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流量明星徹底涼涼

2019-08-13     運營公舉小磊磊

本文內容由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創作,全網獨家原創首發,部分圖片來源於知乎。

《上海堡壘》撲了。

在預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雖然上映當天上海堡壘有近億的票房,但是從第二天開始,數據呈直接下滑。到了現在,日票房只有慘澹的幾百萬,票房能不能過1.5億,還是個未知數。

對比三四個億的直接投資成本,這次虧大發了,而這部劇也將可能成為鹿晗演藝生涯中過不去的檻,乃至一把利刃。

不足4.0的評分,使男主角鹿晗成為眾矢之的。

1

鹿晗究竟做錯了什麼?

在知乎和微博,有大量討論(批判)鹿晗的帖子。

電影《上海堡壘》雖然籌備了6年時間,但實際上開機時間是2017年9月21日,12月19日就殺青。

2017年10月8日,鹿晗公布與關曉彤戀愛。

這意味著要在3個月內拍完一部戲,還要兼顧著談戀愛,我想這恐怕不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鹿晗曾經在採訪中公開表示,「希望大家能多多體諒我,對於演技,希望你我那個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讓大家看到我的進步。」

然而,在拍攝的過程中,不僅一連8小時通宵熬夜陪女友打遊戲,直到凌晨5點才休息,完全不顧第二天還要繼續拍戲。而同時期的女演員舒淇,則曬出了自己看劇本的照片。

2017年整個10月份,只有7日和8日沒有打遊戲。

在公開採訪的時候,鹿晗還談到,在僅有的三個月的拍攝時期,還要看足球比賽直播,甚至是導演一喊「咔」,鹿晗就立馬拿出手機看比賽,即使第二天有工作也要看。

電影殺青半年後,在2018年5月南方周末的採訪中,鹿晗曾公開表示:「藝人完全就是一份職業,沒有想過要留下什麼,尤其是音樂作品,很難留下讓大家都記住的。」

從採訪對話中,其實可以看出鹿晗對於自己並沒有詳細的演藝生涯規劃,對於未來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狀態。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8月11日上映期間,導演滕華濤就票房慘澹一事在微博道歉。與此同時有網友爆出,在導演滕華濤道歉時,鹿晗晚上卻在熬夜吃雞。

這是在戲外的,而在戲內,鹿晗的演技和形象也讓人感到捉急。

不剃髮,保留頭髮(這頭髮都快遮住眼睛了),難道是為了保持英俊的形象嗎?配上那副楚楚可憐的眼神,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愛情科幻片。

我想,鹿晗最大的錯,就是沒有好作品沒有演技,卻拿著媲美一線明星的片酬了吧。

但是這一切的原罪,都是流量。

2

贏也流量,輸也流量

鹿晗,幾乎是流量的代名詞。

而流量=錢。

在百度百科,有這麼一段關於鹿晗的介紹。2014年8月19日鹿晗獲單條微博獲金氏世界紀錄微博上最多評論的博文稱號,推動了中國社交媒體的發展。

鹿晗的百科詞條瀏覽次數已超過2億,百度貼吧粉絲活躍度均排在第一,微博話題#鹿晗#閱讀量已超過300億,獲得百度「最具價值男明星」。

現在的演藝圈,誰的流量高,誰的片酬高。

流量從哪裡看?

微博數據。

鹿晗等一批流量明星在微博上建立了自己的粉絲帝國,有控評的,有刷評的,甚至出現了有組織性的追星行為。高達6000萬的粉絲數據,會讓很多人認為是一線明星。

與此同時,一旦有人在微博吐槽某個流量明星,該明星的大量粉絲立馬就會去圍攻這個人。

久而久之,微博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只敢夸流量明星,不敢說一點壞話。

而流量明星和微博本身也樂得這樣,從那時候開始,微博就已經成為了小鮮肉明星的重點陣地。

也正是因為這個,前段時間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人在豆瓣發帖問《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發帖的人恐怕真的是被微博數據給洗腦了。

如果流量明星的微博數據,真的像表面一樣牛逼轟轟,那麼鹿晗高達6000萬的粉絲,一人買張票,早就帶贏上海堡壘了。可像而知,這6000萬粉絲,參了多少水分。

流量為小鮮肉們打開了一扇星光熠熠的大門,但是他們看不到大門後面有一個沉重的無形枷鎖。

2014年8月19日,鹿晗的一條微博達到了超過1億條評論數,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這種誇張的數字再次令人啼笑皆非,如果真有1億真實粉絲為鹿晗買單,上海堡壘的票房也就不會撲街了。

從鹿晗微博主頁,可以直接上海堡壘評分頁面。有9萬多人給電影打了四星和五星好評,我想這不足10萬的粉絲,恐怕才是鹿晗的真真愛粉了。

微博這種很明顯對了兌了水的虛假數據,卻被狂熱的粉絲拿來作為成績宣傳。曾幾何時,小鮮肉玩弄流量,如今流量給小鮮肉套上了枷鎖。

3

流量明星,其實是「流量」明星

和閉環的微信相比,微博刷數據方便容易多了,這也就造成了在微博上看起來流量很大的明星,在微信中卻無人問津。

例如,看似在微博非常火的鹿晗,在微信指數中巔峰數據,只能和馬雲的平均水準比肩。

日常情況下,在微信指數中,鹿晗和鄧超、黃曉明一二線明星是差不多的。但是後者在微博中,轉發數據等遠不如鹿晗。

這個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寫過,微博轉發數據高於點贊多數是刷出來的,點贊高於轉發才是真愛粉。

流量明星特點之一,是以網絡數據的高低為成功標準,比如「微博話題數」、「打榜名次」等,但這些數據往往和作品背身的質量沒有任何關係。

這一次,上海堡壘口碑和票房爽爽撲街,用戶從豆瓣罵到微博,從微博罵到知乎。也警示了電影市場,數據≠流量,不會是票房的保證。

人傻,錢多,速來。這種時代再也回不來了。

我想,口碑撲街其實原罪不在鹿晗身上,而在於導演,在於當下的「造星運動」模式。

經紀公司推動小鮮肉,上綜藝節目,炒話題,刷數據,讓小鮮肉成為流量明星,再開始拍戲出唱片。這種造星方式比傳統的(科班畢業再拍戲)方式來錢更快更輕鬆。

由於流量明星相對傳統明星,沒有人脈資源,沒有演技,還沒有籌碼,和傳統明星比,更容易被經紀公司掌握,經紀公司也喜歡這種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流量明星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上節目,拍廣告來錢快,累死累活耗時耗力拍影視劇,本身就和流量這件事背道而行的。

《上海堡壘》撲街,真正憋屈的恐怕是那2000位幕後工作人員。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也加速了讓有演技有作品的演員,回到主流市場。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在留言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lxNjmwBvvf6VcSZrf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