定一個結果,但一個結果有多種原因。假如同樣的一個漲停板,可能有一百個原因導致漲停,你沒辦法弄清到底是什麼原因漲停。所以,一定要去找原因,通過原因確定結果,而不是通過結果猜原因。

很多投資者在大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畫了很多圖表,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2000年的時候,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天天用時間畫圖表,經常邀請我去他家看看,一開始我不去,後來邀請的次數多了,再不去不好意思。到了他家後,我看牆上掛滿了圖表,還有分析公司持倉的。要我說,管別人持倉做啥?誰做錯了誰虧錢,誰做對了誰賺錢,管其他人沒有用。當然,這些東西也可以看看,但不要當真,閒著沒事的時候看一眼還好,如果要當真,就麻煩了。我還經常在評論里看到多頭比空頭多,或者空頭比多頭多的說法,簡直是瞎扯,多頭和空頭永遠都是一對一。

做期貨不是研究圖形,而是研究供求和價值,需要關注的是未來會發生哪些事,只要能研究透徹,不誇張的說,可以算天算地算人算事,姜子牙能前算800年,後算800年,這是有道理的。

萬物都有規律,規律永恆不變,它在一代一代的重複,誰發現了規律,誰就占據社會的主流。但是大部分人發現不了規律,也不能讓大部分人發現,因為一旦大家都發現了規律,社會就不成體系。只有勤奮好學的人才能發現規律,其他大部分人還是普通人,就像每個蜂群一樣,一個蜂群的蜂王只能有一個,其他的只能是工蜂,社會規律如此。

人到老了明白的事情會更多,尤其是男人,在臨死前那一秒智商最高。女性則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會退化,但陰陽平衡,女性小時候比男性聰明的多。男孩小時候是傻子,女孩小時候天生聰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男人智商不斷增高,等到什麼都懂了,老天爺就不讓他活了。人想要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符合宇宙規律。

好的機會在於對手集體性犯錯

期貨中最好的機會在對手集體性犯錯的時候。做期貨切忌亂交流,但也不能不交流,要與正確的人交流。一般來講,交流的越多,虧錢機率越大,要想在市場賺大錢,必須找到市場上集體性犯錯的機會。現在市場上最成熟的品種像雞蛋、農產品等,定價很合理,半年甚至一年之後都很少發生變化,這種情況誰也賺不到錢。市場上有很多人在等待對手犯大錯。比如2015年底,鐵礦石價格280,螺紋鋼1600,動力煤280,很多品種價格非常低,但市場上大多數人仍在看空,說經濟要崩盤,大量的人前赴後繼的往裡沖(做空),我就想這不是跳火坑嗎,他們卻不這麼認為。

隨後幾個月的時間,所有商品大漲,做空的人只能爆倉或大虧,這就是集體性犯錯的機會,只有市場上集體性犯錯才能賺大錢。一旦整個市場觀點出現一邊倒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一致性預期幾乎沒有正確過,且預期時間越長,犯錯的機率越高。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要觀察市場上大部分人的想法,分析市場形成一致性預期後犯錯的機率有多大,疊加上你自己研究的事實,如果發現市場上大部分人看錯了,事實不是他們想的那樣,那就好辦了,不要害怕,堅持自己的想法。

要有看到事實真相的邏輯能力

有部分人研究基本面和供求關係,但做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分辨真偽的能力,這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共性。舉個簡單的例子,有邪教說如果天塌了,練了什麼功就砸不死,不練他的功就會被砸死,這屬於恐嚇。他還說練什麼功沒有憂愁,不用做生意,不用上班,也不用當官,無憂無慮。這還不夠,最忽悠人的是說錢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你怎麼不把錢分掉,還要錢做什麼?不要迷信,他說得再好也不要相信,他在忽悠。再舉個例子,當年某個氣功大師、風水大師,憑空變出事物,隔空取蛇,非常厲害。他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前前後後給他1000萬元左右,但學習2年多時間什麼也沒有學到,後來徒弟醒悟知道所謂的大師是個騙子,師徒反目成仇。徒弟開始揭穿師傅,並打官司討回錢財,後來師傅就僱傭殺手把徒弟綁架殺害了。不少人都被這個變戲法的騙子忽悠了,還有一些明星也是他的徒弟。有不少人相信風水大師,看手相等等,大家不要相信這些,如果這些所謂的大師真的厲害,為什麼不給自己算命,為什麼他們還不發財?我有時候無聊了,會拿著2塊錢去看相,看這些人怎麼忽悠,後來發現他們都是一個套路,一哄二嚇,連哄帶嚇,都是這樣的套路。

做期貨更是要辨別清楚真偽,要有分辨真偽的能力,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所以是很容易分辨的。有一年有個品種大漲,有盤手說要看阻力位看支撐位,也有人說超買,其實這個品種是因為出現天災大漲,哪有什麼超買,事實就是該漲就漲。看不明白,覺得不正常,這其實是正常的。

