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攝影群里一位老師喀拉庫勒湖的照片,我就想著有一天也能自駕走走喀喇崑崙公路,親自感受一下這座高原湖的美,看看大美新疆的邊陲風光。
這裡所說的喀喇崑崙公路,就是指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314國道(中國境內),它全程蜿蜒在雄偉的帕米爾高原上,不僅是中巴兩國聯絡的唯一陸路通道,也串聯起了中國西部邊疆最震撼人心的美景!在最近一次去喀什採訪臨近結束時,我終於擠出了一天的自由時間,便請地方文旅局的朋友帶我去喀拉庫勒湖。
大名鼎鼎的喀喇崑崙公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條國際公路,北起我國新疆喀什,經過中巴邊界口岸紅其拉甫,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程1032公里(中國境內416公里),這段公路在中國境內的最低海拔為1154米,最高海拔達4733米,是名副其實的一天邊陲天路。
據說,由於喀喇崑崙公路全程修築在帕米爾高原的高海拔環境中,在中巴兩國聯合修路時期作業難度極大。據記載,為了修築這條高原天路,先後有810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所以這條路也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我和當地的朋友吃過早飯後,帶上剛出爐的烤饢啟程前往200公里外的喀拉庫勒湖區。離開喀什不到一小時的路程,公路上的風景就開始發生變化了:路邊平坦開闊的農田變成了雄偉壯觀的山峰,枯黃的山地也被連綿起伏雪峰所取代。
不久,車開進了一處檢查站,我們要在這裡排隊接受身份驗證。排在我們前面的大多數人身著少數民族服裝。此時,除了我們之外,沒有幾位遊客,我穿著衝鋒衣站到人群中,真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我們的出現,引起了一位柯爾克孜族裝束的當地人的注意,我舉著相機,他朝我微笑。
通過檢查站後,汽車繼續在喀喇崑崙公路上疾馳。一邊走,朋友一邊和我聊天,它指著沿途一些能叫得上名字的雪峰給我看,「因為海拔高和氣候差,這段路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最難走的一程,」他繼續說,「你看,這邊的天氣太冷了,山頂一年四季都是白色的。過去在沒有柏油路的時候,全是碎石頭路。幾百公里的路,人、馬、駱駝組成的商隊最快也要走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帕米爾高原,遇到惡劣天氣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
確實,在沒有汽車、沒有防寒衣物,食水又得不到補給,甚至大雪封路的情況下,難以想像在這條環境險惡的古商道上來來往往的商隊會是何等危險!越想越覺得可怕,我下意識地裹緊了外衣,打開了座椅加熱按鈕。
越向前行,喀喇崑崙公路兩側的景象越壯觀。公路旁的雪峰越來越密集,視野越來越好,還能看到路邊一些規模不大的村莊。朋友說這裡屬於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傳統居住地,他們世世代代以畜牧養殖為生,駱駝、牛羊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財產。在絲綢之路時期,南來北往的商隊以馬或駱駝馱運物資,如果牲口中途死了,就會從這裡購買新牲口繼續趕路。如今沒有了駝隊,當地人的駱駝和馬更多地在為遊客們提供娛樂。
隨著喀喇崑崙公路近200公里上上下下的起伏,我的耳膜隨著海拔的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發生著反應。經過近5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已經從海拔1300米的喀什市區,來到了海拔3600米的喀拉庫勒湖區。站在湖岸上,沒有嘈雜的旅遊團打擾。我仰望著湛藍的天空,不遠處就是聖潔的慕士塔格雪山(海拔7546米),近前是夢寐以求的喀拉庫勒湖,一派壯觀迷人的景象!
喀拉庫勒湖比我想像中更美,之前在群里看到的照片並不能體現它真正的漂亮程度。在威風的吹拂下,水面泛起層層波浪,把後面紅白兩色大山襯托得格外壯觀。整個喀拉庫勒湖的面積有10平方公里左右,湖水最深處30多米,因湖水深邃幽黯,所以這裡也被柯爾克孜人稱為「黑湖」。
我們在喀拉庫勒湖區遇到的遊客不多,到處都安安靜靜的,只有幾處柯爾克孜族的圓頂房屋那邊有人在說話。蓋在湖區里的房子既有像蒙古包一樣的羊毛氈房,也有用混凝土建造的圓頂房,全部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牧民用來放牧用的臨時住所。
朋友帶著我跟當地人聊了幾句,她們很熱情,也很友好。據說,喀拉庫勒湖周邊有許多柯爾克孜人和塔吉克人的定居點,平時他們在周邊放牧,旅遊旺季時,也會給遊客提供騎馬、騎駱駝環湖的服務(騎駱駝轉湖一圈大約5小時,騎馬3小時)。
和其他著名自然景點人滿為患的情況不一樣,由於喀拉庫勒湖地處邊疆地區,旅行團最多走到喀什,這邊一般不會來,散客如果不是自駕游,也很難走到這裡,所以喀拉庫勒湖才能保持如此寧靜的原始狀態。(Tips:喀拉庫勒湖區目前只有一家餐廳,如果遊客有需要,也可以去周圍的牧民家用餐,當地人熱情好客,一定不會拒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