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通社首發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航通社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航通社
書航 12 月 18 日發於北京
今天,微信開放了安卓平台 7.0.10 版本的內部測試。安裝之後,可以看到的一些小變化是多選信息、查看圖片、視頻等介面的微調。
但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手機是 Android 10(Q)以上並開啟了深色模式,那麼你就會發現這一版本最大的一個改變:整個介面都變成了深色。
深色模式——夜間模式——暗黑模式——黑暗模式——隨便你怎麼說啦,反正它已經被微信用戶期待了很久。但微信開發團隊一直不喜歡這個想法。今年4月5日,微信團隊曾發微博說:
為什麼沒有夜間模式?你的夜晚太珍貴,我們不忍心占用,更不願意成為你#半夜醒來看手機的原因#。願你每夜好眠。
似乎每一個微信用戶都想去當微信的產品經理。貴為產品經理之神的張小龍以及他的團隊,以沉默和克製作為回答。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人來解釋這個做法的合理性。
但是,在當地時間6月3日,蘋果WWDC 2019宣布iOS13確定引入全局深色模式之後……
微信就把上面那條微博刪除了。此時距離微信團隊傲嬌且拖拉地推出最新的深色測試版,還有小半年。
2019年,蘋果的iOS13、macOS Mojave及更高版本,和Android Q作業系統一起,將黑暗模式帶到了手機螢幕。而上一年 Windows 10 的一次更新,已經將黑色介面帶入了PC。
隨著系統級別的支持,其他主流應用程式的適配也陸續展開。今年穀歌的Gmail和Chrome瀏覽器、聊天工具slack、telegram、微軟的Edge瀏覽器和Office移動版App都「黑化」了。Youtube今年全面引入了網頁版、手機和平板統一設計的新介面,其深色模式只對本機生效。
Twitter在2019年的大改版,是將所有端統一設計,並且全都使用Web代碼輸出和封裝,由自適應的網頁版一次性生成手機、平板、PC和Mac客戶端。在2019年,灰藍色的深色模式進一步改成了完全黑色。Facebook全系列應用雖然進度稍微緩慢,但到12月份的時候,也已經基本完成了向黑色模式的轉變。
在國內,知乎什麼的很早就提供黑暗模式。微博國際版很長時間內都是唯一提供深色模式的官方客戶端,引發不少人下載這個沒有超級話題等功能的版本。但現在,所有的客戶端都可以調深色了。
有一個網站 darkmodelist 指出了用戶如何手動或自動調整為黑暗模式的方法,涵蓋過百種跨不同平台的常用軟體和網站。
甚至如果有的人,或者有的應用無法切換到黑色模式,還會遭到嘲笑。Mashable 的文章里提到,下面這位電競選手就因為使用亮色模式受到了來自親友的暴擊。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初寫了篇文章,從各個角度倡導黑色模式的好處,結果被嘲笑說,《日報》自己的 App 就不支持黑色模式。
所以,深色模式為什麼在今年總算推廣起來了呢?你可以說因為 iOS 系統支持了。但為什麼 iOS 和其它作業系統要做這個功能呢?之前大家用給殘疾人的「高對比度」不也能湊合?
就像微信團隊在上面那條微博中所說到的那樣,給你的手機使用黑色模式,有一些人可能是為了美觀,但更多人是為了在夜間不開燈時使用螢幕。
國家 GB50034-2013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規定,住宅起居室書寫、閱讀照度標準值為300lx(勒克斯),臥室閱讀時為150lx;一般閱覽室、辦公室、商店營業廳、旅館房間寫字檯、教師照度為300lx,高級閱覽室、老年閱覽室、高級辦公室、設計室、美術教室、計算機教室、電子閱覽室、黑板區域等照度為500lx。
即使你不知道照度標準具體有多亮,也可以參考一下——只有在亮度是打開了燈以後的臥室 4 倍的環境下,才是適合看手機、看電腦的環境。然後你告訴我你還要把燈關了?
