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孩子不會玩,就是缺點(建議收藏)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龍應台


  沒有摸過樹的皮,聞過花的香,沒有走進過大自然,沒有穿越過一座古城,沒有在清晨逛過市場,那麼一個孩子如何能成長呢?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經歷和玩耍,說不定比多做幾道習題,多背幾首詩歌更重要。龍應台說,孩子不會玩,就是缺點。




談教育——玩,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說到「玩」,你知道嗎?我覺得不懂得「玩」,確實是一種缺點。怎麼說呢?席慕蓉曾經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干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

  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談親情——孩子的「離開」是去開展他自己

  我知道:和兒子的緣分,在這一生中,將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他離開,對著他的背影默默揮手。以後,這樣的鏡頭不斷重複:兒子上中學,看著他衝進隊伍,不再羞怯;兒子到美國留學,在機場看著他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插,等著他回頭一瞥,他卻頭也不回地昂然進了關口,真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兒子正在離開他的朋友們,他正在離開小鎮,離開他長大的房子和池塘,他同時也正在離開我。這,是一種永遠的離開。

  但我明白,兒子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他自己。所謂父母,就是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那些人。 



 

談工作——孩子的快樂最重要

  我要求兒子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他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他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他的工作在心中有意義,他就有成就感。當兒子的工作給他時間,不剝奪他的生活,他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兒子帶來快樂。

  對我最重要的,不是兒子有否成就,而是他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里,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第一,它給他意義,工作不把他綁架,不做工作的俘虜;

  第二,它給孩子時間,容許他去充分體驗生活。

  我不介意兒子是否平庸,但要兒子找到快樂的自己。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

  「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像而活。



抓住父母的有效期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的有效了,要認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實。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NJtzGwBJleJMoPMfKB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