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罈子肉,純正青島特色的罈子肉!
中山路上的劈柴院現在已經成了旅遊景點,但是裡面基本已經沒有青島本地人開的老店,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經營,很多老店早已經搬出來或者直接消失了。
讓我日思夢想的是曾經劈柴院裡的罈子肉。
小時候,周末能去中山路的新華書店買本書,到環球買支筆,運氣好還能混上件新衣服,最後到劈柴院裡吃碗罈子肉,那簡直就是最完美的周末,幸福感能持續半個月。
當年那碗罈子肉每次吃的時候都很珍惜,先把湯泡米飯,感受肉湯拌飯的香,然後如數家珍的、小心翼翼的吃著為數不多的肉塊兒,最後一滴湯一粒米都不剩。
這幾年,做罈子肉的店已經越來越少了,也許大家對於大碗煮肉已經沒有什麼需求了。
搜遍了某點評也沒找到幾家,即便是有評價都不是很好,這家海泊橋罈子肉也只是三星好評。
罈子肉15塊錢小份,22塊錢大份,可以加兩塊錢添份菜。因為被一些老味道傷過胃,所以還是謹慎的點了小份。
雖然我看到自製丸子、雞爪飯這些字眼,一度把持不住自己。
除了套餐這家還做炒菜,簡單的擺在冰箱上一些食材,擺了幾個餐卡,就這麼簡單。
收銀台旁邊是小涼菜,3塊錢一份自己隨便加。
畢竟都是半成品,所以上菜很快。17塊錢的小份罈子肉套餐,真的超出我的預想了!
滿滿的一砂鍋的罈子肉,除了肉就是肉,沒有任何墊底充數的。
這碗罈子肉很好的還原了曾經劈柴院裡的那個讓人垂涎欲滴的場面。
就是這砂鍋太新了,記憶里的罈子肉砂鍋邊緣都是坑坑窪窪的,好像越舊的砂鍋裝的罈子肉越香。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的方方正正、有稜有角,用筷子夾起來,就能感受到肉已經燉的很軟嫩了。
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非常入味!是我想吃的那碗罈子肉!
吃一大口肉再喝一口鮮美的湯,簡直是肉食愛好者的狂歡。
別看其貌不揚,但是一口奪魂啊。進門前不屑地說絕對不吃的小夥伴,嘗了一口後,毅然決然的搶走了我面前的米飯。真香!
琥皮豆腐,就是滷豆腐,裝在很有年代感的電飯鍋里。
五塊錢一份分量真的很足,五塊兒大大的滷豆腐,在一個小盤子裡壘成了小山。
豆腐能做出肉的口感,那真是太感人了。
雖然叫海泊橋罈子肉,位置卻在四方的方中圓商圈里。店裡的裝飾很普通,甚至有點兒過時,搖頭風扇幾乎沒有什麼作用,吃完飯幾乎一身汗。但誰讓我饞這麼一碗罈子肉了呢。
雖然不是劈柴院的那家老店,但這碗只有在青島能吃到的罈子肉,也算是滿足了一個小小的心愿,畢竟有些童年的美食,只能存在記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