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一般大家認為這句話是來形容關羽的,但是事實上根據有關典籍記載,這句話說的不是關羽而是徐庶,說起徐庶,相信很多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不會陌生,徐庶字元直,是劉備手下的一名高級謀士,曾經幫助劉備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能力可見一斑。
後來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擄走,無奈之下投奔了曹操,然而徐庶卻在新野高歌自薦,到曹營一言不發,致死為給曹操獻過一策,然而這都是小說對徐庶的藝術加工,在真實的歷史上徐庶並未像小說中說的那樣神通廣大,甚至就連不給曹操獻策的這件事都有待商榷,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徐庶離開劉備之後,在曹操哪裡都經歷了什麼?
在徐庶到了曹操麾下之後,他在曹魏歷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些職位都算不得高,而曹操當時的智囊團都是荀彧、荀攸、程昱、劉曄這些人,徐庶的官位和這些大謀士比可是差得遠了,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可能也看的出來了,曹操壓根都沒有把徐庶當謀士看,徐庶也根本參與不了決策,所以說終身不獻策這件事。
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為不獻策,而是根本獻不了策,然而為何徐庶在劉備哪裡是一等謀士,在曹操這裡竟然連話都說不上,這其實也是間接說明曹劉之間實力差距之大,後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終於在俘虜的嘴裡打聽到了徐庶的消息,結果聽聞徐庶混的這麼差,不禁感嘆:「魏殊多士邪」,諸葛亮算是倒出了蜀漢覆滅的原因了,就是缺乏人才。
蜀漢在戰爭中不斷損失精臣良將,但卻沒有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人才更加凋敝,而素有禮賢下士知名的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趁機籠絡大批士子人才,人才儲備可謂是無人能敵,而諸葛亮在第一次發動了北伐後,大業未成,又損失了一批人才,讓蜀漢原本就不豐厚的家底顯得更加捉襟見肘,因此蜀漢一步步的走向覆滅就不足為奇了。
在諸葛亮死後,蜀軍因為內訌損失了魏延,只能由降將姜維主持軍事大局,而在曹魏一方,光與姜維同級別的人才就有鍾會、鄧艾、羊祜、杜預等人,因此在曹魏伐蜀的戰爭中,姜維能擋住鍾會,卻擋不住鄧艾偷渡陰平,而維持近42年的蜀漢政權,也最終走向了滅亡。好了,今天的故事我們就講到這裡,不知道各位萬能的網友對此都怎麼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6UUcHEBrZ4kL1Vi3-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