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解讀:到底什麼叫裝配式建築?

2019-10-12     棟樑建築工程設計

編者按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提出:2016年,要推動裝配式建築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行動計劃,在全國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築。

什麼叫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為什麼是工業化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化建築又是怎樣通過一整套科學、規範的標準進行評價的?《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出台的意義何在?本報專門約請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葉明結合1月1日實施的《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對此進行了深度解讀。

什麼是裝配式建築?

裝配式建築是指用工廠生產的預製構件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築,從結構形式來說,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都可以稱為裝配式建築,是工業化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建築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既可節約勞動力又可提高建築質量,用通俗的話形容,就是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

為什麼要編制這個標準?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產業化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基於當前我國建築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建築評價體系,制訂並實施統一、規範的評價標準,為此,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的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研究編制了《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該標準編制工作歷時兩年多,已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

主要看點有哪些?

一是明確了標準適用於民用建築的工業化程度評價。主要基於我國工業類建築的工業化程度較高、類型較多、要求複雜,同時現階段民用建築的工業化程度和發展水平較低,需要重點引導。因此,標準從現實角度出發,針對新建的民用建築的評價,未包含工業建築。

二是首次明確了"預製率"和"裝配率"的定義。其中預製率是指:工業化建築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中,預製構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對應構件混凝土總用量的體積比。裝配率是指:工業化建築中預製構件、建築部品的數量(或面積)占同類構件或部品總數量(或面積)的比率。

三是明確了相關規定,即:申請評價的工程項目應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製作、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的工業化建築基本特徵。這條規定是初步判斷評價項目是否符合申請評價要求的基本條件,體現了工業化建築在生產方式上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正確把握這些基本特徵可避免申請評價項目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四是明確了參評項目的預製率不應低於20%、裝配率不應低於50%的基本要求。

對預製率、裝配率要求和界定

預製率是衡量主體結構和外圍護結構採用預製構件的比率,只有最大限度地採用預製構件才能充分體現工業化建築的特點和優勢,而過低的預製率則難以體現,經測算,如果低於20%的預製率,基本上與傳統現澆結構的生產方式沒有區別,因此,也不可能成為工業化建築。預製構件類型包括:預製外承重牆、內承重牆、柱、梁、樓板、外掛牆板、樓梯、空調板、陽台、女兒牆等結構構件。

裝配率是衡量工業化建築所採用工廠生產的建築部品的裝配化程度,最大限度地採用工廠生產的建築部品進行裝配施工,能夠充分體現工業化建築的特點和優勢,而過低的裝配率則難以體現。基於當前我國各類建築部品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工業化建築採用的各類建築部品的裝配率不應低於50%。建築部品類型包括:非承重內隔牆、集成式廚房、集成式衛生間、預製管道井、預製排煙道、護欄等。

標準化設計的主要評價指標

鑒於參評項目的標準化設計是工業化建築的重要特徵,採用統一的模數協調尺寸和類型少多組合的建築單元是決定項目標準化程度的基礎,也決定了項目採用的各種構件、部品的規格類型的數量,因此,標準對建築基本單元、各種構件、部品的規格類型的重複使用率做出了如下規定:

——建築單元評價。標準規定單棟居住建築≤3個基本戶型即為滿足要求得分,>3個基本戶型按重複使用量最多的三個基本戶型的面積之和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低於70%確定得分。標準規定單棟公共建築≤3個基本單元即為滿足要求得分,>3個基本戶型按重複使用量最多的三個基本單元的面積之和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低於60%確定得分。

——預製構件評價。標準規定各種類型的預製構件在單體建築中重複使用量最多的一個或三個規格構件的總個數占同類構件總個數(不包含現澆構件)的比例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建築部品評價。標準規定外窗在單體建築中重複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的總個數占外窗總數量的比例不低於60%;集成式衛生間、整體櫥櫃、儲物間等室內建築部品在單體建築中重複使用量最多的三個規格的總個數占同類部品總數量的比例不低於70%。

標準還明確了以下三點:

一是參評項目的設計深度評價。設計深度主要指項目設計是否符合工廠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的要求,區別於傳統設計深度要求。體現在:構件深化圖設計水平和完整性、構件設計與製作工藝結合程度、構件設計與運輸和吊裝以及施工裝配結合程度、是否考慮施工外架條件的影響以及模板和支撐系統等因素。

二是參評項目應按工業化建造方式編制施工組織設計,並應滿足建築設計、生產運輸、裝配施工、裝飾裝修等環節的協調配合與組織管理要求。工業化建造方式主要指建築設計、構件製作、施工裝配、室內裝修等主要環節採用一體化的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充分體現設計、生產、運輸、吊裝、施工、裝修等主要環節的協同配合。工程計劃、技術措施、質量控制、材料供應、崗位責任等清晰、明確;構件運輸、堆放、吊裝等現場規劃有序;構件安裝前對預留預埋、臨時支撐、接合面清理、安裝順序、構件連接等有必要的組織措施。

三是參評項目設計、建造全過程應採用信息化管理技術,並應實現設計、生產、運輸、施工、監理、運營等環節的協同工作。參評項目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是工業化建築的主要特徵,基於目前建築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和發展實際,項目還難以建立信息數據平台管理系統將設計、生產、施工、物流和運營管理等各環節連接為一體化管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XiwwG0BMH2_cNUgKXj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