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3分鐘get到,適合你的考研專業

2019-09-05     考研學堂

選擇院校和專業是考研的第一步,有了目標我們考研人才能更好的奔向考研旅途。但是對於初次考研的小白們來說,往往在擇專業方面搖擺不定,什麼樣的專業才適合自己?這個問題纏擾許多考研er,今天為大家整理出了選擇合適專業的大招~~~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在這個時代,不止男生,而且女生也怕入錯行。入錯行的代價實在太大了,一個人很有可能要用五年、十年甚至一輩子來承受入錯行的後果。人生有限,能專心致志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我們考研er,選錯專業意味著一年的努力全部都會付之東流。所以,在專業選擇方面走的彎路越少,我們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考研專業範圍選擇

(一)考研可選擇的「本專業」

Eg:某同學本科就讀專業為「金融學」,該專業屬於「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該一級學科下有「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10個專業。對於該同學而言,這10個專業均為考研可選擇的「本專業」。

(二)考研可選擇的「相近專業」

Eg:某同學本科就讀專業為「金融學」,該專業屬於「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與該一級學科平行的一級學科為「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之下有「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6個專業。對於該同學而言,這6個專業均為考研可選擇的「相近專業」。

(三)考研可選擇的「跨專業」

不屬於本科就讀專業所屬學科門類的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則為考研可選擇的「跨專業」。

全面分析熱門專業

熱門專業:主要指那些切合時代熱點,社會需求性大,未來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例如建築、土木工程、計算機、金融經濟類學科、法學學科、新聞類學科等等。這類熱門專業最大特點就是報考人數爆滿、競爭激烈、錄取比例較低。報考此類專業的學生最好評估一下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廣泛聽取意見,量力而行。

滿足自身興趣

(1)專業選擇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考研的始終,都有著很重的分量。它是領引考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動力。對所報考專業是否有基礎也是考慮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報考的專業是本科階段所學專業,而有些實力不俗的考生憑著自己對某些學科的興趣選擇跨學科報考,這些都值得提倡的。

(2)專業為主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時,一般來講,一些基礎和成績不錯的考生,會選擇較好的學校甚至是名校,而一些基礎一般的同學,會選擇報考一般院校較好的專業。建議考研的同學,應該將專業選擇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即先選定專業,再選擇院校。研究生階段的教育主要從專業角度,進行學術科研,培養的最終目標也是造就一批具備學術研究或專業領域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考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以興趣為導向,以專業為選擇的主因。

(3)學會「高瞻遠矚」

很多考研學生,由於對社會了解的缺乏,在選擇考研專業的時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但想要考研的學生,在報考專業的時候,要切忌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長遠。儘管有些專業一直處於「高溫」不下的熱門趨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熱門專業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社會需求量就會呈現出遞減的趨勢,考生畢業後的就業可能會比較困難。所以,考生在選擇社會評價較高的專業時,也要考慮社會需求,了解所選專業的社會評價與社會需求是否平衡。

碩士類型選擇

(一)類型說明

中國提供兩種類型的碩士學位供考生進行選擇: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

學術型碩士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專業碩士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兩種碩士類型均為全國統一考試、全日制培養並發放雙證。

(二)應試難度說明

1、絕對難度:從初試科目、試卷難度、分數要求三方面進行比較,一般而言專業碩士的絕對難度要低於學術型碩士。

2、相對難度:從報名絕對人數、報名錄取比例、實際錄取分數線、複試差額錄取比例四方面進行比較,一般而言專業碩士的相對難度要低於學術型碩士。

專業前景

許多考生在考研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後的就業問題,專業未來發展方向自然也是考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研究生專業可能就是未來要伴隨一生的工作領域。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前期所有的教育都是為個人發展服務。

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毋庸置疑,比較迎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就業前景要好些。不要選擇那些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太多的專業,儘量選擇那些比較有實用價值、或者能夠最大程度地學以至用的專業,這樣的話,就業相對更加容易一些。

自身實力

用實力說話興趣歸興趣,有些專業是需要天分的,盲目的喜歡也是非常愚昧的,所以考生所選擇的專業一定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一方面,考生在選擇某個專業時,一定要考慮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另一方面,大學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專業實力,如果要報考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學校的熱門專業,一定得先掂量自己的學習成績。

在此,要特別提醒那些跨專業的考生,不要盲目跨專業考,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學專業與所跨的專業聯繫,以及自己在跨專業考方面具備的優勢。其實只要你在決定專業之前,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翻看幾本該專業的主要專業書或參考書,有沒有這個能力學好,簡單嘗試一下便知道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4cvC20BJleJMoPMRJ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