價格區間預測的內因原理

有人說,我們什麼時候買?幅度怎麼預測?這個原理的內因是什麼?其實價值是有規律的,舉個例子,大蒜,你要預測它漲多高,首先要看歷史上它曾經的最高價是多少,當年是什麼情況,距現在過了多少年,還要看現在大蒜的成本、價位、相關的收益,包括今年大蒜的強弱和當年有什麼區別?首先找到大蒜的成本,我當年做大蒜,農民的基本成本是1.2元,然後看價格是在成本線以下還是從成本線以上,當年大蒜的最低價格是1毛1斤,發生了供不應求,它開始漲價,第一步肯定會先漲到成本價,後續能漲到多少則要看具體的供求矛盾。大蒜上漲容易出現暴利。什麼叫暴利?一天漲1塊錢不算多,從1.2元漲到2.2元不算高,所以大蒜價格一漲,1噸就是4000多元。這非常好預測,有人說漲太多了,趕快平倉走人,在我看來有數的人不會跑,想讓我下車幾乎沒門,我就是不走,做對了大趨勢,要一直纏住。記住,價格規律永遠不會變,不要懷疑。

內在價值,研究成本的核心價值

內在價值,就是基本成本+適度的盈利。我們研究價值,主要關注成本線以下。昨天晚上我和朋友聊天,有一個現貨貿易商,他說看不明白某個商品的價格,怎麼近月價格那麼高,遠月那麼便宜?這應該不對,遠月有倉儲費,有利息,怎麼反而便宜?我說不用管倉儲費、利息,我們看成本,主要看它成本線以下這段時間的價格。因為商品低於成本以後,就會影響生產積極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虧損時間長,一種是虧損狠。要麼短時間內出現大虧,很多人就會退出不再生產,改變工作。要么小虧,但是虧的時間長,也會有很多人退出。還有一種情況,虧的時間長且虧得狠,那就是千年一遇的大機會,後續價格可能要「漲上天」。出現了以上情況中的一種,它都會漲,我們關注成本主要是關注這點。我們研究成本的核心,發現價格低於成本線以下,就要注意生產這個商品的人是否開始虧錢了。我們要睜大眼睛,盯著這些人什麼時候開始退出,或者盯著什麼時候庫存沒有了,最重要的一個,盯著什麼時候買不到貨了。發現某個品種低於成本,並且虧損很嚴重,還有很多人退出不生產,大家買不到貨,開始漲價,那就要立刻入場。

有的人急於求成,著急上火,很容易虧錢,這也是虧錢的原理,尤其虧錢後急於翻本,後續很可能更虧,一定不能著急,穩住輕倉。事實證明,越輕倉虧錢的機率越小,賺錢的機率越大。做期貨賺錢,可能3年甚至10年才能等到一個大機會,但有時候一波行情就足以改變你的一生。做期貨就不可能天天賺錢,天天賺錢不正常有問題,經常虧錢才正常,虧點小錢沒有問題,抓住一波大行情加倍奉還。所以大家別急,平時下功夫研究學習,提高自己,功夫在盤外,不在電腦前。

不同品種的生產特性和價格特性

我們一定要有針對性研究,商品和人也一樣,雖然都是人,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有丑的有俊的,有喜歡吃甜的有喜歡吃辣的,有脾氣暴躁的也有脾氣溫和的。研究商品也這樣,所以做商品首先看它的特性,有些商品,一漲就翻倍,有些商品,漲30%就是很大的行情了。例如大蒜,一漲就上天,一跌就入地。從5塊跌到1毛,非常容易,然後再從1毛漲回5塊,也像玩兒一樣,歷來如此。以前是這樣,以後還這樣,它就沒有變過。做大蒜是個可能發財也可能破產的生意,大蒜價格波動太大。不懂的人,覺得不正常,實際上它的特性就是這樣。

2000年以前,期貨市場有些亂,有紅小豆期貨、綠豆期貨、咖啡期貨,很多品種,天天大漲大跌,有人說有資金推動,其實不是的,實際上這些品種就這樣的特性。我記得咖啡現貨,歷史上現貨曾經有過1天漲20倍。好在現在期貨市場穩定了。

所以做期貨,一定要知道商品特性,針對這些品種,在它特定價位的時候,我們要將風控做好,因為一旦犯錯就「要命」。我們一定要記住,有的錢不能賺,在什麼價位的時候,我們不能賺這個錢,一旦行情啟動就不會給我們逃脫的機會,一定要把每個品種的性質研究清楚。

外部因素的影響

每個商品都會受到外部相關因素的影響,比如2010年的棉花,漲到3萬多,沒漲以前,我就認為它要漲到3萬。在棉花漲到3萬5以前,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創了歷史新高,銅最高從1萬3漲到8萬,其他商品的都漲上去了,棉花幾乎是最後一個,終於產生了供不應求,最後漲了34700左右。其實我當時預測漲到35000,29600點時我就出來了,那5000塊錢不要了,萬一漲到35000,連著3個跌停板下來,還不如3萬就出場。不要做到最後,做到最後可能出不來。所以我們不要看最高點和最低點,想要在最高時成交1手,大機率也是做不進去的。

