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總面積9.4萬公頃,其中以落葉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樺林為主的風景林面積7.1萬公頃,草原面積1.5萬公頃,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共有6大景區104個景點。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總面積9.4萬公頃,其中以落葉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樺林為主的風景林面積7.1萬公頃,草原面積1.5萬公頃,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共有6大景區104個景點。
自然氣候獨特
塞罕壩按地形分壩上、壩下兩部分:壩上是內蒙古高原南緣,以丘陵、曼甸為主,海拔1500-1939.6米;壩下是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交匯處,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年均氣溫-1.4 ℃,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分別為30.9℃和-43.2℃,年均無霜期60天,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因此,雖地處華北,靠近京津,但其氣候特點知與東北大興安嶺相近。夏季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冬季寒冷,積雪時間長達7個月。如此獨特的氣候,再加上優美壯觀的森林草原景觀在整個華北地區均屬罕見,實為夏季避暑度假、旅遊觀光,冬季滑雪狩獵的理想之地。
自然景觀豐富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地形上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交匯處,在植被上處於森林草原過渡地帶。因此,造就了這裡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公園9.4萬公頃的範圍內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有一望無際的林海,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廣袤草原。遊人不出森林公園,即可觀賞多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微觀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眾多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所在的地方在距今300多年前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闢為「木蘭圍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 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旅遊為主要內容的「木蘭秋獮」,共舉行了105次。
1690年,這裡還發生過舉世聞名的「烏蘭布通之戰」。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為這裡留下了眾多的古蹟遺址,如亮兵台、將軍泡子、十二座聯營、塞北佛石廟、翠花宮等,還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滿蒙風情濃厚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相連、這裡滿、蒙、漢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別是滿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較突出。
遊人到此,可以品嘗各種滿蒙風味的飲食、小吃,參與滿蒙民族的賽馬摔跤、敖包會等系列活動,開展民族風情旅遊,這也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不同於其他森林公園的特色之一。
野生動植物繁多
塞罕壩在動物地理上屬華北、東北和蒙新三個動物區系的交匯處;在植物地理上,不但是內蒙古、東北和華北三個植物區系的交匯處,而且有西北和達烏里成分,因此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獸類11科,25種;鳥類27科,88種。其中重點保護動物國家二級5種,省級2種。
國家保護動物獸類有馬鹿、黃羊等;鳥類有灰鶴、蒼鷹、紅腳隼、黑琴雞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豬、猞猁、狍子、艾虎等;鳥類赤麻鴨、綠頭鴨、環頸雉、骨頂雞等。有自生維管植物81科、312屬、659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野生花卉植物:金蓮花、銀蓮花、二色補血草(干枝梅)、翠雀、映紅杜鵑、錦帶花、胭脂花等。
藥用植物:金蓮花、細葉白頭翁、升麻、草芍藥、黃芩、柴胡、剌五加、野罌粟等120多種。山野菜植物:蕨菜、升麻、小黃花菜、蒲公英、河北大黃等。釀造果醬飲料植物:秋子梨、楔葉茶藨子、山杏、沙棘、東方草莓等10餘種。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百里香、地椒等。主要造林樹種:華北落葉松,落葉松、長白落葉松、日本落葉松、樟子松、雲杉、黑松等。一九八九年國家批准在塞罕壩建國際狩獵場,這是華北地區唯一的一家國際狩獵場。同時也成為塞罕壩森林公園所特有的優勢旅遊項目。塞罕壩廣闊的林區中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具有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基礎設施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距首都北京僅460公里,距旅遊名城承德市僅240公里,交通方便,柏油路直通公園內部。從北京市乘汽車用6小時,從承德市乘車用3個小時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