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武漢封城前後

2020-04-08     三聯生活周刊

本文為讀者投稿,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小象

從1月23號封城至今,我一個人在武漢滯留了60多天,有生以來第一次獨自過年,心理歷程也是跌宕起伏,從剛開始的恐懼煩躁,到後來慢慢習慣、平靜,到現在看到黎明前曙光的激動,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離群索居,一切回歸到了生命的本質,每天要操心的就是吃什麼。時間仿佛是靜止的,感受不到今天跟昨天有什麼不同,對明天也沒有任何期待。只是最近發覺往日的寒風吹在臉上已有暖意,遠處樹上的葉子也添新芽,才驚覺春天已悄然而至。

1月23號那天我正準備回老家,車票已買好,東西已收齊,老公已先將寶寶和婆婆送回去,準備這兩天回武漢,他過年要值班。誰知,一覺睡醒,武漢竟然封城了。趕緊打客運站客服電話,外地車不能進來了,只能退票。我自是不甘心,又去各個平台約車,不在乎價格,只要能回去。順路的車主不少,但沒有任何人接單。只好作罷,就在這時我還沒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只為自己沒能起早點約車回去而懊惱煩躁,卻沒有想到封城背後是生命的危在旦夕。

2019年12月左右網上就出現過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我當時只是匆匆掃了一眼,篇幅不多,跟普通的報道沒什麼區別,很快就湮沒在不斷湧出的各種新聞頭條之中。我沒覺得這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更確切地說,我們都這麼認為。當時,一個在深圳工作的同學還特地就此事詢問我武漢的情況,糾結過年要不要回來,我回答一切正常,心裡還隱隱覺得她有點過於小心了。12月24日晚上,我們辦公室還一起出去聚餐,25日是聖誕節,地鐵上人都擠爆了,重要的公交車站和地鐵口甚至出現警察在維護秩序,沒有一個人戴口罩。12月底到1月中的這段時間,我身心疲憊,來回奔波於兒童醫院,家和公司之間。首先是我口腔潰瘍外加扁桃體發炎,疼得吃不了飯睡不著覺,後來我寶寶突然急性腹瀉,檢查出來是輪狀病毒感染,拉了一個星期的肚子剛好轉,又感冒咳嗽,咳出了肺炎,還好吃了幾天藥沒事,又去醫院複查了一遍才放心。期間,我和我婆婆倆人輪流感冒,此消彼伏,不停地交叉感染。直到1月中旬,才算消停,老公送他倆回老家。那天我們一起去的傅家坡客運站,因接近年關,到處是人,候車廳里擠得水泄不通,沒有一個人戴口罩。

寶寶回老家後,我才有空喘口氣,感冒也總算好徹底好了。這時我發現,公交地鐵上開始有人戴口罩,辦公室里的同事也開始戴了,但並不以為意,戴了眼鏡又要戴口罩確實不方便。我在協和醫院附近上班,為了抄近路,經常從醫院裡面穿過去。17號周五,我突然注意到協和醫院背面的發熱門診人滿為患,甚至排到了外面的人行道上,之前裡面是空的。我有點害怕,不敢再靠近醫院,從外面繞了一個大圈到地鐵站。網上關於病毒的話題多起來,大家開始瘋搶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我也趕緊去藥店買口罩,才知道N95的早就斷貨了,跑了兩家終於買到一百隻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還是調貨過來的。21號周一上班時,協和醫院發熱門診的人似乎更多了。我捂著臉,遠遠地快步走過。辦公室里的同事人人自危,大家都無心做事,討論能不能跟老闆申請提前放假,因為按照國家規定,我們要上到24號。22號,氣氛明顯不一樣了,地鐵空了一半,幾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快到公司時,收到消息,我們提前放假。於是原路返回,大鬆一口氣,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老家。

誰想到會在太平盛世的年代碰上封城呢?我對非典沒有太多的印象,那時在上初中,只隱約記得媽媽用八四消毒液拖地的背影和拖到院子裡曬太陽殺菌的大小家什。這次似乎不一樣了,封城的消息像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全世界都炸開了窩,大家在各社交平台上四處逃竄 ,奔走相告,各路信息鋪天蓋地,造謠的,闢謠的,不辨真假,時而讓人心驚膽戰,時而讓人憤怒不已。2019年在這一片吵鬧之中匆匆走完,歷史的車輪繼續駛向2020,並不為人間正在上演的一幕幕生離死別而停留一秒。

大年三十,我將從物業領來的福字貼在了大門上,然後一個人看完了春晚。以前都是在老家過年,整晚的煙花爆竹聲吵得讓人難以入眠,今年異常安靜,上千萬人的武漢市沉默了。大年初一,我挨個兒給親朋好友視頻拜年,大家出奇的一致,都說響應政府的號召,今年不拜年,不串門。包括我那八十多歲,大字不識一個,從未出遠門的外婆,一臉嚴肅地叮囑我好好在家呆著,不要與外人接觸。