尤其是期權,我上了一次當,這輩子不會再做期權,有人說做期權賺40倍,甚至有人說賺400倍,我怎麼算都不如期貨賺得多且賺得穩。當然,可能是我的技術不夠高,如果你的技術高,可以繼續玩。

所以我們要好好分析和研究,不要光想著發財,一定要實事求是。

順勢而為 勢的推動力

首先,勢是什麼?順勢而為的前提是把勢研究透,你還沒有研究透,怎麼順勢而為,有人以突破月線均線為標準,這不是順勢。前兩年,在北京的一個大會上,圓桌論壇環節我是嘉賓之一。有一個嘉賓說順勢而為,擁抱趨勢,趨勢是金。我聽了不太贊同,大家都知道順勢而為,都知道千萬不要逆勢,都想擁抱趨勢,問題是怎麼抓住勢?怎麼順勢?怎麼知道它是會漲還是會跌?順勢而為的前提是知道勢是怎麼來的。你要告訴我是漲還是跌,是牛市還是熊市,漲多少或跌多少,我才能順勢。

勢的推動力是什麼?市場運動遵循天道規律,價格趨勢源於供求動能,供求動能推動著它。價格低了,供不應求,這是它的推動力,最後形成牛市,當然過程會反覆震盪、回調,這些都不用太在意,方向不會改,心裡有數就行。價格高了,出現暴利,貨開始增多,供大於求,形成熊市,即使中間有反彈,但最終還是會往下走。我們拿住單,要知道什麼時候入場,什麼時候出場。

若你不知道它的供求和價值規律,就連成本等一概不知,還提順勢而為,提突破月線均線,根本沒有用。假突破比真突破多太多了,10次突破里有1次真突破就算不錯了,有人突破就進場,結果發現是假突破,立刻止損出場,價格很快漲上去了,又立刻追漲,結果價格又跌了下來,一來一去,錢都虧沒了,心態更不好了。順勢的前提是抓住勢的內因,鹽為什麼是鹹的?醋為什麼是酸的?搞清楚內因,才能順勢而為,想不發財都難。一定要把核心了解清楚,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功夫,不愁不賺錢,當然這也需要時間,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有耐心,白蛇修煉了一千年才變成了白素貞。

只有研究好、研究透基本面,才能準確量化

社會主流的說法是技術可以量化,基本面不能量化,我的觀點是反的,基本面能量化,技術面不能量化。所謂的技術面量化是偽量化,所信任的指標都是自欺欺人,技術找不到根據,找不到事實,而且求的是機率,不夠精準,不夠精準能叫量化嗎!只有基本面才能量化,就像3×9=27,分毫不差,非常精準,這才是量化。我剛才講了,要去研究價值規律,只要供求動力足夠大,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跌,都非常準確,這才是準確的量化,才能做得遊刃有餘。

基本面能量化,還有哲學也能量化。我曾經聽到很多人說,東方哲學的缺點是不能量化,西方哲學能量化,我說反了,西方哲學不可量化,東方哲學才能量化,且東方哲學的量化空間越來越大,西方哲學要是能量化也是偽量化。那些說東方哲學不能量化的,大錯特錯,因為他們看不懂。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他們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他們理解的「無我」是不要主觀,沒有自我,這是錯誤的,「無我」不是沒有自我。「無我」是我的主觀判斷都來自事實和自然規律,不是自己憑空捏造的,不是沒有事實憑空想出來的。那些人說不能研究不能判斷,要無我,一切跟隨市場,在我看來,這是「鬼話」。沒有研究,什麼都不懂,怎麼跟隨市場?無我不是沒有自我,我們都要實事求是,按照事實來得出結論。

論知行合一

有人說做知行合一太難,說自己明明知道,就是做不了。我認為這不對,做不了,還是表明你不知道。知行合一的標準是真知、正確的認知、知透,要真知透了,知行合一很簡單。

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不知道。很多人都是偽知道,只有做到了真知道、知真道,一定會做到。有人說我也知道這是個大牛市,我進場了,但因為行情回調提前出場了。你為什麼會提前出場?因為你迷茫,行情反向運動,你開始懷疑,拿不住單子。如果真知道,怎樣都不會下車,看到身邊的人平倉離場,你也會堅定持有,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因為你不知道。一定要真知道,有正確的認知,並且知透。

散戶認知和執行不成系統 認知和執行不到位

散戶的認知確實很散,做期貨是系統性的,期貨與宇宙之間任何事情都有關係,價格涵蓋了宇宙萬物所有的東西,比較複雜,需要我們每一個方面都要認知到位,這對散戶來說太難。為什麼我們做不好,我們需要全面認知到位。

論正常

關於正常都是概念性的,基礎性的。我們所謂的正常標準是什麼?就是大部分時間是這個樣子,我們習以為常,以為這就是正常,只要和大部分時間不一樣,我們就稱它為不正常。實際上這樣是不對的,什麼叫正常?現實發生的事情就是正常,我們以為不正常,實際上是我們不正常。

