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武漢滿一個月了,成長了

2020-02-29   網連中國

時間:2月27日

地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記錄人:上海市青浦區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山青浦分院 王菊莉

2月27日,從年三十晚上出發,大年初一凌晨到達,我來武漢已經35天了。

2月24日,援鄂滿月當天,臨時黨支部舉行了第二次的黨員會議,傳達了各級領導對我們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重視。黨支部考慮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仍嚴峻,決定隊員們住宿必須一人一間。除了當天正在上班未參加的黨員外,青浦區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黨員無一缺席、無一反對,上下一心,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決定,帶頭搬到距離醫院十二公里遠的賓館,絕不讓病毒有可乘之機。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下班後,安靜時,我也會感覺緊張、恐懼,但是我們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後盾,國家持續不斷改善抗疫、防疫舉措,病人、醫護人員、保潔人員和疾控人員等方方面面都被考慮到位,無一疏漏,嚴密保護。

經過一月時間,原本就不多的1860型N95口罩,越來越捉襟見肘,僅能供少部分進病房的醫護人員使用,大部分醫護人員已經開始使用9132型N95口罩接觸病人。對此,隊里姐妹們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全情投入疫線工作。作為這次援鄂護士里的老大姐,我對她們無比敬佩,但也心懷憂慮和愧疚。

磨合了一個多月,病房中各項工作程序越來越流暢;醫護患者之間的配合越來越密切。我們這組中小惠是主班能手,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茬」,並及時消滅在萌芽中。小明是病房裡的開心果、話癆子,只要她在,病房裡總會不停地傳來她聲音,「今天怎麼樣?咳嗽還好嗎?水有沒有多喝點?有沒有亂跑?……」病人在她的「關心」下都會乖乖配合。陶老師,浦東肺科醫院護理部主任,她既能進病房又能出外圍,接手病房後的第一個班就由她和另外幾位護士一起擔下來的,是我們病房的真正「奠基者」!同時,她也架起了醫生和護士之間的良好溝通橋樑。在我們眼裡,只要有她在,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2天病房裡又連續收了十幾個病人,其中有一個病人剛來,呈昏睡狀,沒有身份信息,經過多方聯繫,終於找到了焦急的家人。原來老人家患有精神分裂症,之所以昏睡,是因為她長期口服奧氮平的緣故。老人家的小輩知道她已經被金銀潭醫院收治就放心了很多,在給老人送尿布時,還附了便簽感謝我們醫護人員。老人沒有自理能力,從喂飯到排泄都由我們負責,為了能讓老太太吃飯不嗆著,病床床頭又不能搖高就想辦法挪床換位;翻身沒有翻身枕就把拿來「家」里的「糖果枕」就地製造。

專心於工作中每一個時刻、每一樣物件、每一件事情時,我們早已習慣身穿三層仍能身輕如燕;習慣用嘴呼吸仍能霧裡看花。一切都如武漢的天氣那樣,雖有晴雨冷暖不定,但陽光終將會普照大地!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