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末代皇帝溥儀,從小生長在宮中,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普通老百姓只是聽過的山珍海味,他早就吃的膩味了。吃多了御膳房做的菜,好像也總是那個味兒。
隨著小皇帝溥儀慢慢長大,也就聽說了不少宮中沒有的新鮮玩意兒。他聽說京城有吃西餐的,還有專供洋人吃飯的西餐廳,不禁聽了心裡貓爪撓撓的,沒吃過也沒見過西餐的他,心裡把西餐不知想像得有多美。於是他下令,設立了一個專做西餐的洋廚房,宮中人還給起了個稱呼,叫做「番菜房」。聽聽這名字,西餐廳,番菜房,從字面上看去,真的是一回事嗎?
掛起了牌子拉起了架子,那就招人吧。首先要會做西餐,然後還要做事機靈麻利的,年紀還不能太老,太老了做活兒就磨了,不中用!不過京城這麼大,洋人這麼多,找幾個西餐師傅還是能招到的。於是招了四位師傅,專門給宮中做外國風味的食物。就比如麵包,牛奶,奶油,咖啡,冰激凌,麥片等等之類,不一而足。可是這幾位會做的也就這些容易做的,給溥儀嘗個新鮮換個口味還可以。西餐的大菜他們也搞不定,四個人的架子,會做麵包牛奶冰激凌已經是極限啦。京城六國飯店的房,那廚師可是幾十位呢!
有一次,溥儀正要用中午飯。可是看著滿桌子的菜和點心,沒有一點胃口。怎麼辦呢?他忽然想吃西餐菜了。於是御膳房捉急了,怎麼辦呢?有辦法,叫外賣!於是御膳房一部分人撤做好的中菜,一部分人去六國飯店買西餐。去了飯店,飯店服務員問他們買多少,幾個人吃? 他們也說不好,就大手大腳的買了好多。飯店還要派人去給擺刀叉,御膳房的人趕緊謝絕了。刀子那可不能進宮啊,傷著皇上那可是殺頭的罪。再說,他們只是御膳房的人,沒有私自帶外人入宮的權。於是只帶了些叉子,說好用畢歸還。
御膳一大桌子
人多辦事倒也有好處,不一會兒就弄回來一大桌子西餐,擺在桌子上看著別有一番景色。溥儀看來看去,也不知該怎樣下口好。他看見一碟黃油,黏糊糊的,就對太監說,你們嘗一嘗吧。太監用叉子弄了一團黃油入口,感覺真的難吃啊,可是又不敢吐,只能強咽下去。稟報溥儀說,太難吃了! 溥儀也嘗了一口,確實難吃。他又喝了一口湯,感覺也難吃。於是溥儀就起身走掉了。這花錢買的一大桌子西餐的下場,也只能是賞賜給下人了。
可是後來溥儀學會了吃正兒八經的西餐。怎麼回事呢?原來溥儀結婚後,皇后婉容倒是有個喜好,在娘家做女兒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吃西餐。由於她的影響,以及親自給溥儀講解各種西餐的禮儀吃法,溥儀也就學會了吃西餐。後來一直到溥儀晚年,他還是保持了喜歡吃西餐的飲食習慣。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看到這裡的話,歡迎發表評論,寫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文章的話,就點贊或者收藏吧。 碼字不易,年輪小編在此謝謝大家了!(本文文字由百家號作者年輪歷史原創,配圖來自網絡。配圖如果有侵權之處,請聯繫小編刪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