我們大部分說的正常,其實是自己感覺,什麼都是相對的。有的人做錯了,以為行情不正常,卻不會找自己錯誤的原因,不會找自己的缺點,不去找肯定做不好。你以為這是不正常,實際上這才是正常。

在投資領域,尤其是期貨,發生了什麼事都是正常。有人說有黑天鵝,其實沒有黑天鵝,只是你沒有預測到,預測到了就不叫黑天鵝。我們要研究未來會發生哪些事?在你的預期和研究範圍以內發生了,你就看對了。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要把定位定準。

研究基本面有用論

為什麼大行情一來,套住的都是行業內人士?很多人就說,研究基本面沒有用,因為被套住的都是懂行、懂基本面的。比如在棉花的大行情中,被套住的都是貿易商;在天膠的大行情中,被套住的很多是做天膠現貨的;大豆的行情一來,被套住的不少是壓榨企業和豆粕貿易商。所以,有人就說研究基本面沒有用。

其實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懂行的人不一定懂基本面,但要懂基本面首先得懂行。上述那些被套住的人,屬於懂行,但不懂基本面,不了解價格規律。在基本面的研究上,他們的功底比較弱,不懂系統性的研究,所以往往在大行情中吃虧的都是他們。還有一個原因,他們不服。比如棉花漲到一萬九以上,他被套住了,但他認為一萬九是歷史高價,漲到一萬九以後馬上就會跌回一萬三。他們靠歷史經驗做判斷。結果漲到兩萬二,不服;漲到兩萬四,賣房做空;漲到兩萬八,貸款賠錢;等到三萬五的時候,就「死」光了。他們被套住是因為習慣性不服。很多人對研究基本面有誤解,認為虧錢的都是研究基本面的,大錯特錯。基本面研究具有系統性,不能靠單方面的因素做決定,需要全面了解、通盤考慮。

行情的短期波動是無序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想著在短期波動中找到規律,實際上很多做程序化的人也確實在這麼做,但這其實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期內獲得市場交易的所有信息,所以我們研究不了。如果能在短期內獲得市場的全部交易信息,那很快就會發財,可是我們做不到。市場上有這麼多投資者,你知道下一秒誰要買,誰要賣,以及量是多少嗎?從這個角度來講,研究不了就算是無序的。我們只能從大的方面,比如供求關係、價格規律等地方去研究。在微觀上,只能是在稍微大一點的層面,去看一看價格走勢,以及整個市場是否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樣去定位。

如何選品種

首先要重點選擇供求偏差大的品種。行情的魅力在於爆發,我們說順勢而為,不大暴漲、不大跌,能叫大勢嗎?大家都知道,趨勢是最好賺錢的。做趨勢,就是盯住供求偏差大的品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大的趨勢。

如果供求基本平衡,或者偏差不大,那不叫勢,叫震盪。漲10%也行,跌10%也行,你做這個很容易虧錢,因為背後有主力。你做多,就往下打300點;你止損,再拉起來。因為供求偏差不大,所以漲跌都可以,只要你進去就會虧錢。這就跟之前「撒瓜子」的騙局一樣。「撒瓜子」的人叫「坐地」,人坐在地上,在地上鋪一塊布,布上撒一堆小黑瓜子,然後「坐地」的往小碟子裡撒瓜子,用一個板子蓋上,讓周圍的人猜數押錢。先讓同夥猜對造聲勢,吸引別人參與。有些人看到別人猜對賺錢,眼紅了也會參與進去。但是不知道碟子裡有瓜子是鐵的,一旦猜對,「坐地」就將帶吸鐵石的指頭放在碟子蓋上,將碟子裡的鐵瓜子吸住,將碟子蓋拿起來的同時鐵瓜子也被吸了起來,這樣受害人永遠都猜不對。有時候做期貨也是這樣,主力先用一段小行情吸引你入場,然後再將你的錢賺走。供求偏差不大,價格不高不低,儘量少做。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做大行情,因為這樣的行情,誰也擋不住。價格非常低,嚴重的供不應求,還會不漲嗎?價格非常高,貨超多,那還不跌嗎?早晚而已。

第二是價值嚴重錯位的品種。主要就是看在成本線以上還是以下。我們要注意研究成本,重點關注成本線以下的那段時間和價值,低於成本的時間長了,或者短時間大幅低於成本,就會有人退出生產,價格一定會漲上去。在這裡提醒一下各位,價格高了,生產者有暴利,千萬不要做多;價格低了,生產者都虧錢,千萬不要做空。有些錢是不能賺的,一個品種在某個價格時,不能去做多或做空,一旦做錯,可能虧得連骨頭都不剩。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市場的實際表現是否與一致性預期有偏差,也就是說,事實與大家想的不一樣。打偏了肯定要回歸,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這上面,沒有這樣的,就儘量少做。

