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結束了,樓市走完了2020年的前半程。回顧今年的樓市,從最初的短暫停擺,到逐漸復甦,再到強勢發力。這半年,市場軌跡具體是如何發展的?又將給購房者帶來什麼樣的信號?我們通過最直接的開盤數據進行分析!
開盤量
上半年福州開盤62次!房企6月「補作業」
根據樂居大數據云統計顯示,截止6月30日,2020年上半年福州五區+閩侯共有47個項目開盤,總計開盤62次,與去年同期持平,總供應約11072套房源(含住宅+SOHO),同比下降13%。
2020年上半年福州仍有不少老牌房企項目選擇繼續推售,但也不乏一些「新面孔」亮相,如融創福州府、國貿九溪原、藍光里、榕城江上圖等項目。據統計,上半年共計約有29個純新盤首開,占開盤項目61%,對於出現在福州樓市中諸多的新面孔而言,它們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福州樓市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更意味著對購房者而言,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從整體開盤趨勢來看,年初,受疫情影響,售樓處關閉,大大影響了人們的購買慾望,樓市整體表現低迷,2月僅有萬科金域國際採取網絡線上方式開盤。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樓市逐漸回春,接近年中福州樓市的動作頻繁到肉眼可見,6月福州樓市開盤推售3876套房源,創今年開盤推售量新高!
6月開發商加快開盤,不僅與房企衝刺年中業績有很大關係,最主要的是因市場、房企都在為疫情期落後的推量而「補作業」。由於開盤量加大,各項目競爭加劇,開發商推出更大力度的優惠來吸引購房者,以完成年中業績。6月開盤項目中,有83%的項目推出開盤優惠。
開盤價格
福州樓市真實價格曝光!價格比你想的低
從2019年上半年開盤區間價格來看,由於各版塊受到區位配套、項目產品的區別,開盤區間價跨度十分大,大體呈現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向外圍逐步遞減的格局。中心城區依舊站在價格頂峰,住宅開盤價格萬元以下的樓盤已無處可尋。
中心區樓盤開盤價格約在3.5-4.7萬/平;晉安樓盤開盤價格約在2.28-3.2萬/平;倉山樓盤開盤價格約在2.2-3.7萬/平;馬尾樓盤開盤價格約在1.6-1.7萬/平;閩侯樓盤開盤價格約在1.1-1.89萬/平。
雖然部分區域項目受產品因素影響,備案價格有所提高,但與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上半年福州樓市整體開盤價格是保持穩定的,大多數樓盤實際的開盤價格低於備案價。
在上半年開盤項目中,福州有約 7成的項目「拋棄」裝修,推售毛坯,定位偏向剛需。同時,約 6成的項目開盤當天都有一定力度的開盤優惠,比如市區某樓盤甚至有開盤84折優惠……這些一步步拉低了實際開盤價格。
開盤區域
閩侯成供貨主力!鼓樓馬尾遭冷落?
從區域來看,2020上半年閩侯開盤新推11個項目、3926套房源,榮登推盤榜首,推盤套數同比下降6%。自從地鐵2號線開通後,閩侯地鐵沿線樓盤的市場認可度大大提高。不限購的住宅、性價比更高的定價,也給了閩侯項目足夠的信心,因此2020年置業熱度依舊聚集在這個區域。
作為市區糧倉的倉山、晉安,開盤量也較為可觀,倉山推售3045套房源,同比上漲59%,倉山區更是上半年純新盤首開最多的區域;晉安則推售2088套房源,同比上漲13%。而台江、鼓樓、馬尾與去年同期相比,開盤推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特別是是鼓樓與馬尾區,開盤量同比下降約有九成,上半年這兩個區域基本以去化存量房為主。
開盤去化
過半樓盤「賣不動」!高性價比成去化關鍵
2020年上半年福州五區+閩侯開盤去化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樓盤去化率一般,有過半的樓盤開盤當天去化率不足40%。
綜合原因來看,原因有三,一是推盤節奏過於密集,二是項目產品與價格錯配、價格與區域錯配,三是項目同質化,競爭激烈。同時,大部分購房者具有一定觀望情緒,導致大部分開盤項目去化相對較差。
但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也還是有去化相當優秀的樓盤,並且這些樓盤大都位於閩侯上街,如融創未來海、中海觀瀾府、國貿九溪原、萬科又一城等上街樓盤在開盤當天去化都超過九成,有的甚至開盤「日光」。
而這些樓盤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高性價比。它們戶型定位符合市場需求;知名開發商打造;區位交通便利;具有價格優勢,整體性價較高,購房者對此類樓盤認可度高。
*順序以開盤時間為排序,去化、價格等數據截止開盤當天,數據來源綜合於網絡,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售樓部實際為準。該數據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結言:
2020年上半年,在全國樓市「穩」字當先的大背景下,福州樓市整體開盤情況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走勢。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樓市正在慢慢地回歸穩定,隨著下半年的到來,福州樓市預計會有大量新盤新貨補充,福州樓市繼續步入相對平穩的狀態。
對於購房者而言,無論下半年市場如何變化,剛需購房者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建議在了解市場的情況下,儘早上車。而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投資型購房者建議慎重考慮。
*本文所涉及所有數據來自樂居大數據云,調查數據時間截止2020年7月1日,因統計方式及統計時間等因素影響會存在一定誤差。本文數據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鑑,最終數據以開發商或政府實際公示為準。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築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