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丙安古鎮之行。丙安古鎮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丙安古鎮可是我們貴州的四大古鎮之一,距離赤水市幾十公里,歷史上的交通不便,讓它基本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原貌,旅遊體驗極佳。
現在的丙安古鎮早已是水陸交通便捷,從赤水去丙安古鎮最方便了,在赤水旅遊長途客運站坐到丙安古鎮的專線公交車,60分鐘就到了。
古鎮建於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環水。砌石為門,壘石為牆,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經千年風霜,仍穩如磐石。以前越是因落後而保持原貌的地區,恰恰是現如今最具旅遊魅力的目的地。
遊客走過鐵索橋,進入古寨門——太平門後,是一條150米長的老街,叫做葫蘆街。我預定的客棧,就在這條老街上。我到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客棧大門敞開著,空無一人,街上也看不到人,有些人家門前還擺著小攤子,簡直就是「無人售貨一條街」啊!我也就放下背包,出來拍幾張照片。
這就是小鎮唯一的主街——葫蘆街,剛從太平門走入老街,幽幽古色的石板街就似「一線天」,狹窄小巷盡頭有處急轉彎,但只要你走近再拐個彎,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寬敞石板街出現在你面前。這神奇的三小段街路就構成了一個倒掛的「葫蘆」形狀,上大下小,因而得名「葫蘆街」。
無人一條街,真是奇怪了。家家戶戶把貨品就這麼擺著,大門都不關,人影都不見一個,就這麼放心嗎?
這個小超市裡也是空無一人,這是玩無人售貨嗎?後來客棧老闆告訴我,小鎮上就是這樣,大家彼此都太熟悉不過了,一般也不關門,中午大家吃飯睡個午覺,外面的東西也不會丟。
古鎮里顏色最鮮艷的攤子。客棧老闆告訴我,這裡都是原住民,一般家裡都有塊田地,家裡的年輕人一般在外打工賺錢,所以對小鎮上的攤床小店什麼的,並不太上心,有得賺最好,賺不到也沒關係,少了功利心。
所以我在古鎮上看到的日常就像這樣,鎮上的原住民們悠閒安逸地生活著,生活節奏很慢。這裡展現的是與大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難道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世外桃源嗎?
客棧旁的大姐,在我印象里,這個孩子的腳都沒沾過地兒,一直就這麼寵溺地抱著,估計是大孫子吧。
我住的木崖子吊腳樓客棧旁,也正在裝修,打聽了一下,也是要做吊腳樓客棧。由於古鎮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築材料只能運到後山半山腰處的公路上,需要人工搬運到鎮上,這兩位大哥很是辛苦,靠力氣吃飯了。
這是古鎮上最常看到的景象,大家茶餘飯後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逗逗孩子、聊聊天,一天就過去了。
老奶奶在曬太陽。在遊客眼中,古鎮里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這裡的原住民並沒有把這裡當做景區,只是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有些古鎮景區的改造差強人意,遊客購票進入後,只剩下赤裸裸的顧客和商家利益至上的關係,令人大倒胃口。
在丙安古鎮上,原住民的生活永遠是主流,這不,每逢陰曆三六九,都會有個集市,這個大集可不是給遊客看的,是古鎮上多年的老傳統,本鎮的人和周邊山上村子的老百姓,都會興致勃勃地逛大集。
原住民的趕大集,除了購物外,最重要的是老朋友們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中午一定要吃一碗特色的豆花飯,要上一碟蒸菜,喝上一碗老酒才過癮。
與其他景區相比,這裡沒有什麼夜生活,也談不上什麼夜景。原住民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逸得很。
漂亮能幹的客棧老闆娘正在客棧門口逗著別人家的孩子,老闆娘有一兒一女,小兒子明年上初中了。
客棧大廳里不時跑進來幾個頑皮的孩子,一路嬉笑打鬧,讓古鎮充滿了生機。
鄰居家裡在輔導孩子做作業。
老奶奶在準備洗腳休息了。這就是丙安古鎮,這是一個最「忽視」遊客的地方,這裡展現的是千年古鎮日常的原生態,這才是遊客最想看到和體驗的煙火氣。
這樣忽視遊客的古鎮,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