第三,盯住有問題的品種。這個問題主要包括兩個,要麼爆賺,要麼爆虧。著重注意爆虧,因為只有虧的受不了,沒有賺的受不了。一旦開始虧錢,馬上就會有人不幹。一個產業被傷透了,才會徹底轉勢。只要一個行業的生產者虧損時間長了,後續就會有大行情。再一個,漲價無標準,上漲的頂很難預期,但是下跌的底好找。所以說,做空可以賺錢,但如果想大賺,應該做多。跌1500個點和漲1500個點,收益是大不相同的。有人說我數學沒學好,明明都是1500個點,為什麼收益不一樣呢?收益風險比不同!我沒有見過跌一倍的行情,但是漲一倍,甚至兩三倍的行情有很多。我們的盈虧比是按幅度計算的,沒有幅度哪來收益?下跌只是打折,但上漲可以翻倍、翻幾倍。另外,風險也不一樣。做空容易爆倉,但是做多的話,只要你不加槓桿,永遠不會爆倉。換句話說,既然空頭虧得快,那多頭一定就賺得快。做空頭,資金少還好,一旦資金量大了,風險就會非常大。我從來不相信做空能發大財。

農產品看供應 工業品看需求

下面我們說一下農產品看供應,工業品看需求。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突發事件,農產品的需求都是穩定增長的。每年的增量大概在3%,經濟好的時候可能有4%,經濟不好的時候也有2%左右,從來沒有出現過萎縮的情況。農產品變量比較大的地方在供應,主要體現在種植面積和單產上。如果不賺錢,老百姓的種植意願就會下降,種植面積也會因此大幅下滑。而天氣則會對單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裡面主要有澇、旱、低溫以及不明原因四種天氣情況。一般旱災會比較厲害,發生的也相對頻繁。所以說,大家做期貨,也要具備一定的農業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工業品為什麼看需求呢?因為它的生產不受天氣影響,它的變量在於需求,而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就是國家政策而非市場,政策的鬆緊對需求的影響特別大。國家要造幾座橋、要修幾條路,都會對工業品的需求帶來影響。所以大家研究工業品的時候要多關注國家政策,不要太被市場影響。

關於價格變化影響供應和需求的內因原理

雖然我們一直說供求決定價格,那誰決定供求呢?價格決定供求。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對的,雙方相互影響,我們要辯證看待。價格影響供需,一旦暴利,生產積極性就會大幅提高。當然,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品種,我們對它的擴產周期,以及在原有產能基礎上生產提高後不同的情況也都要有所了解。當然,也要知道價格低的時候,到什麼位置就有人不幹了。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過程:減產、停產、破產、跑路。一到這個時候,大機會就來了,必漲無疑。當然,我們不願意一個行業變成這樣,還是希望它可以正常生產和發展。這是為什麼需要政府及時調控的原因。

只要貴了就不要買,哪怕漲到天上去也不要眼紅,但如果有個品種沒人要了,價格也足夠低,反而可能是買入機會。無論做期貨,還是做現貨,都是這樣。當然,期貨有槓桿,要求更加精準。不管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都是這樣的。周而復始,這個規律永遠不會改變。只要你掌握了這個規律,想不賺錢都難。

準確入場和時機的把握

我們要如何做到買入就漲,賣出就跌,甚至於是今天開倉進去,明天就是漲停板?準確入場的條件是什麼?我們首先一定要確定這個東西十分便宜,也就是行業大幅虧損。在大幅虧損以後,就會有人退出。那為什麼剛出現虧損的時候不漲呢?因為有積壓的庫存。一開始產能退出的時候,原有的庫存開始消化,供求基本上也處於平衡的狀態,所以不漲價。一旦庫存消耗殆盡,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已經退出了,想買貨都不好買了,並且期貨價格相對比現貨價格還貼水了,這個時候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入場。

我們可以回看一下歷史上的大行情,都是這樣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的雞蛋。雞已經殺了百分之三四十,雞蛋也沒有庫存,雞蛋後來唰唰就上去了。還有2016年的棉花,現貨買不著了,期貨大幅貼水現貨2000,價格低的不得了,能不漲嗎?棉花從一萬一漲到一萬六千多。物極必反,「必」是100%,不是機率,關鍵是找到那個「極點」。 一個對人類有用的商品,價格到了一個位置,如果再跌下去,整個行業就會車毀人亡,那麼,這個價格就是極點。

準確入場的時機就是買了馬上漲,賣了馬上跌。有人說這個很難做到,我建議大家可以多讀讀范蠡。他說的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就是我前面說的意思。只不過他講得是文化,我講得是白話。如果大家把范蠡研究透了,就能搞明白價值規律和供需關係。買足夠便宜的,賣足夠貴的,這是原則。做期貨,再正確的方法,也要講究紀律。

下午授課內容


傅海棠:大家下午好,我大概講一個小時,然後我們再進行問答交流。

商品價格規律的核心是圍繞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運行,接下來我會系統的從宏觀到微觀進行講解。

四條永恆不變

預測行情是比較深奧的事情,最典型的預測就是尋找規律,規律永不變,事件發生前都有前兆,有跡可循,只要細心去觀察,都能看出端倪。黑天鵝事件多數被認為是突發事件,大多數情況沒有想到,也沒有人能預測到。實際上,黑天鵝事件也能被預測,正所謂物極必反,陰陽平衡,只要找到極點,找到自然規律,就能知道即將發生哪些事情,要記住四條永恆不變(宇宙運行規律永恆不變、經濟本質永恆不變、商品本身具有的價值規律永恆不變、人性永恆不變),先把不變的研究透徹。

