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扶貧的「紫陽模式」成脫貧攻堅強勁引擎

2019-10-16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紫陽縣位於陝西秦巴山區,是深度貧困縣和轉移就業大縣。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6萬,貧困發生率高達30.6%,是陝西自然條件較差、脫貧攻堅任務最重、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每年有8萬餘群眾外出從事採礦、建築等高危行業,就業不穩定,危險係數高。

近5年來,紫陽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聯合當地龍頭企業,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平台,探索出見效快、不返貧的技能勞務脫貧新辦法。

一把修腳刀拓寬致富路


著眼精準識別的在冊貧困戶,紫陽縣組織其中有培訓意願、就業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包吃、包住、包就業,免除教材學雜費、必要生活費,培訓合格者補100元交通費,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引導他們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找准穴位,力道適中,應該這樣按。」初秋,紫陽縣職業教育中心,三樓修腳技能培訓教室內學生們正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這是紫陽縣人社局為全縣群眾提供的免費技能培訓。


從這裡走出的學員鍾定海,以前一直和丈夫在西安打零工,因為缺少技術,沒有穩定的工作,月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雖然在外打工多年,卻始終沒有積蓄,一家三口只能勉強餬口。


2017年3月,在村幹部的推薦下,鍾定海參加了修腳技能培訓班,隨後被安排在鄭遠元修腳店上海東寶興路店,月收入4500元,還包吃住。


記者通過遠程連線聯繫到了鍾定海。如今,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已成為一名店長,月收入7000元左右。丈夫在她的帶動下,通過免費技能培訓,也成為一名修腳師,每月收入6000多元。


「去年,為了方便小孩讀書,我們搬到鎮上了。今年回家,我們又把原來的土房翻修了一下,現在住起來舒適多了。」鍾定海說。


紫陽縣麻柳鎮趙溪村貧困戶譚波,以前由於缺少一技之長,只能靠在建築工地打零工維持生計。2017年10月,在村幹部的動員下,譚波參加了縣裡舉辦的免費修腳培訓班。結業後,他被推薦到陝西遠元修腳集團西安直營店。上班第一個月,他拿到了3971元的薪水。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紫陽縣委、縣政府以增強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為突破口,通過政企合作和訂單定向,為貧困戶提供免費技能培訓,改變其等、靠、要思想,既有效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又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門路。


紫陽修腳師已成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

脫貧模式可複製


5年前,紫陽縣決定把修腳足療等技能培訓作為加快精準脫貧的抓手,納入全縣20項重點工作和20件城鄉實事,採取定向委託培養的方式培養修腳人才。


縣裡把職教中心劃撥為培訓陣地,與人社局、扶貧局等部門的項目資金整合使用,累計整合各類培訓項目資金4500餘萬元,建立了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行了培訓一人、銷號一人的貧困勞動力參訓台帳機制。


為保證群眾參加培訓後實現持續穩定就業,遠元集團和紫陽縣政府簽訂了5年兩萬人的定向就業協議。


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員工,每月另外發放300元生活補貼。企業還出具待遇承諾書,明確最低工資、工資計發、生活待遇等保障政策,每季度對學員進行回訪。


近幾年,培訓後進入遠元集團工作的學員,每月食宿外保底5000元,實際月人均工資達到5200元以上,進入管理層的年薪甚至達百萬、數百萬,年薪二三十萬元的占相當一部分,「一年脫貧、兩年買房、三年買車」的快速脫貧案例比比皆是。


「2014年踏入修腳行業,一晃4年過去了,我從修腳店員工成了遠元集團上海市區經理,如今在西安市區和紫陽縣城都買了房,還買了車,這是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


來自紫陽縣洞河鎮香爐村一組村民余開成言語中滿是感激之情。5年時間的歷練,他通過修腳技能培訓從貧困中脫身,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變。


在實踐中,紫陽形成了「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訂單定向培訓模式。5年來,在遠元集團帶動下,全縣修腳行業從業已近4萬人,分別占總勞動力和外出務工勞力的25%、50%以上,成為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渠道。


其中,培訓貧困勞動力1.3萬人,已幫助4萬餘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並湧現出高橋鎮鐵佛村等一批修腳產業專業村,形成了「培訓+輸出+就業+維權」全程免費零成本的服務機制,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


打造產業品牌


「不下井,不挖礦,干修腳,把業創,發家致富更穩當。」如今,「紫陽修腳師」成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和群眾穩定增收的可靠路子。


合作企業遠元集團已在全國30省區市發展連鎖店5000餘家,與安康市紫陽縣、旬陽縣、嵐皋縣、白河縣、石泉縣、寧陝縣、漢濱區,以及寶雞市扶風縣,商洛市鎮安縣、洛南縣和山西運城等地政府合作,開設11所免費培訓學校,還在學校建立企業產教園,設立「校中廠」,培養企業實用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制度化對接。


2018年,全縣修腳行業從業人員年工資收入達到20億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縣域經濟發展。行業領軍人物鄭遠元榮獲2017年度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遠元集團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稱號。


紫陽技能扶貧經驗先後入選全國優秀扶貧案例和全球減貧最佳案例,紫陽成為國內首個集品牌加盟、產品配套、技師培訓、人才供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修腳產業專業縣。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既重輸血更重造血,紫陽縣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以修腳產業為龍頭、相關產業為補充,從貧困戶出發滿足其意願,從企業出發滿足其需求,把增強貧困群眾的技能作為快脫貧、不返貧的根本措施,力爭做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壯大一業」,解決了以往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兩張皮」的問題,實現了技能培訓和精準扶貧的有機結合,確保了「百姓脫貧、企業發展、政府減負」 的多贏局面。


特別報道丨安康決勝脫貧攻堅

位於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陝西省安康市,所轄九縣一區都是貧困縣,貧困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居全省第二。在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區中,安康占4個,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核心戰區。

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向小康?安康圍繞「全省一流、全國上游」工作目標,樹立鮮明工作導向,創新實施「支部+X+貧困戶」、「三變」改革、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幹部隊伍素質提升「五大工程」,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脫貧減貧之路。

4年來,安康的貧困人口由「十二五」末的58.17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26.96萬,貧困發生率下降13個百分點;安康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兩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全市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支部+X+貧困戶」等做法受到中央領導批示肯定;駐村幫扶「總隊長制」、項目資金管理「三級兩帳」「道德銀行」等創新經驗得到肯定。這一切,既是安康全市上下五指成拳、聚沙成塔的智慧結晶,也是安康奮力創新、高質量脫貧奏響的進行曲。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原文標題:《紫陽:學技能 斬窮根》

刊載日期:2019年10月14日 第20期《民生周刊》

特約記者 董良軍

責任編輯:劉燁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5dP0m0BMH2_cNUgBEQe.html