所幸,我們小區有超市,過年這幾天還在營業,我屯了不少生活物資,正式開始了宅家生活。春節假期那幾天過得有點頹廢和無聊,平常被帶娃和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日子,一下子空閒下來,有點不知所措。於是充了個電視VIP,跟風追了幾部劇,好久沒有這樣為了打發時間而看電視了,剛開始還看得津津有味,連著看幾天就覺得沒什麼意思。於是翻出之前買的學習書籍,從頭開始學習,又重新撿起晨讀的習慣,心裡踏實多了。二月初我們正式開始在家辦公,生活又忙碌起來,工作上出現了很多之前沒有碰到的新知識,充滿了挑戰,我只能邊干邊學。這段時間是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是形勢最複雜的時候,各種問題接踵而來,疑似病例和確診人數不斷被刷新,醫院如同「人間地獄」,醫生護士不眠不休,日以繼夜地和死神賽跑,醫療和防疫用品短缺,居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相關部門醜聞頻出。武漢一下子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大小事情,稍有不慎就會被無限放大,群起而攻之。屋外狂風肆虐,雨雪連綿,室內心驚膽戰,度日如年。全國各地不斷增派醫療隊來支援湖北,同時捐贈各種愛心物資,我們社區免費發放了多次,為我終日只有蘿蔔白菜的餐桌添上了些許顏色。當然,還有海外華僑華人和國際友人及邦國,在此次抗疫中都給了我們莫大的支持和慰藉,當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日本救援物資漂洋過海來到國人面前時,無人內心深處那腔忽視已久的人文情懷不被觸動,感受這份沉甸甸的精神力量。隨著火神山和雷神山及方艙醫院的相繼建立和投入使用,病人都能得到有效收治,抗疫走上正軌,形勢開始好轉。

同樣好轉的還有我的生存技能和精神狀態。剛開始還是老老實實地煮飯炒菜,後來看到網上的各種廚房秀,實在按捺不住,嘗試起了蒸饅頭,已經蒸出了牛奶饅頭、南瓜饅頭、紅薯饅頭、紫薯饅頭、山藥饅頭,效果都不錯。對大白菜梗、圓包菜、紫甘藍這種物美價廉營養豐富但難以馴服的食材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口味的烹飪方法,和饅頭搭配,簡直完美。另外,還學會了泡蘿蔔,炒核桃仁,番茄醬拌面,鹵豬肉皮,泡奶茶,紫薯湯圓,就等全家團聚時大顯身手。當然,跟朋友圈裡的烘焙,炸油條,做涼皮相比,我這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極大地增強了我自己動手的自信心。吃飯解決了,但心理問題來了。官方解封日期一次次往後推遲,隔離的日子看不到盡頭,各種各樣的負面消息,加上對親人的思念和工作上的憂慮,我開始失眠、沮喪、焦慮,不良情緒像潮水般湧來,侵蝕著本來就不多的生活熱情。慢慢地甚至出現消化不良,頭疼,四肢乏力等症狀,於是我天天疑神疑鬼,時不時摸摸自己是否發燒,感受一下呼吸是否順暢。

焦慮的日子裡,我開始閱讀王陽明和他的心學,看他如何頓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以及他如何運用心學的力量去處理現實中的問題。又去看《傳習錄》,希望能略懂一二。值得肯定的是,王陽明提出的「事上磨」,讓我調整了對待工作的心態,不再懼怕矛盾,而是坦然面對冷靜處之。這時,一線也頻頻傳來捷報,疫情已得到控制,武漢的確診病例不斷下降,除湖北省以外地其它地區開始陸續恢復正常生活。屋外陽光明媚,鳥語蟲鳴,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當我寫完這些文字時,武漢正在慢慢恢復生機,關乎國計民生的企事業單位開始有序復工,公共運輸陸續恢復運營,持有相關材料可以進出武漢,江城終於有了人間煙火氣。通過這場浩劫,或許我們該懂得平日裡不在意的其實最可貴,陽光下的漫步,自由自在地呼吸,闔家團圓的一頓飯,費心追逐的反而可有可無。這些日子,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孔子與弟子的那場對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可見,聖人也難卻常人之情。

「失而復得」 簡簡單單四個字,其中的艱辛卻難為人所知,當我們重新過上平靜的生活,確實需要捫心自問,誰是最可愛的人?


《三聯生活周刊》頭條號【粉絲信箱】開通啦!

如果你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如果你關注民生話題,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將你的聲音與態度凝結成文字,隨時給《三聯生活周刊》頭條號投稿!粉絲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註:頭條號投稿欄目還處於試運營階段,故不設稿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HldXXEBnkjnB-0z7Ebv.html




















野生動物世界

2020-04-15

唐茶穿越指南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