宇宙運行規律永恆不變。宇宙規律最大體現在物極必反和陰陽平衡,漲跌交替和四季變換都屬於宇宙規律。但這背後的原因不好研究,大多數人也不相信,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堅信正確的理念,而不是信仰錯誤的觀念。陰陽平衡背後的邏輯是可持續,只要事情可持續,就存在陰陽平衡。舉個簡單的例子,開車左右方向可以認為是陰和陽,假設右側是陰,左側就是陽,開車就是做好陰陽調控,不能過分往左或往右,中間的路就是陰陽的平衡點。宇宙能持續這麼久的原因,就是因為遵循陰陽平衡。

物極必反,只要找到極點,就能找到確定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蒜,大蒜主產區是山東金鄉和以金鄉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當年我們村90%以上的土地種植大蒜,所以我對大蒜這個品種非常熟悉,它的特點我一清二楚。大蒜的「猴性」特彆強,行情經常上跳下竄,價格高的時候3000元/噸左右,價格低的時候只有1000元/噸左右,即使沒有重大災害也是這樣,原因之一單產不穩定。原因之二是入種量,大多數作物都沒有這個特點,與大蒜有相似特點的是甘蔗,但沒有大蒜明顯。大蒜如果需要擴種,就需要很多蒜作為種子,而擴種一般是在價格高的時候,這是市場上商品量本來就少,一旦擴種,市場上流通量少上加少,價格一下子就上天。大蒜就是一個極端的品種,價格越高,農民底氣越足,就越多種,它正好給人一種正反饋。所以,一旦大蒜數量少,價格高了,農民都想要擴種,價格必漲無疑。

了解了大蒜的價格邏輯之後,再分析起來就簡單了。同理,如果大蒜數量多,跌起來也沒完。因為數量多,價格低,種植意願下降,沒有人願意留著蒜做種子,所以下跌幅度非常大。正是由於我對大蒜特別了解,所以當年做起來也很有底氣。

我在農村的時候,感覺大部分老百姓不懂這個道理。舉個例子,假如今年種辣椒賺錢了,第二年全都一哄而上去種辣椒,於是轉為供大於求,價格下跌,農民就倒霉了。第二年他們就不種辣椒了,這樣供應緊張,價格又會大漲,往往復復。做期貨的投資者往往也會這樣,沒有分析清楚價格背後的邏輯,搖擺不定,在猶豫當中失去了機會。

我的第一桶金是從大蒜上賺到的,之前的八九年之間,虧多賺少,但從來沒有對投資喪失信心,因為始終堅信,如果我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不能在期貨中賺錢,那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賺錢。我也研究過很多期貨投資者使用的方法,那些方法我都覺得不靠譜,我始終堅信自己的方法,從來沒有喪失過信心。

2007年的時候,我注意到大蒜要漲價,看到了希望,心裡很舒服,壓力也很小,自知快要發財了。我推測大蒜大漲的時間大概在2009年,距離還有700多天,等待發財的時間對我來說很難過,簡直是度日如年。在這期間,我也沒閒著,反覆對影響大蒜價格的因素做了預想,結果證明,價格走勢跟我的預想差不多。

為什麼我能提前預測大蒜漲價?因為一個產業在沒有傷透之前,不會徹底轉勢。2007年的時候,傷的最深的是大蒜庫存商,當時蒜農賣出價在7毛錢/斤左右,雖然也是虧本,但虧的不算多。然而庫存商收購價7毛/斤左右,加上冷庫費,成本接近1元/斤,但賣出只能賣到1毛/斤左右,這一年把大蒜庫存商傷透了。到了2008年,傷的最深的是農民,由於前一年庫存商元氣大傷,他們不肯出高價,普遍收購價格在1.8毛/斤左右,而農民種植成本在1.2元/斤左右,這麼低的收購價把蒜農傷透了,隨後農民大幅減少種植。貿易商傷透了,農民也傷透了,所以2009年大蒜大面積減種。最初,我從自己村裡了解到大蒜減種95%,我很激動,已經想到蒜價會漲上天。但由於自己的村莊不具有代表性,於是我開著一輛破奇瑞汽車出去調研。調研途中,我了解到其他地方的大蒜種植情況比自己的村莊稍好,後來我總結了一條經驗,主產區就是主產區,價格再低減產幅度都不會變化非常大,變化大的區域是副產區,每個品種都有這樣的規律。所以,我要搞清楚副產區和主產區的比例,把各自的減產比例做一個統計,取平均數。於是,我又去河南、江蘇等地調研,跑了幾萬公里,各個鄉鎮基本都走遍了。