科學家都建議人們需要在光線明亮的環境閱讀,這樣才會減少近視的發生。小時候我們收看的動畫片,也會有一個提示說,好孩子需要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之下收看。
有一些亮度不夠的環境下長時間用眼,比如說在網吧長時間打遊戲,甚至有可能造成視網膜脫落等嚴重的後果。
只不過,2019年深色模式的大普及,體現了大家活生生的需求就擺在那裡,而這種需求是不以手機廠商、產品經理或科學家的意志為轉移的。
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需要在暗光線中不開燈的使用手機,同時不給他人造成打擾。比如你想在伴侶熟睡的時候玩一會手機,就是最簡單不過的理由。
而且,因為現在手機的螢幕越來越大,已經接近於以前的平板,所以在一個需要保持黑暗的環境當中,你會更容易干擾到他人。無數的手機像星海一般亮起,只有在演唱會才令人接受,換成在看電影、演出的過程中,就很失禮了。
不用亮色模式看手機,似乎應該成為文藝場所除了不大聲喧譁、不接聽電話、手機調至靜音震動模式之外的一項新準則。
引入黑暗模式還可能會讓另一些長期使用螢幕的工作者得到好處,比如人們熟知的程式設計師。
程式設計師們留給外界一個典型的形象,就是要在面前豎起2~3塊螢幕,其中至少有一塊螢幕用於碼代碼,另外一塊螢幕用於編譯和預覽結果。
程式設計師們喜歡把等寬的字體,用黑底白字的方式來顯示。這一部分是歷史習慣轉化而成,因為早期的電腦介面只能以黑底白字的方式來顯示。
另一部分則因為,在這種有別於其它頁面的顯示模式之下。他們的思維和精神都能夠被充分喚起到工作狀態。實際上還有程式設計師反問社長,我們這些做文字工作的人為什麼習慣用白底黑字。
——這可能是因為Word就是這麼設計的,而Word這麼設計又是因為實體紙張是白色的。這也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那麼,圖像工作者呢?他們的畫布,黑底和灰白底的都有。很長時間裡Photoshop都是跟隨作業系統,有灰色的底部。
不過最近,Adobe家的產品都有4種深淺不同的顏色讓藝術家隨便選,但默認的底色是深色底。
總而言之,使用深色模式可能是一種需求,一種習慣,或是一種時尚。不管怎麼說,2019年是這個潮流的起點。
為了適應這波暗黑的潮流,人們已經討論了很久。有一些不像微信那麼一根筋的廠商,很早就開發了黑暗模式,因此也在開發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有的思考。現在,當全行業都引用黑色模式的時候,這些先行者的探索就成為了非常寶貴的借鑑。
正如阿里巴巴UED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要充分的運用黑色模式,就不僅僅是將底色調為灰黑色,將前景色調為白色那麼簡單。實際上在低對比度的情況之下,幾乎每一種在亮色模式之下的色彩,都需要被重新設計。
它們可能人眼無法區分,但是實際卻有著細微的區別。作為前端設計者來說,必須充分的把握到這一點。
俄羅斯最大搜尋引擎提供商 Yandex 有一個郵件客戶端,他們在設計這款應用的深色模式時候看到了一些更棘手的問題。
因為電子郵件是一種很古老的內容格式,絕大部分郵件模板都是在假定底色為白色的情況下設計的,所以會有一些顏色鮮艷、明亮的圖片。而且有的郵件會調整背景色,以造成在彩色信紙上寫作的感覺。
為此,Gmail 的深色模式並未將郵件正文調整為深色底。
這個時候,在基於HTML的郵件正文當中,如果只是調整文字和背景的顏色,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
郵件應用必須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修改。有的時候,他們需要穿透那些圖片的底色,將其調整為透明。另一些時候,對於已經是深色的背景圖片,就無需調整,他們需要實時的讀取畫布上面顏色的值是否是足夠深的。
總而言之,最終的結果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程度,以至於他們團隊引以為傲地編寫了一個教程。
由於深色模式現在有了作業系統級別的支持,一些常用的控制項不再需要開發者手動繪製。但是,對於上述沒考慮到變色而存留下的遺產,如何妥善地適配依然讓人非常頭疼。
有人戲稱,扁平化的潮流,讓程式設計師可以自己畫圖標畫介面,省下了美工和前端;但是修改深色模式的困難,讓前端和美工又找回了飯碗。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回這一次微信的深色測試版。在安卓率先測試的深色模式,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控制項、圖標都做了相應的調整。
今天上午,用微信打開公眾號文章和外部網頁,內嵌瀏覽器還沒有做深色適配;到下午撰稿時,瀏覽器已經對大多數網站開啟了深色適配。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問題依然存在。
距離測試版轉正還有一段時間,也許微信的工程師會花時間解決這些問題,也許不會,因為他們本來並沒想過要做這個黑色模式。
但不論張小龍和他的手下怎麼想,2019 註定是屬於「暗黑」的一年。
航通社現已入駐虎嗅、鈦媒體、36kr、介面、新浪科技、知乎、頭條號、百家號等幾乎所有媒體平台。
郵箱聯繫 / Overseas contact: coop@lishuhang.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