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衣服破爛,老師以為家庭困難約談家長,發現媽媽一身名牌

2019-11-03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很多的家長都認為兒子應該"窮養",只有"窮養"出來的兒子才能夠學會自立自強。但是家長對"窮養"產生了誤解,窮養並非指給孩子創造"窮"的條件。

案例

小軍今年8歲,上了二年級。引起老師注意的是,小軍每天穿的衣服總是破破爛爛。而當周圍的同學都開開心心圍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小軍總是形單影隻,偶爾被同學欺負也不反抗。

老師以為小軍因為家庭困難產生自卑的心理,就約談了他的父母。卻發現小軍的媽媽一身名牌,老師十分不解,將情況講給家長聽。小軍媽媽表示:"為了讓孩子能夠自立自強,所以就採取了窮養的方式。"

老師十分無奈,她明白小軍家長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但卻用錯了方法。那"窮養"孩子到底是個什麼"窮"法呢?

分析

一、正確的窮養是什麼樣的?

1、在生活上"窮助"孩子

所謂的窮養,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給予孩子"窮幫助"。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力所能及一些日常生活行為上,不要爭搶著幫孩子完成,也不要過度的干預孩子的行為。無論孩子完成的程度和方式如何,家長都要放手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完成。很多的大學生依然不會洗衣服、疊被子,這主要源於家長對孩子獨立生活的"富養"。所以家長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像洗漱、吃飯、穿衣服、整理書包、等,都要讓他們自己去完成。這能讓孩子在能力方面"富裕"起來,養成獨立的品質。

2、在要求上"窮應"孩子

如今因為經濟條件的提高,很多家長都會儘可能的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家長希望能夠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這就慢慢的演變為溺愛。這樣的孩子學不會靠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所以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時,家長要學會"窮應"。例如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家長就要學會拒絕不盲目去答應。這樣的孩子才能夠正確的辨別什麼要求是對的什麼要求是錯的。

二、哪些方面不能"窮養"兒?

1、內在品質要"富養"

所謂的"精神"主要指的是孩子的一些內在品質,例如自信、勇敢、獨立等。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窮養是指外在著裝,實際上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精神教育,在著裝上讓孩子穿得乾淨整潔,和其他的孩子保持同個水平即可。這種教育才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2、興趣上要"富養"

興趣是一個孩子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個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就要看他對哪方面存在興趣,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一定不能阻擋孩子去追求。如果孩子尚未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多方面的東西,從中發掘出孩子的興趣。當然絕大多數興趣是需要靠金錢支撐的,在這方面,家長要學會"富養"孩子。

3、外在氣度要"富養"

一個孩子的眼界影響了他發展的高度,所以男孩子一定要眼界開闊,這樣的孩子能夠清楚的看清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會被眼前短暫的事情所牽絆。所以家長要孩子多見識世界,讓孩子在氣度上變得寵辱不驚。越有見識的孩子,身上越有大氣度,他們更會懂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去也能創造精彩的生活。

總結

窮養並非指物質上對孩子過分的苛刻,如果家長"斷章取義",容易導致孩子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eedkG4BMH2_cNUgma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