那一年,蒜農確實灰心喪氣到了極點,我看到蒜地裡面雜草長得比蒜還高,讓他們除草也不除,都說大蒜沒人要,死了拉倒。這些情況還不算重點,大蒜在國慶前後種植,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出苗。那一年,大蒜出苗以後就開始爛根,大片大片的死亡。本來種植面積就少,還出現了大面積爛根的情況,我打聽了很多地方都是這樣,我就想這是不是老天爺出手調控了。於是,我來了信心,只要把大蒜拿住就能發財。但是,年前我不敢入場,因為大蒜價格在出蒜之後才會上漲,大概時間在5月以後,如果入場早了,對手有足夠的時間把我打爆倉。所以要耐心的等著,過春節以後我就入場了,那時候是800塊,後來它從800跌到700多,晚點入場賺得更多。即使大蒜量減少,農民不好好管理,也還是看空的,因為庫存太大。當時蒜可以加工成蒜干、蒜油等,可以保存很長時間,那時候號稱大蒜3-6年不加工吃不完,蒜便宜時,大家加工成蒜干保存,現在蒜還是過剩,蒜干也加工不了,因為沒有人買。我記得當時大蒜收穫以前,號稱50萬畝以上的大蒜可能賣不出去,整個行業都虧損沒錢了,都預期不會漲價。我當時想,老天爺不出手調控,不可能漲價,根據自然規律和物極必反陰陽平衡,老天爺一定會出手讓它漲價,物極必反不是機率,物極必反是100%,只是我想不出它會從哪個方面讓大蒜漲價。後來老天爺真出手了,全球爆發甲流,報紙上都登吃大蒜可以防治甲流,全世界一下把中國的大蒜都搶光了,庫存迅速消化。這時候人們反應過來,大蒜庫存沒有了,當年種植又少,且蒜農沒有好好管理減產了,大蒜肯定要漲價。人們這時候才明白過來,但為時已晚。那年蒜苔創歷史新高,也就是在2009年以前,蒜苔歷史高價是1.2/斤,那年最高價賣1.8/斤。大蒜還有一個特點,大蒜的價格一直比蒜苔貴,沒有一年大蒜的價格比蒜苔便宜,直到現在,一年也沒有,蒜苔多少錢,你就知道後面大蒜的最低價在多少。總之物極必反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管是憑主邏輯,還是副邏輯,還是各種條件,都是配合的。這是大蒜物極必反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其它還有很多品種也是這樣,這裡就不提了。只要你能找到極點,最好在極點之前就入場。

經濟本質永恆不變

這個規律不變,這不是傳統經濟學的周期,不是他們說的多少年一個大的債務周期。其實是錢的問題,錢多經濟就好,錢少經濟就不好,相信這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國家貨幣政策一寬鬆,經濟馬上就好,當然還要看寬鬆的度。比如本來我需要吃3個饅頭,你只給了我1個,我還是餓的,你再加1個,還是不夠,我需要吃3個,這就是為什麼2014、2015年連續的降准、降息,增加流動性,但經濟還是一再的下滑。經濟學界得出一個結論,說放水效益在遞減,其實不是放水效益在遞減,而是力度不夠。

特朗普也有厲害的一面,作為美國總統,他首次把美聯儲主席搞定了,他一直纏著美聯儲降息,天天抨擊美聯儲,後來美聯儲終於鬆口,答應要降息。現在好多經濟學家最大的錯誤是看不得經濟好,他們用的名詞是「過熱」,發展經濟又不是害人,繁榮是好事,放水是增加流動性。其實把貨幣寬鬆叫「放水」也不妥當,應該叫增加流動性。

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仔細研讀經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是經濟?經濟和種地是一個道理,發展經濟就像怎麼讓莊稼豐產高產,就是這麼簡單,出了什麼問題就對症下藥。旱了就澆水,澇了就排水,生蟲了就打藥,長草就拔草,氮肥不夠施氮肥,磷肥不夠施磷肥,種子不行換種,想辦法讓它高產。經濟也是這樣,東西多了,需求不好,擴需求,東西不夠,擴產能,很簡單。其實很好解決,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經濟不好到底是什麼問題?是因為東西不夠,還是因為東西不好賣,假設鋼多了,多架橋,多修路,本來只需要100噸鋼,可以用500噸來修。我們國家建鳥巢的時候,原設計方案用鋼非常多,後來金融危機,少用了幾萬噸鋼。本來需求不好,應該多用10萬噸鋼,道理很簡單,需求不足,擴需求。為什麼需求不足,就是沒錢了,有錢肯定有需求,乞丐有錢了馬上買別墅,西裝革履,問題是他沒錢。生產不足擴生產,需求不足擴需求,經濟學哪有那麼複雜,我們把這些看透以後,做期貨就簡單了。

這兩年最大的機會在工業品,工業品有機會就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懂經濟學。為什麼這幾年農產品沒有機會,因為做農產品的人都懂了,都不犯錯,對手不犯錯,哪來的機會?所以看經濟就這麼看,別人恐慌時你不要恐慌,看國家是什麼政策,看放水力度。2008年底、2015年底、2018年底,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的預測都是錯的,都是悲觀的,而我是樂觀的,事實證明,未來都挺好的。把這些看透,商品就好做了,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規律永恆不變,這裡我就不再細談了。

人性永恆不變

人性就是從眾、虛榮、貪婪,不過大腦,大部分人就這樣,為什麼你從眾?

