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13歲時就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她為了輔佐福臨、玄燁兩代幼主,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為大清王朝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康熙二十六(1687)年,令人不解的是,她並未與皇太極合葬於瀋陽的昭陵,也沒進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祖母孝莊文皇后建陵,其梓宮在暫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
關於康熙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后死後為什麼不進清陵,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孝莊文皇后在皇太極死時剛剛31歲,正是青春鼎盛之時,寂寞難耐,就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清皇室對於孝莊皇后這種的行為很不滿,就將她葬在陵區之外,以表示對她的懲處。
學者徐廣源認為:「孝莊文皇后並沒有下嫁。第一是孝莊文皇后的墓建在皇陵附近。第二是她仍被尊稱為文皇后,既然稱為孝莊文皇后,就說明清朝的皇帝都承認她。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下嫁觀點,但是我認為最起碼沒有舉行正式的婚禮,而且現在也沒有找到任何一件非常令人信服的她曾下嫁的依據。」因此,這種說法不攻自破。
另一種說法是,按清朝祖制家法,孝莊文皇后應該歸葬瀋陽的昭陵,與太宗皇太極合葬。可是,孝莊文皇后的兒子順治帝和孫子康熙帝都在東陵,她想和兒孫在一起,因此在臨終前給康熙帝留下了這樣的遺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矣。」這讓康熙帝很為難,把祖母葬在遵化違背了祖制,把祖母葬入昭陵又有違祖母遺囑。康熙帝想不出良策,就在遵化孝陵近地建一座暫安奉殿,先把祖母梓宮停放在那裡。這一停就是37年,康熙帝還是想不出良策來。
到了雍正二年(1724)二月初五日,上諭:「欽惟孝莊文皇后,躬備聖德,天錫純禧,誕育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君臨萬國。逮我聖祖仁皇帝繼聖嗣統,久道化成,立萬世無疆之業,皆我孝莊文皇后福德兼隆之所啟佑也。朕惟禮經云:合葬非古也。先儒又云:神靈有知,無所不通。是知合與不合,惟義所在。今昭陵安奉日久,若於左近另起山陵,究非合葬之義。且自孝莊文皇后安奉以來,我聖祖仁皇帝曆數綿長,海宇乂安,子孫繁衍,想孝莊文皇后在天之靈十分安妥。」
雍正三年,雍正帝將暫安奉殿改建為陵,命名為昭西陵,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將孝莊文皇后梓宮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宮。
然而,孝莊文皇后的梓宮在暫安奉殿停了37年之久的原因,還是沒有說清,當然,至今也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釋。
總之,清東陵有著種種的謎團,有待後人破解。
更多有關孝莊內容,敬請關注《玉手定乾坤:孝莊》,京東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1musnIBd4Bm1__YdW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