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教育思呈說(原創)
之前在商場看到一個媽媽和奶奶帶著家裡的孩子,逛商場過程中,孩子一定要買其中一個玩具,媽媽和奶奶不論如何勸解孩子都不聽,最後孩子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媽媽最終無奈又惱火,由孩子的性子來吧,隨手給孩子兩巴掌之後媽媽就走了,奶奶就留下一直在勸解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自己家孩子發脾氣的現象,也有的孩子因為在家中,有些事情不滿意就會吵,父母發脾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現象。發脾氣的孩子就一定是壞孩子嗎?孩子又因為什麼而發脾氣呢?
第一個原因,因為孩子的能力有限,當他有需求,餓了,睏了,累了或者在環境發生變化,受到應激反應時,都會讓他的內心難以接受,這時便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用發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另一種原因,因為具體的事情而引起的,比如孩子想要玩具或者孩子想要父母聽從自己的安排,這時就會出現大哭大鬧,引起家裡人的關注。
對於孩子的哭鬧和壞脾氣父母一定要能夠理解,發脾氣不一定孩子就是壞的。只不過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也要通過一些表達來宣洩出自己的情緒。
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另一方面又要學會糾正和改變孩子的做法。所以,對於正在發脾氣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一,可以先不要理睬他,當孩子發現沒有人關注他,自然孩子就會停,要讓孩子心裡清楚,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有你認真地說出來,媽媽才會聽得見。當孩子認為哭鬧成為一種手段時,那麼,孩子就會把發脾氣當成自己的殺手鐧,拿出來威脅自己的父母。
第二,可以用轉移的方式讓孩子停止哭鬧。比如給孩子提出一個建議,或者做出一件讓孩子比較感興趣,又沒有發生的事情。用延遲滿足來給孩子的內心緩解他的情緒。
第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孩子在哭鬧一會之後,父母一定要告訴他,父母是愛你的,擔心你的,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同等高度,認真的告訴孩子,發脾氣是沒有用的,你生氣媽媽也是能夠感受得到你的心情,媽媽願意和你共同去解決,短暫的離開或者讓孩子哭鬧一陣之後,再讓他去知道父母是愛他的,對孩子的內心健康會有所幫助。
第四,父母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轉換情緒。比如來逗一逗孩子或者用一個幽默的小笑話來緩解和孩子之間的尷尬。
對小孩子來說,想要改變是非常容易的。但一定要記住,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試圖和他講什麼道理,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的情緒比較低的時候什麼都聽不進去,等事情過去了再和他平心靜氣的去聊,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父母一定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引導,不要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直接被負面情緒所點燃了,這時父母生氣就可能引發更大的戰爭。
第一,讓孩子把情緒宣洩出來。
當人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內心積壓的負面能量會很大,如果得不到宣洩對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哭鬧,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大聲的喊出來,生氣就是生氣,當孩子發泄完了,再去和孩子想生氣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這時就沒有那麼重的負面情緒了。
第二,讓孩子能夠找到傾訴和發泄的對象。
這就如同人在壓力大的時候,要找一種方式釋放出來是同等道理,當孩子不開心時,可以用東西來宣洩,但不可以做出暴力的行為,也可以用訴說的方式,比如讓孩子對著自己的玩具去訴說這件事情,只有當內心的情緒釋放出來,孩子的內心才能得以緩解。
第三,不要給孩子貼負面的標籤。
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永遠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甚至對自己的做法那就更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認為孩子性格怎麼這麼差,脾氣為什麼這麼不好,為什麼這麼愛生氣,要能夠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而情緒沒有好壞。只有適當的調節,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第四,不要否認孩子的壞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尤其孩子不停地哭鬧時,很多父母沒有耐心,就會直接和孩子說「你給我憋回去」或者「你在哭,我就走」這些狠話,對孩子來說只能加重他的內心傷痛。孩子本來已經很難過了,再加上父母對他的批評,甚至還要離開他,只能加重孩子內心的無助。沒有辦法讓孩子能夠得到緩解。想要讓孩子的內心能夠得到緩解,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愛的支持。當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時,讓孩子能夠正確的看待情緒,讓孩子哭出來也許才是最容易化解情緒的。
對於小孩子來說,管理好情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鎮定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作為父母一定要能夠幫助孩子去調節好情緒,讓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心態,這樣的孩子才能夠更容易幸福和成功。在生活中父母也不妨給孩子做一個正面的積極引導。不要在孩子面前亂發脾氣,更不要在家中出現經常吵架的形態,這只能讓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變得越來越暴躁。發脾氣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能夠掌握好自己情緒的人一定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學會培養孩子的情商管理,讓孩子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在未來才能夠容易收穫成功。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