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網絡營銷專家薛立新導師:教育孩子不為挫折所困

2019-07-22   中國企業發展

一、給孩子講英雄事,讓孩子讀榜樣書

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 他們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如能經常觀察和模仿身邊的或書上、影視上介紹的英雄模範人物的事跡,其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比如,無論是書,還是後來拍成電影及電視連續劇的«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主人翁保爾同困難頑強抗爭,勇於戰勝自我的精神,都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充滿信心,笑迎挑戰,披荊斬棘,開拓向前。 驗證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至理名言的強大生命力。 所以,家長平時要注重利用榜樣向孩子進行說理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逆境成才的道理,讓孩子知道每個成功的人,都是在與困難挫折的抗爭較量中,經過頑強拼搏,最終走向成功的。

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聽、看、讀一些名人傳記,英雄人物事跡影視片,讓孩子從中受到啟發,學到經驗,還可用身邊同齡人或熟人戰勝挫折的經歷來鼓勵孩子,以便為孩子抗禦挫折提供充分的心理準備。

二、教孩子獨立做,為孩子設體驗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家長(特別是祖輩)對孩子過分保護,過分溺愛的趨勢日漸明顯,致使孩子身上的嬌驕二氣「泛濫成災」,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低下,遇到困難和挫折不知所措,導致惡性事件有增無減,不少家庭可謂家教「危機四伏」,身陷「四面楚歌」之地。 為制止這種惡性勢頭的蔓延,建議家長們抓緊收起為孩子撐得過大的「保護傘」,還給孩子一方「獨立的天」。讓他們學會自我服務,學會獨立做事。 為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家長應允許並指導孩子學會「節假雙休日我當家」,讓孩子真正做「家庭的小主人」,衣食住行都可放手讓他們去自主嘗試處理,讓他們做主人的體驗過程,便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的過程。

為進一步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長還可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實際,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有可能令孩子產生挫折感的事讓他去做,並適時給予鼓勵性提示。 如孩子不愛活動,就鼓勵他每天去堅持進行一定時間的鍛鍊,孩子性格內向,就有意安排他去鄰居家借東西,孩子不愛學習,就專門限時讓他去完成一定數量的自學或讀書任務,孩子不愛動腦,就鼓勵孩子每天都必須向家長或老師發問質疑等等。通過類似種種經常性的訓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會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家長通達又樂觀,孩子受益更明顯

家長面對生活困難、工作壓力、鄰里糾紛、身體疾患等挫折性事件的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如果家長面對方方面面的挫折,抑鬱寡歡,孩子則會變得心理黯然,而家長若以通達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孩子則會學到如何戰勝挫折的經驗。 這就希望為人父母者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應做好孩子身邊的榜樣。 面對挫折,不要灰心喪氣,牢騷飛滿天,而應冷靜應對。遇險泰然,遇難敢擔,遇病不憂,遇煩不怨,用自己的言行讓孩子懂得只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生活,天塌下來也不怕,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

21 世紀是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紀。 孩子需要在與一個個挫折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挫折與機遇並存! 因此家長應教會孩子在挫折中把握每一個成功的機遇,永遠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挫折的挑戰,去執著地書寫人生成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