就是因為老想著好事。大家一定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求人不如求己,要自己努力,實事求是,這樣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還有很多人喜歡燒香拜佛,其實這個沒有什麼意義。信佛是不做壞事,要做好事,照顧比自己條件差的人,而不是向泥塑像磕頭。燒香是求不來財和運的。能做好事就做好事,這就是最大的福報。做不了好事,也不要做壞事。

如何看供求、庫存、成本

價格漲跌看供求,供求決定價格。供求矛盾看庫存,對於很多品種,我們要看是生產大於消費還是消費大於生產。如果庫存不斷增加,肯定是當前的生產大於當前的消費,然後再據此判斷未來是什麼情況。有些品種量很大,想要調查供應和需求確實有困難,那就只能從庫存的變化上去看。這個時候,同比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中國的玉米為例,我們不知道它今年的供需情況如何,可以去看上一年是什麼情況,是剩了還是不夠。另外,再去看今年種的量多了還是少了,單產有多少,這樣一來立馬就心中有數了。同比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不用要求具體的數字,只需要知道同比的增減幅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最終你也會知道是多還是缺。如果最終要缺,現在的價格又很低,那就可以長期持有。慢慢的,供求不平衡就顯示出來了。如果多了,價格又高,你可以逢高做空。不要急於一時,時間一到,慢慢就下去了。

價格高低看成本。以成本線為依據,高拋低吸。何為高,何為低?暴利就為高,爆虧就為低。范蠡說過一句話,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人棄我取,人取我棄,就是這個道理。所謂的「貴」,就是暴利。一旦有一個東西暴利了,那就不要再持有了。做期貨也是一樣,一旦商品進入暴利時代,就千萬不要持有多單,趕緊處理掉。如果沒有確定性,也不要急著做空。同理,虧損累累的品種,也不要持有空頭頭寸。一定要堅持這個原則,否則容易吃大虧。只有搞清楚商品是多了還是少了,才能知道這個商品未來是貴還是便宜。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有人說東方哲學不能量化,這就是典型的量化。

五句金律

低價格、低庫存、負利潤、需求好、高價差。符合這五句金律的品種,後續會有大行情。前幾年有一位微信好友給我發消息說,他研究了一下,發現很難有行情符合上述五條金律,好像只有2015年年底的時候是這樣。其實,符合一兩個也能做,不一定要全部符合。若真要說全部符合,2015年年底確實是一波,所以2016年才會有這麼大的行情。

安全邊際

所謂的安全邊際非常簡單,就是低於成本,還低於實際價值。最確定的安全邊際是,它已經低於實際價值,而且還被嚴重低估。尤其是做股票,比如銀行早前最狠的時候幾乎快打對摺了,又不會倒閉,這就是最好的安全邊際。買了不怕被套,早晚賺到錢。安全邊際最確定的就是實際的價格現在被嚴重低估。在基本的成本線以下,價格越低,越具備安全邊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往上漲到成本線以上是100%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做期貨和做股票一樣,合約是永久的,那你逮到一個虧錢的品種買入,百分之百賺錢。但因為期貨有槓桿,而且合約有期限,到期要平倉,所以比較難。這就要求我們精準出擊。

在交易中,抓住主要矛盾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在交易中老是搖擺不定,就是因為抓不住主要矛盾。而且大部分投資者都容易把次要矛盾當成主要矛盾。我們要記住,面對一個品種或者一波行情,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去管明天好賣還是後天不好賣。

價值

下面說一下價值。價值就是價格值不值,人們常說「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更準確的說法應是「價格圍繞成本波動」。大部分時間,價格在成本之上,小部分時間,價格在成本之下。價格和價值其實是同步的。價格是在成本的基礎上結合供需的反映。

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在交易中一定要注意升貼水結構,很多投資者吃虧就是吃虧在這裡。很多投資者向我請教,覺得橡膠不好做,因為看不出漲跌來。這幾年很多做橡膠的人吃了不少虧。橡膠老是升水,期貨大幅升水於現貨的,做多要謹慎,必須是馬上大漲的機會,才能作為重點做多的品種。反之,做空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你在不經意間就把錢虧掉了,而且還不知道是怎麼虧的。

陰陽平衡的坐標

最後講一下陰陽平衡的坐標。當你發現一個對人類有用的商品,價格到了一個位置,如果再跌下去,整個行業就會車毀人亡,那麼,這個價格就是極點,最終一定會反過來,不要懷疑。比如我當年做大蒜的時候,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就是因為我找到了極點。如果2009年大蒜再不漲,到2010年就沒有人從事這個行業了,那就達到極點了。當時,我請幾個貿易商吃飯,問他們大蒜會不會漲,一桌子人都說漲不了。我又問他們:「以後還興不興吃大蒜?」「當然興啊。」既然興吃,那大蒜就得漲,所以我對那波行情很有信心。當然,這些機會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出現,千萬不要猶豫。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分享環節就先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