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鎮後龕村原先是楊柏鄉的一個偏遠的行政村,曾經叫過松樹、蒸餅、溝底等村名,上世紀七十年代,因那裡有一座後龕廟而被叫做後龕村。2000年撤鄉並鎮以後,村內人口幾乎全部搬走,現居住者不過三、五戶人。村中原依託楊柏大峽谷,後龕廟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沿400多級青石鋪成的石階登高滴水龕,龕下有一座廟宇,這就是後龕廟。該廟建於清嘉慶十五年,雖年久失修,破破爛爛,卻香火不斷,在方圓百里的山西、河南交界的山民中頗有名氣。
這個古老的村落,我在2017年的5月和6月份去過兩次,一次是騎山地車從秋川沿山村公路十多公里到後龕,另一次是從南廠村徒步門限村翻漏明山到達後龕。登高後龕廟,放眼望去,周圍峭壁直插雲天,雲霧了繞的群山似仙境!霧從藏匿的山谷洶湧而來,像薄紗,又像炊煙,簡直就像在畫中一樣,好一派自然景觀!在後龕廟台階路下,有農家旅館,「龕底人家'可住宿。每一次驢行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後龕真的是很值得「深耕」的地方。
崖壁人家,後龕村的村委所在地——溝底。
村中原依託楊柏大峽谷,後龕廟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旅遊而建的蒙古包。
沿400多級青石鋪成的石階登高滴水龕。
在後龕廟台階路下,有農家旅館。
破爛不堪的後龕廟
登高後龕廟,放眼望去,周圍峭壁直插雲天,雲霧了繞的群山似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